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棘冠海星
✍ dations ◷ 2025-04-24 21:32:35 #棘冠海星
棘冠海星(学名:Acanthaster planci),又名魔鬼海星,其触手有六只或八只,表层上有棘刺。生活在浅海等有珊瑚礁的水域。主要食物为珊瑚,偶尔有时会以甲壳类或海参为食。毒棘有毒胞,是神经毒素。常有潜水夫或是浮潜客,甚至是渔民不慎碰到而中毒。同大部分的棘皮动物一样,棘冠海星也是从浮游生物开始,然后依序为:初龄幼体→二龄幼体→三龄幼体→(沉海底)→终龄幼体→成体。成年棘冠海星几乎没有天敌,最大的天敌就是大法螺,还有专吃海星的油彩蜡膜虾及俗称苏眉的曲纹唇鱼。其未沉海底之前的幼体(浮游生物时期)易被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贝类、须鲸等捕食。由于棘冠海星以珊瑚维生、严重破坏珊瑚礁生态,因此又被称为“珊瑚杀手”。现今为了保护珊瑚礁以及其生物链,不只是台湾,就连菲律宾、印尼、澳洲、新西兰、美国以及其他太平洋各国也在努力消灭棘冠海星。然而棘冠海星生命力顽强,就算断其腕或切粉碎,依然可以成长为完全体。过去曾把捕获的棘冠海星丢置海滩上任其晒干脱水而死,但被动物保育团体抗议此方法不人道。尔后台湾的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渔业署、水产试验所、国立屏东科技大学、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中央研究院、渔业专家和渔民们联合发现最佳的方法:将捕获的活体棘冠海星丢在饲养著大法螺的水族箱中作为饲料,让其天敌消灭。一方面为了除害同时不破坏食物链,另一方面可加速大法螺的复育、野放,然后以生物防治法来达到消灭棘冠海星的目标。现今台湾以此方法独步全球,已有许多国家的渔业专家前来台湾取经。另外在澳洲的詹姆士库克大学研发出了一种超强毒药,注射一次就能在24小时内杀死棘冠海星;昆士兰科技大学也研发出了水下猎杀机器人COTSbot(Crown-of-Thorns Starfish robot,棘冠海星猎杀机器),它搭配注射 TCBS 胶冻的注射针,携带量可注射200次,一次下水可巡航8小时,一旦找到棘冠海星,注入致命胶冻,接着就等弧菌自然消灭它。
相关
- 比奥呼吸比奥呼吸(Biot's respiration)是由卡米·比奥 在1876年归结出的一种病理性的周期性呼吸。它的特点是:呼吸短、浅。在几次呼吸后,会出现规律或不规律的呼吸停止。该病的预后通常
- 鼠型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即是地方性斑疹伤寒(endemic typhus),病原体为伤寒立克次体(Rickettsia typhus),主要流行于家鼠之间,印度鼠蚤为由鼠类传给人的主要媒介。跳蚤吸血后获得病原体,其在中
- 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泰米尔语:ஸ்ரீனிவாஸ ராமானுஜன் ஐயங்கார்,ISO 15919转写:Srīṉivāsa Rāmāṉujan Aiyaṅkār,又译拉马努詹、罗摩奴詹,1887年1
- 骑士骑士或称武士,原为欧洲中世纪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骑兵,后来成为一种贵族阶层。骑士的头衔来自另一位骑士或是领主的册封,骑士除了能获得自己的封地之外,也必须为所效忠的领主作战
- 共祖共同起源(英语:Common descent)是指一群生物体拥有最近共同祖先的情况。所有地球上的生命都源于最后共同祖先或最后共同祖先基因池。在演化生物学中,一群生物的某个共有的性状如
- 马拉色菌属参见文中内容马拉色菌属(以前被称为糠秕孢子菌)是一种真菌界的属,被认为是酵母类真菌,本属的物种自然存在于人和动物的皮肤上。如果它导致机会性感染,则可以在胸背等部位引起色素
- 州美国州份是指其主权与美国联邦政府共享的政治实体之一,在联邦内这样的实体共有五十个。由于各政治实体的主权与联邦政府共享,因此一个美国人的身份,可以同时是联邦的公民及其户
- 对因治疗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即是针对病因的治疗,也称治本。如用抗生素杀灭病原微生物。
- 细菌过滤率细菌过滤效率(Bacterial Filtration Efficiency)也称为细菌过滤率,简称BFE,是量测过滤器(例如外科口罩)阻隔细菌穿透的能力。其结果会以表示过滤率的百分比表示,和阻隔细菌穿透的纤
- 汉堡HH (1906–1945;及自1956)MGH(1945);H(1945–1947)、汉堡(/ˈhæmbɜːrɡ/; 德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