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学常数问题是当今物理学界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根据广义相对论,宇宙真空里蕴藏的能量会产生引力场,真空能量密度 与宇宙学常数 之间的关系为 。怎样计算真空能量密度是物理学尚未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最简单算法总和所有已知量子场贡献出的零点能,但这理论结果超过天文观测值120个数量级,被惊叹为“物理史上最差劲的理论预测”!这问题称为宇宙学常数问题。为什么从真空能量密度计算出的宇宙学常数,会与天文观测值相差这么大?到底是什么物理机制抵销这超大数值?解决这问题可能要用到量子引力理论。:186-187
1916年,瓦尔特·能斯特最先发现与提出真空灾变问题,并且疑问这么特大的真空能量会对重力效应造成的结果。
宇宙学常数问题,在1967年由俄罗斯宇宙学家雅可夫·泽尔多维奇提出。
根据量子力学,我们有可能算出氢原子附近间歇生灭的所有虚粒子,对氢原子频谱所造成之影响。对于比较观测结果的准确性,更可以到达非常的高度。
当中的计算,其实就是计算质子或原子的总能量,再计算虚粒子在空无空间的总能量,两者相减。两种能量在形式上皆为无穷,然而两者相减,按狄拉克的规则却可以得出一个有限的数值。
然而,若想只单独计算虚粒子对空无空间之影响,则无任何可减之物,求出的结果,则为无穷。若索其根源,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指出间歇生灭的虚粒子消失得越快,其所带有之能量则越大。因此若时间降低至几乎瞬间消失,粒子则可摧带几乎无穷之能量。若要排除无穷,第一个作法,则是引入截断,以普朗克时间作为虚粒子存在时间之下限。但即使如此,透过此方法计算所得之宇宙空无空间能量,竟然比宇宙学常数计算之观测结果高出120个数量级。两者的巨大差异,就是宇宙学常数问题。
若空无空间能量大至如斯程度,空间的斥力足以将今日的地球轰散。即使在大爆炸之初,亦足以将万物轰至四散,无法造成任何结构。
故此,必须要将理论值下调120个数量级以至与观测值一致,方能作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我们必须要降低那个从空无空间虚粒子能量轻率地计算的估值,下修到一个合理的上限。当中牵涉到2个非常大的正数相减,在头120个位彼此相消,而在第121个位留下非零数值。如此精确程度,在科学界并无先例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