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计划行为理论
✍ dations ◷ 2025-11-26 07:55:50 #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 是一个由Icek Ajzen所提出的行为决策模型,主要用以预测和了解人类的行为。计划行为理论的模型中主要由行为信念、行为态度、规范信念、主观规范、控制信念、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与行为等构面组成。目前计划行为理论已被应用在如广告、行销、公共关系、医疗保健、体育管理、可持续性与环境保护等与行为有关的研究领域中。计划行为理论是基于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演变、改良而来,理性行为理论是马丁·费希贝(Martin Fishbein)和Ajzen于1980年一起提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人做出特定行为是受到其行为意图 (Behavioral intention)之影响,而行为意图则取决于行为者对此行为的态度 (Attitude) 与主观规范 (Subjective norm)。由于理性行为理论假定个体的行为产生是出自于完全的自愿控制,其忽略了个体内心的个人的决定(可能是道德、伦理、控制观等因素)。于是Ajzen在1988年增添了第三个元素:知觉行为控制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PBC),并提出了计划行为理论。1991年Ajzen又在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的前方分别加入了行为信念(Behavioral beliefs)、规范信念(Normative beliefs)、控制信念(Control beliefs)形成了目前的计划行为理论模型。计划行为理论主要以三个阶段来分析行为模式的形成过程:
相关
- 大环内酯大环内酯(macrolides),或称大环内酯,是一组其作用在于结构内的“大环”的药物(一般都是抗生素),这个大环亦即是一连结一个或多个脱氧糖(多是红霉糖(英语:cladinose)及去氧糖胺(英语:desos
- 马丁乌斯·贝杰林克马丁努斯·威廉·拜耶林克(荷兰语:Martinus Willem Beijerinck,1851年3月16日-1931年1月1日),荷兰微生物学家和植物学家。他出生在阿姆斯特丹。拜耶林克就读于荷兰莱顿大学,并成为
- 体液免疫体液免疫,即通过B细胞产生抗体来达到保护目的的免疫机制,属于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作用机制如下:当抗原(细菌、病毒、外来物)第一次感染人体时,会被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所吞噬、
- 战壕热战壕热(英语:Trench Fever)是由五日热巴尔通体(学名Bartonella quintana)引起的传染病。特征为突然发病:发热、头痛,肌肉、骨及关节痛,胸、背出现皮疹。经体表寄生虫在人群中传播。
- 冷休克冷休克反应是生物突然遇冷的生理反应,特别是冷水。对于人类冷休克反应可能是浸入非常冷的水中 例如掉到薄冰下的水里。 寒冷的直接冲击造成非自主性吸入,如果在水中就会导致溺
- 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地图这是一份按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购买力平价计算)排列的国家或地区列表。
- 对症治疗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即是只运用药物改善疾病症状,但不能消除病因的治疗,也称治标。如用解热药(英语:Antipyretic)可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低,但并不能消除病因。一般对于病
- 人眼眼睛是一种人体器官,位于头部,左右成对。与其它哺乳动物的眼睛相同,人眼有多种用途。作为感觉器官,眼睛能对光起反应,传送讯号至大脑,以产生视觉。在眼睛后端的视网膜上,拥有杆细胞
- 冗余冗余(英语:redundancy)是指系统为了提升其可靠度,刻意配置重复的零件或是机能。冗余一般是为了备用,或是失效安全的考量,也有可能是了提升系统性能,像是卫星导航系统接收器,或是多线
- 顺丁烯二酸酐顺丁烯二酸酐(MA),简称顺酐,或称马来酸酐,是顺丁烯二酸的酸酐,室温下为有酸味的无色或白色固体,分子式为C4H2O3。顺丁烯二酸酐以前用苯的催化氧化制备,但由于价格的缘故,现在大多用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