钍-230

✍ dations ◷ 2025-09-16 02:39:25 #钍-230
钍-230是钍的放射性同位素之一,原子核由90个质子和140个中子构成,是一种痕量同位素,半衰期约七万五千年,可以用来测定珊瑚和确定洋流流量。20世纪初美国放射化学家伯特伦·博尔特伍德(英语:Bertram Boltwood)在研究铀的衰变链时曾认为钍-230是新的元素,并命名为Ionium,元素符号为Io。钍-230现行的名称是利用其元素名称“钍”以及其质量数组成。在钍-230刚发现初期,曾被称为Ionium,其名称源自于离子(ion)与金属元素字尾(-ium)的组合,在发现钍-232之后,才发现钍-230与钍-232是同一种元素。Ionium中文翻译为“锿”,部分文献认为其与元素锿等价,而词汇“Ionium–Thorium Dating”—— 一种利用钍-230(Ionium)与钍-232(Thorium)定年的方法,亦翻作“锿钍定年法(英语:Ionium–thorium dating)”。最早进行相关研究的是阿达·希钦斯(英语:Ada_Hitchins)与弗雷德里克·索迪。早在1904年,他们假设了镭是由铀衰变而成的,但实际过程并不清楚。 1907年,美国放射化学家伯特伦·博尔特伍德(英语:Bertram Boltwood)相信铀与镭的衰变链之间有一个新的元素“Ionium”存在。 后来阿达·希钦斯(英语:Ada_Hitchins)对Ionium进行了研究,希钦斯选择性地从矿石样品中提炼并纯化出铀,测定了Ionium的半衰期,并于1915年发表了此项研究。 而在1911年时,维利·马克瓦尔德(英语:Willy Marckwald)和亚历山大·史密斯发表了证据表明钍-230和Ionium是相同的,而证明了Ionium不是一种新的元素,仅是钍的一个同位素。钍-230半衰期约七万五千三百八十年,大部分会经由α衰变,衰变为镭-226,有少部分会透过集团衰变(英语:Cluster decay)(约1.7兆分之一)会衰变成汞-206和氖-24,极少数的情况会发生自发裂变。

相关

  • 横贯性脊髓炎贯穿形脊髓炎是由脊髓发炎而导致的、影响到整个一段脊髓的病症,这种炎症将损害轴突,产生脱髓鞘作用、进一步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电阻率下降。没影响到整个脊髓的则叫做部分性脊髓
  • Є寒武纪(Cambrian,符号Ꞓ)是显生宙的开始,距今约541百万年前—485.4百万年前。其名称来自于英国威尔士的一个古代地名罗马名称“Cambria”,该地的寒武纪地层被最早研究。中文名称
  • 霾害霾(英语:haze,又称雾霾、烟霾、烟霞等)是一种由固体颗粒形成的空气污染,其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霾中含有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它们在人们毫
  • 阿卓糖阿卓糖(英语:Altrose)是一种己糖,D-阿卓糖是非自然形成的单糖。可溶于水,略溶于甲醇。L-阿卓糖已可从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的变种中分离出来。阿卓糖是甘露糖
  • 雷茵霍尔德·尼布尔卡尔·保罗·雷茵霍尔德·尼布尔(英语:Karl Paul Reinhold Niebuhr,1892年6月21日-1971年6月1日),是一位美国神学家。他最出名的工作是试图将基督信仰和现代政治外交联系起来。他
  • 镰状细胞镰刀型红血球疾病(英语:Sickle-cell disease, SCD)是一组通常由双亲遗传而来的血液疾病。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叫做镰状红血球贫血症(Sickle-cell anemia, SCA)。该疾病会引起红
  • 楔形软骨楔状软骨(cuneiform cartilages;cunei- 源于拉丁语:cunei(楔形);亦称为里斯伯格(英语:Heinrich August Wrisberg)软骨、楔形软骨;楔 (cuneiform)/xiē(ㄒㄧㄝˉ))在人类喉部中是两个小
  • 荷兰教育文化及科学部荷兰政府与政治 系列条目荷兰教育文化及科学部(荷兰语:Ministerie van Onderwijs, Cultuur en Wetenschappen)是荷兰的教育部,负责荷兰教育政策、科学政策、文化政策和荷兰公共
  • 元音和谐律元音和谐律(英语:vowel harmony),又称元音调和、元音和谐,是各种黏着语的语言特色之一。这个定律指一个词语的后缀元音一定会跟词根的元音在某种程度上相一致。芬兰·乌戈尔语族
  • 基因本体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是一种系统地对物种基因及其产物属性进行注释的方法和过程。它的目标是:1)维护和发展有限的基因及其产物属性描述的词汇;2)注释基因及其产物,同化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