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

✍ dations ◷ 2025-11-25 21:20:26 #盐碱地
盐碱地指的是那些盐分含量高,pH大于9,难以生长植物尤其是农作物的土壤。根据所含盐分和碱份的多少,还可进一步分为轻度(0.1%~0.25%)、中度(0.25%~0.5%)、重度盐碱地(0.5%~0.6%)。盐碱地的形成往往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土壤本身如果含有较多的矿物质,这些矿物质风化后便容易成为盐碱聚集的来源。地下水作用也很大,地下水中总是带有盐分。当地下水水位较高而该地区较为干旱时,地下水会因为毛细现象的作用而蒸发,盐分便残留在土壤之中,如果得不到足够的水分补充,该地区的土壤便会成为盐碱地。如果土壤为壤质成分,地下水上升的更快,高度更高。砂质土和粘土则比较缓慢。在夏季降雨较多的地区,大量的降水会将盐分冲入深层土壤或是流入地表径流。这时会出现季节性的脱盐。如果土壤位于地下水位相对较高的低洼地区,也会导致周围的含盐地下水向该处聚集而盐碱化。人力影响同样可以造成土壤盐碱化,比如在采用漫灌的农产区,地下水位的上升会造成盐碱化。这一过程称为次生盐渍化。地表植被的减少会使水分蒸发率上升,也容易产生土地盐碱化,因此过度砍伐、过度放牧也是造成次生盐渍化的诱因。虽然也有一部分植物乃至药用植物能在盐碱地中生长,然而将盐碱地改造为中性土壤对人类的益处更大,此类研究也进行的很广泛。主要改良方向是减少地下水的蒸发和降低地下水水位,可以采用的措施包括种植耐盐植物提高盐碱地的植被覆盖率,改良灌溉手段杜绝漫灌,引入水源冲洗盐碱地使可溶性盐溶解下渗,平整土地以利于水流下渗、洗盐,建立排水沟降低地下水水位。此外也可采用化学方法,向土壤中施加石膏等物质也可有利于改善盐碱地。

相关

  • 约翰·班扬约翰·班扬(英语:John Bunyan,1628年11月28日-1688年8月31日),本仁约翰英格兰基督教作家、布道家,著作《天路历程》可说是最著名的基督教寓言文学出版物。1628年,约翰·班扬生于英
  • 巴特氏症候群2巴特氏症候群(Bartter syndrome)是一群肾小管病变的总称,它们的共同症状为低血钾、低血氯、代谢性碱中毒以及血中肾素浓度过高,但血压同时为正常。此症候群为肾小管上的数个离子
  • 蟾毒色胺蟾毒色胺(bufotenin、5-HO-DMT、bufotenine)是一种与血清素相关的色胺类物质,是存在于某些蟾蜍皮肤(得名于蟾蜍属)、蘑菇、高等植物和哺乳动物中的生物碱,结构与二甲基色胺、脱磷
  • 6第6周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第六行(即周期)的元素,包括镧系元素。该周期元素都具有一定毒性。有:第1周期元素 - 第2周期元素 - 第3周期元素 - 第4周期元素 - 第5周期元素 - 第6周期
  • 肺容量肺容量是指呼吸周期中不同阶段肺中通过的气体容积。通过测定肺容积指标可判定患者是否患有各种呼吸道疾病。
  • 鲁世德阿布·瓦利德·穆罕默德·伊本·阿马德·伊本·鲁世德(阿拉伯语:أبو الوليد محمد ابن احمد ابن رشد‎,1126年-1198年12月10日),又译为阿威罗伊、亚维侯
  • 读音文白异读是汉语族的一种特有现象,一些汉字在汉语中有两种发音:文读和白读,两者代表不同的语音层次:汉语中的白读普遍是在《广韵》或更早的音系基础上继承和发展来的语言固有成分
  • 特发性病因不明症(英语:idiopathic disease)指的是任何病因不明的疾病。英文词汇idiopathic起源于古希腊语ἴδιος idios "one's own" and πάθος pathos "suffering", idiopa
  • 等离子体等离子体物理学是研究等离子体性质的物理学分支。等离子体是物质的第四态,是由电子、离子等带电粒子及中性粒子组成的混合气体,宏观上表现出准中性,即正负离子的数目基本相等,整
  • 热疲劳中暑(英语:Heat stroke)是一种受室外空气的高温多湿或阳光过久直接照射动物体、人体等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不降所引起的症状的通称。从病情的差异大致上可分为以下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