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P38手枪

✍ dations ◷ 2025-02-25 17:34:26 #瓦尔特P38手枪

瓦尔特P38手枪(Walther P38)是一款德国生产的半自动手枪,由德国兵工厂瓦尔特(Carl Walther GmbH)于1938年推出。该手枪被广泛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并在战后成为一种标志性的军用和警用手枪,对现代半自动手枪的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瓦尔特P38手枪的设计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当时德国军方寻求一种更加现代化、更加可靠的军用手枪以替代老式的Luger P08手枪。瓦尔特公司在对Luger P08手枪进行改进的基础上,设计了瓦尔特P38手枪,并于1938年正式推出。

瓦尔特P38手枪采用了双动式操作系统,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技术特点:

  1. 双动操作:瓦尔特P38手枪可以通过单动或双动操作进行射击。在单动操作模式下,射手需要先将枪击桥拉至最后,然后扣动扳机进行射击;在双动操作模式下,扣动扳机即可完成射击。

  2. 可拆卸式握把:瓦尔特P38手枪的握把可以轻松拆卸,方便进行清洁和维护。

  3. 9mm巴拉贝尔弹药:瓦尔特P38手枪采用9毫米巴拉贝尔(Parabellum)口径的子弹,这种口径的弹药具有较高的威力和穿透力。

  4. 全金属结构:瓦尔特P38手枪的外壳和内部构件均采用金属材料制造,具有较高的耐用性和稳定性。

瓦尔特P38手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广泛用于德国军队和警察部队,成为了二战期间德军的标准制式手枪之一。随着战争的结束,瓦尔特P38手枪继续作为一种标志性的军用和警用手枪,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使用。

瓦尔特P38手枪以其先进的设计和可靠的性能,对后世半自动手枪的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双动式操作系统和9mm巴拉贝尔口径的设计成为了现代半自动手枪的标准配置之一,被许多后续型号的手枪所采用。

瓦尔特P38手枪作为一款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技术影响的半自动手枪,成为了二战期间德国军队和警察部队的标准制式手枪,并在战后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其先进的设计和可靠的性能,对现代半自动手枪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枪械设计领域的经典之作。

相关

  • 散光散光(英语:Astigmatism),又称乱视、小儿散光或散光眼,是眼屈光不正的一种。患者的眼睛不能将光均匀地聚焦在视网膜上,导致所有距离的视力失真或模糊(英语:Blurred vision)。其他症状
  • 边防军俄罗斯联邦边防军(Пограничные войск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缩写为ПВ)是俄罗斯联邦负责保卫国家边界的部队。它目前由俄罗斯联邦
  • 磁悬浮列车磁悬浮列车,又称磁浮列车,是一种靠磁力(即磁的吸力和排斥力)来推动的列车。由于其轨道的磁力使之悬浮在空中,行进时不需接触地面,因此其阻力只有空气的阻力。磁浮列车的最高时速理
  • 玻利维亚东部山脉玻利维亚东部山脉(西班牙语:Cordillera Oriental),是玻利维亚的山脉,属于安第斯山脉的一部分,最高点是海拔高度5,035米的图纳里山,大部分是潮湿的森林地区。 坐标:17°19′S 66°07
  • ayu-mi-x 4 + selection《ayu-mi-x 4 + selection》(滨崎·步·一样 4 + 精选)是日本歌手滨崎步的混音专辑,2002年3月20日于日本发售。为《ayu-mi-x》第四个系列,也是唯一包含精选型态的混音作品。
  • 涪陵榨菜涪陵榨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市涪陵区出产的一种榨菜。涪陵榨菜制作技艺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涪陵榨菜用涪陵特有的芥菜头,经过去皮初腌、修剪整形、淘洗上
  • 坎巨提峰坎巨提峰是巴基斯坦的山峰,位于喀喇昆仑山脉,距离昆扬基什峰21公里,海拔高度7,760米,是全球第28高山峰,意大利攀山队在1959年首次登上该山峰。图例: 1:乔戈里峰 2:加舒尔布鲁木I峰
  • 2月5日2月5日是公历(平年)年的第3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29天(闰年是330天)。
  • 吴竞吴竞(1949年7月1日-),籍贯江苏省武进,中国女演员。她出演的电视剧有《孽债》(1995年)以及《金粉世家》(2003年)。吴竞的父母吴福海和潘文铮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母亲曾经是新四军文工团团员。吴竞在上海长大,她从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毕业后插队落户到余姚以及大丰县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其父母被打为走资派,因而吴竞多次被艺术团拒绝录用,直到1975年,她才在《决裂》中担任配角。1979年,吴竞调入江苏南通歌舞团。 1984年,她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配角演员。 1989年获得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颁发的学会
  • 玛拉拿他(主必要来)玛拉拿他 (亚兰语:是מרנא תא: 或מרן אתא: 、希腊:Μαραναθα)由两个自于亚兰语的单字所组成。 只在基督教新约圣经出现一次,以及《十二使徒遗训》(10:14)中。在这些文献中,它本质上是音译 而成的希腊文单词,而不是翻译或表达在文献中最原始的意义。关于该词在语汇探索上的困难,主要在于确定的它只是两个亚兰语单词的组合,亦或是一个单一希腊文的表达?特别于 保罗的(林前16:2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该书信结尾的用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