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盐碱地
✍ dations ◷ 2025-11-19 16:26:32 #盐碱地
盐碱地指的是那些盐分含量高,pH大于9,难以生长植物尤其是农作物的土壤。根据所含盐分和碱份的多少,还可进一步分为轻度(0.1%~0.25%)、中度(0.25%~0.5%)、重度盐碱地(0.5%~0.6%)。盐碱地的形成往往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土壤本身如果含有较多的矿物质,这些矿物质风化后便容易成为盐碱聚集的来源。地下水作用也很大,地下水中总是带有盐分。当地下水水位较高而该地区较为干旱时,地下水会因为毛细现象的作用而蒸发,盐分便残留在土壤之中,如果得不到足够的水分补充,该地区的土壤便会成为盐碱地。如果土壤为壤质成分,地下水上升的更快,高度更高。砂质土和粘土则比较缓慢。在夏季降雨较多的地区,大量的降水会将盐分冲入深层土壤或是流入地表径流。这时会出现季节性的脱盐。如果土壤位于地下水位相对较高的低洼地区,也会导致周围的含盐地下水向该处聚集而盐碱化。人力影响同样可以造成土壤盐碱化,比如在采用漫灌的农产区,地下水位的上升会造成盐碱化。这一过程称为次生盐渍化。地表植被的减少会使水分蒸发率上升,也容易产生土地盐碱化,因此过度砍伐、过度放牧也是造成次生盐渍化的诱因。虽然也有一部分植物乃至药用植物能在盐碱地中生长,然而将盐碱地改造为中性土壤对人类的益处更大,此类研究也进行的很广泛。主要改良方向是减少地下水的蒸发和降低地下水水位,可以采用的措施包括种植耐盐植物提高盐碱地的植被覆盖率,改良灌溉手段杜绝漫灌,引入水源冲洗盐碱地使可溶性盐溶解下渗,平整土地以利于水流下渗、洗盐,建立排水沟降低地下水水位。此外也可采用化学方法,向土壤中施加石膏等物质也可有利于改善盐碱地。
相关
- 离子导入法离子导入法(Iontophoresis),又称为离子电泳法。离子导入法是利用连续性之直流电流,以同电性相斥的原理,将离子或带电的化学药物驱送至体内的治疗方法。早在十八世纪末期至十九
- 来世来世,或作人间天堂,是一个基督教概念,按字面意义解释《启示录》里关于“天国降在人间”、“神与他的子民同在”的描述。来世的概念被认为是一个基督教末世论(最后的未来)用语,因为
- 东部马脑炎病毒东部马脑炎病毒(英文:Eastern Equine Encephalitis,简称:EEE)为一种马因病毒而感染的疾病。常见于美洲及加勒比海一带。最早在1831年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发现。因为病毒较常感染美国
- 价值论价值论 (来自古希腊语 ἀξίᾱ, axiā, "价值"; 以及-λόγος, 理性) 价值观的哲学研究。价值论 同时可以用在伦理学以及美学上—亦即高度重视价值观念的哲学领域—或者
- 无线电视剧本条目列出由无线电视制作,并曾于或未于无线电视翡翠台播映的所有电视剧。
- 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英语:The central dogma of molecular biology,又译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教条),首先由佛朗西斯·克里克于1958年提出,并于1970年在《自然》上的一篇文章中重申:中
- 三苯甲烷三苯甲烷,也称三苯基甲烷,是一种芳香烃,化学式为(C6H5)3CH。这种无色固体易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三苯甲烷是许多人工合成染料的基础,这些染料被称为三芳基甲烷染料,其
- 约翰·纳皮尔约翰·纳皮尔(John Napier或Neper,1550年2月1日-1617年4月4日),也译作耐普尔,是苏格兰数学家、物理学家兼天文学家。他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发明对数,以及滑尺的前身──纳皮尔的骨头计
- Biochem Pharmacol药理学(英语:Pharmacology),是研究药品与有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它既研究药品对生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即药品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也研究药品
- 环节动物环节动物门(学名:Annelida)是动物界的一个门,该门动物为两侧对称、同律分节的裂生体腔动物,有的具疣足和刚毛,多闭管式循环系统、链式神经系统。常见环节动物有:蚯蚓、蚂蟥(又称水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