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棘冠海星
✍ dations ◷ 2025-10-28 22:25:02 #棘冠海星
棘冠海星(学名:Acanthaster planci),又名魔鬼海星,其触手有六只或八只,表层上有棘刺。生活在浅海等有珊瑚礁的水域。主要食物为珊瑚,偶尔有时会以甲壳类或海参为食。毒棘有毒胞,是神经毒素。常有潜水夫或是浮潜客,甚至是渔民不慎碰到而中毒。同大部分的棘皮动物一样,棘冠海星也是从浮游生物开始,然后依序为:初龄幼体→二龄幼体→三龄幼体→(沉海底)→终龄幼体→成体。成年棘冠海星几乎没有天敌,最大的天敌就是大法螺,还有专吃海星的油彩蜡膜虾及俗称苏眉的曲纹唇鱼。其未沉海底之前的幼体(浮游生物时期)易被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贝类、须鲸等捕食。由于棘冠海星以珊瑚维生、严重破坏珊瑚礁生态,因此又被称为“珊瑚杀手”。现今为了保护珊瑚礁以及其生物链,不只是台湾,就连菲律宾、印尼、澳洲、新西兰、美国以及其他太平洋各国也在努力消灭棘冠海星。然而棘冠海星生命力顽强,就算断其腕或切粉碎,依然可以成长为完全体。过去曾把捕获的棘冠海星丢置海滩上任其晒干脱水而死,但被动物保育团体抗议此方法不人道。尔后台湾的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渔业署、水产试验所、国立屏东科技大学、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中央研究院、渔业专家和渔民们联合发现最佳的方法:将捕获的活体棘冠海星丢在饲养著大法螺的水族箱中作为饲料,让其天敌消灭。一方面为了除害同时不破坏食物链,另一方面可加速大法螺的复育、野放,然后以生物防治法来达到消灭棘冠海星的目标。现今台湾以此方法独步全球,已有许多国家的渔业专家前来台湾取经。另外在澳洲的詹姆士库克大学研发出了一种超强毒药,注射一次就能在24小时内杀死棘冠海星;昆士兰科技大学也研发出了水下猎杀机器人COTSbot(Crown-of-Thorns Starfish robot,棘冠海星猎杀机器),它搭配注射 TCBS 胶冻的注射针,携带量可注射200次,一次下水可巡航8小时,一旦找到棘冠海星,注入致命胶冻,接着就等弧菌自然消灭它。
相关
- 品行障碍品行障碍(英语:Conduct disorder)也称为行为规范障碍,是指在青少年阶段的患者出现反复、持续的攻击性、反社会性、对立违抗性的行为障碍。这些行为违反了与年龄相适应的社会行为
- 肾皮质坏死肾皮质坏死(Renal cortical necrosis、RCN,弥漫性双侧肾皮质坏死(diffuse bilateral renal cortical necrosis、BRCN)、,弥漫性皮质坏死(diffuse cortical necrosis)、急性皮
- 朗格汉斯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又称兰氏细胞)是在皮肤和黏膜的树状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其中含有称作伯贝克颗粒(英语:Birbeck granules)的胞器,在上皮中的任何一层都有朗格汉斯细胞,不过主要是在棘状
- 蛋白质结构蛋白质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等化学元素组成。所有蛋白质都是由20种不同的L型α氨基酸连接形成的多聚体,
- 室温常温也叫一般温度或者室温,通常定义为摄氏 25 度。有时会设为 300K(约 27°C),以利于使用绝对温度的计算。不同于标准状况,常温不一定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温度。
- Dexedrine右旋安非他命(英语:Dextroamphetamine)是强力中枢神经兴奋剂,也是苯丙胺(“安非他命”) 的对映异构体,是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和发作性嗜睡病的处方药。此外,它也被用作提升运动员能
- 婴儿奶瓶婴儿奶瓶(baby bottle)是上方有奶嘴的瓶子,可以直接饮用里面的液体物。一般是给婴幼儿使用。婴儿奶瓶常用来喂配方奶粉、母乳、口服电解质溶液(英语:pediatric electrolyte solut
- 1933年证券法《1933年证券法》(Securities Act of 1933)是美国在1929年的华尔街股市风暴及随后的大萧条背景下所通过的法案。
- 帕纳雷阿岛帕纳雷阿岛(Panarea)是西西里岛以北的火山岛岛链,伊奥利亚群岛8个岛中面积第2小的岛屿(仅大于巴西卢佐岛)。岛上常住人口约280人,但是在夏季,随着游客大量涌入,人口会戏剧性增长。近
- 乳杆菌属见内文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即为乳酸杆菌,是一群存在于人类体内的益生菌。乳杆菌因能够将碳水化合物发酵成乳酸而得名,可用于制造液态酸奶、固态奶酪、德国酸菜、啤酒、葡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