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151226

✍ dations ◷ 2025-04-02 14:10:01 #引力波天文学,广义相对论,实验物理,2016年科学,2016年美国,黑洞

GW151226是由先进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aLIGO)于2015年12月26日探测到的引力波现象,是人类继GW150914引力波事件后第二次直接探测到的引力波。相关探测结果是由LIGO与VIRGO团队于2016年6月15日宣布。这一束产生于双黑洞的引力波信号与广义相对论中对双黑洞旋近、并合以及并合后的黑洞会发生衰荡(ringdown)的理论预测相符。同时GW151226也是人类对双黑洞并合的第二度观测,再度展示了双黑洞系统确实存在,且其合并在宇宙的目前阶段仍能发生。

两个黑洞的质量分别为14.2 (+8.3, −3.7) 与 7.5 (+2.3, −2.3) ,它们总共释出约1个太阳质量的引力波能量,最终并合形成了一个质量为20.8 (+6.1, −1.7) 的黑洞,其发生地点离地球有14亿光年之远。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利文斯顿探测器先探测到引力波,1.1毫秒之后,位于美国华盛顿州的汉福德探测器也探测到引力波。

从分析探测数据,LIGO与VIRGO团队估算出,在并合前,其中一个黑洞的自转率为广义相对论最大自转率的20%;在并合后,最终黑洞的自转率是限值的74%(±6%)。由于两个黑洞的质量较小,最终轨道的时间特征也不同,LIGO因此可以更详细探测到黑洞并合前的最后阶段。在1秒钟的探测期内,信号频率经过55次循环(27次环轨)从35 Hz增至450 Hz。与之相比较,第一次并合事件探测期的0.2秒内只有5次环轨。

GW151226事件意味着,先前的发现并不是侥幸发生的事件,在浩瀚宇宙里有很多会在未来发生并合事件的双黑洞,人们必会探测到更多这类事件。

这次探测结果证实了广义相对论适用于强引力场。之前,广义相对论的强引力场预测从未被直接检试过。这是广义相对论第二次通过这严格检试。

相关

  • 艾恩德霍芬理工大学€287.4M (2011) €319.9M (2014)埃因霍温理工大学(荷兰语:Technische Universiteit Eindhoven,或译埃因霍温科技大学,缩写为TU/e),原埃因霍温技术学校,是一个坐落于荷兰埃因霍温
  • 弟兄会弟兄运动(Brethren movement)开始于1820年代后期,于爱尔兰和英国的基督教改革运动,以达秘、慕勒、葛若弗斯等为主要代表人物。他们特别强调遵守圣经的话,弃掉形式上的组织,没有总
  • 丁国瑜丁国瑜(1931年9月18日-),中国地质学家。1931年出生于河北高阳。1952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1959年获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副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双锥体双锥体,或双棱锥、又称双角锥,是一种几何体,是由一锥体,经底面镜射产生的像和原本的锥体合成的立体,换句话说,双锥体就是将两个相同的锥体背对背、底面对底面黏起来。其也是柱体的
  • 黄宗洛黄宗洛(1926年9月26日-2012年6月30日),浙江瑞安人。中国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演员。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他的哥哥黄宗江、姐姐黄宗英都是著名的演艺人士。他的话剧代表作品《茶馆
  • 麻部麻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二百个(十一划的则为第六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麻部归于十一划部首。麻部只以上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部首归
  • 电子微探针电子微探针(英语:Electron microprobe,缩写 EMP),也被称为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zer,EPMA)或电子微探针分析仪(electron micro probe analyzer,EMPA),是一种用于非
  • BeartoothBeartooth是一个来自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的硬核朋克乐团,由Caleb Shomo(英语:Caleb Shomo)于2012年成立。乐团于2013年与Red Bull Records(英语:Red Bull Records)签约。他们于2013
  • 距星中国古代二十八宿的每宿中作为测量赤经相对标志的恒星称为该宿的距星。距星概念也可以推广到任何一个多星的星官之中。
  • 第22届日本电影学院奖第22回日本电影学院奖于1999年3月12日公布并举行颁奖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