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文
虎头蜂属()又称胡蜂属,在台湾以及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俗称虎头蜂,以其外形及大颚而得名,是一种具有危险性的昆虫,通常虎头蜂会攻击巨大的生物,狗,动物。
虎头蜂体色鲜明通常黄黑相间,大颚发达,腹部末端的螫针和毒腺相连,蜂毒是由许多氨基酸组成之毒蛋白,会使人出现中毒现象,如红肿、奇痒、刺痛、灼热等过敏现象,严重时引起患者休克死亡。虎头蜂属于社会性昆虫部落,成员包括一只产卵的雌虫,即蜂后,还有大量的工蜂,大多数是雌虫。雄蜂仅占少数。
虎头蜂蜂巢,警戒范围约在直径100米上下,其中以黑腹虎头蜂的警戒区域最大。攻击性与气候有关,如气候燥热或遇阴雨天,或季节转变时,如秋冬之交,蜂群较不稳定,易有攻击性。筑巢时为保护蜂巢,最容易群起攻击人,选择目标为黑色、毛茸茸、活动等。攻击时受伤最严重的时常在头部,因为虎头蜂栖息地的人类头发、熊、其他小型食肉目动物大多是黑色的。
虎头蜂的毒针与蜜蜂不同,为猎食生存工具,可连续终生重复使用,并不像蜜蜂螫后在受害者皮肤留下毒囊(多数资料仍错误描述)。由于毒性潜伏可达1~2天,除了被螫时的剧痛外,如果被螫次数不多,20分~6小时内的身体过敏反应可能引发痒、晕眩、胸部不适、眼睑嘴唇等部位明显肿胀;严重者则可能会产生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身体虚弱、乃至休克反应。如果被数十只螫伤,或本身体质,可能引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反应。
急救土方主要为涂抹尿液、阿摩尼亚等,原理是破坏毒蛋白。但一般医界不建议。仍以尽速送医、观察支持性治疗为主。
全世界胡蜂属共有23种,台湾记录有9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