首页 >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 dations ◷ 2025-04-04 06:33:14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11F35 K1)是苏联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计划中,唯一一架发射的航天飞机。在该计划于1993年终止前,它只在1988年执行过一次轨道飞行任务。与美国的航天飞机类似,暴风雪号降落后也由一架运输机从降落地点运回发射场。执行此任务的是为运载暴风雪号专门设计的安-225运输机,它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飞机。另外,发射方式则是与美国的航天飞机不同,苏联航天飞机没有主发动机,而是跟着重型火箭能量号捆绑上天,能量号也成为史上载重最强的火箭。暴风雪号1.01是唯一一次的轨道飞行任务,于1988年11月15日UTC3:00顺利发射升空。由经特别设计的能源号火箭推进器送上太空。由于此次任务是无人驾驶,所以机上并未安装生命保障持系统,也没有为操控台安装软件。在这次任务中,暴风雪号用时206分钟围绕地球飞行两周。返回地球时,航天飞机在哈萨克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的跑道上进行了自动降落程序。虽然当时正吹着17米每秒的侧风,但航天飞机仅仅比预定向侧超出3米及向前超出10米,顺利降落。当时少部分航天飞机的发射片段被用作广播,但当中并没有拍摄到真实发射情况。这个举动引致有揣测指整个任务根本是虚构,航天飞机的降落并非由外层空间地球轨道返回地球,只是由航天飞机运输机上降落而已。在美国,企业号航天飞机亦曾进行过这种任务,以测试航天飞机在发射及降落时的飞行数据。因为当时STS-1任务执行时间挨近,故需要操控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数据。为了消除有关猜测,苏联当局向外公开了航天飞机发射时的影片,证实了航天飞机的确被发射升空,苏联传媒并引述指当时天气情况恶劣。在1989年,当时计划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将会于1993年再进行一次无人飞行,任务约为期15至20天。但最终因为整个航天飞机计划取消而取消告终。在2002年5月12日,位于哈萨克,用以存放暴风雪号1.01轨道载具以及能源号火箭推进器的实物模型的飞机库,因日久失修而倒塌,把暴风雪号砸毁。八名工人亦同时因为身处建筑物上方而丧生。机身长度:36.4米机体质量:105吨
相关
- 自体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缩写为AID),亦作自身免疫问题,指人体内异常的免疫反应攻击了正常细胞。目前至少有80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身体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常见症状包
- QIATCvet代码QI(免疫产品)是兽用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分类,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Drug Statistics Methodology
- 抗核抗体抗核抗体,英文简称ANA(Anti-nuclear antibody),又称为抗核因子,英文简称ANF(Anti-nuclear factor),是一种直接与细胞核内容物相对抗的自身抗体,这种抗体会将体内正常组织当作外来物进
- Dsub2/subR6CM4181313489ENSG00000149295ENSMUSG00000032259P14416P61168NM_016574、NM_000795、XM_017017296NM_010077、XM_006509996NP_000786、NP_057658、XP_016872785NP_000786.1
- 摩擦癖摩擦癖,又称挤恋、挨擦癖(frottage,frotteurism),指在拥挤的场所故意摩擦他人,甚至用性器官碰撞他人的身体,并可伴有自慰等性刺激来达到性兴奋的人。摩擦癖者通常在人多拥挤的公共
- 肺性心肺性心即肺性心脏病(cor pulmonale,CP),是肺的疾病引起肺循环障碍,导致肺动脉压亢进,造成右心室肥大扩张的状态。会出现发绀、颈静脉充血、水肿等症状。
- 周围神经周围神经系统(英语: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缩写为PNS),又称外周神经系统、周边神经系统、边缘神经系统或末稍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除脑和脊髓之外的神经部分。脑
- 奥希替尼奥希替尼 (英语:Osimertinib,又名奥沙替尼) 是一种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 它由阿斯利康公司开发,为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该药物于2017年被FDA和
- 行星运动的定律开普勒定律是由德国天文、数学家约翰尼斯·开普勒所发现、关于行星运动的定律。他于1609年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学》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行星运动的两条定律,又于1618年,发现了
- 二苯基乙二酮二苯基乙二酮,也称联苯甲酰、苯偶酰、联苯酰、二苯酰,化学式为(C6H5CO)2,常缩写为(PhCO)2。属于二酮,用作有机合成的中间体。紫外光照射下,二苯基乙二酮裂解为自由基,引发聚合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