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冠海星

✍ dations ◷ 2025-02-23 03:16:24 #棘冠海星
棘冠海星(学名:Acanthaster planci),又名魔鬼海星,其触手有六只或八只,表层上有棘刺。生活在浅海等有珊瑚礁的水域。主要食物为珊瑚,偶尔有时会以甲壳类或海参为食。毒棘有毒胞,是神经毒素。常有潜水夫或是浮潜客,甚至是渔民不慎碰到而中毒。同大部分的棘皮动物一样,棘冠海星也是从浮游生物开始,然后依序为:初龄幼体→二龄幼体→三龄幼体→(沉海底)→终龄幼体→成体。成年棘冠海星几乎没有天敌,最大的天敌就是大法螺,还有专吃海星的油彩蜡膜虾及俗称苏眉的曲纹唇鱼。其未沉海底之前的幼体(浮游生物时期)易被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贝类、须鲸等捕食。由于棘冠海星以珊瑚维生、严重破坏珊瑚礁生态,因此又被称为“珊瑚杀手”。现今为了保护珊瑚礁以及其生物链,不只是台湾,就连菲律宾、印尼、澳洲、新西兰、美国以及其他太平洋各国也在努力消灭棘冠海星。然而棘冠海星生命力顽强,就算断其腕或切粉碎,依然可以成长为完全体。过去曾把捕获的棘冠海星丢置海滩上任其晒干脱水而死,但被动物保育团体抗议此方法不人道。尔后台湾的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渔业署、水产试验所、国立屏东科技大学、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中央研究院、渔业专家和渔民们联合发现最佳的方法:将捕获的活体棘冠海星丢在饲养著大法螺的水族箱中作为饲料,让其天敌消灭。一方面为了除害同时不破坏食物链,另一方面可加速大法螺的复育、野放,然后以生物防治法来达到消灭棘冠海星的目标。现今台湾以此方法独步全球,已有许多国家的渔业专家前来台湾取经。另外在澳洲的詹姆士库克大学研发出了一种超强毒药,注射一次就能在24小时内杀死棘冠海星;昆士兰科技大学也研发出了水下猎杀机器人COTSbot(Crown-of-Thorns Starfish robot,棘冠海星猎杀机器),它搭配注射 TCBS 胶冻的注射针,携带量可注射200次,一次下水可巡航8小时,一旦找到棘冠海星,注入致命胶冻,接着就等弧菌自然消灭它。

相关

  • EICD-10 第四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为WHO规定的已发现的各类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甲状腺疾患 (E00-E07)糖尿病 (E10-E14)其他葡萄糖调节和胰腺内分泌的疾患 (E15-E16)其他内分
  • 失眠症失眠(拉丁语:Insomnia)是一种不容易自然地进入睡眠状态的症状。可能是不易入睡(难以入睡),或是很难维持较长时间的深度睡眠(难以维持睡眠)。失眠一般会伴随着白天精神不佳、嗜睡、易
  • 脊髓病脊髓病变意味着任何与脊髓有关的神经功能缺损均可以称之 。如果这个脊髓病变与创伤有关系,又可以称为脊髓损伤;相对地,如果是发炎所造成的脊髓病变,就可以称之为脊髓炎;最后,如果
  • 鬼笔科Clathraceae Chevall. 1826 Lysuraceae Corda 1842鬼笔科(英文:Phallaceae)是鬼笔目下两个科的其中一个,其菌盖不成伞状。多具有臭味以吸引苍蝇助其繁殖。鬼笔科多半出现于热带
  •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又称为细胞呼吸(Cellular respiration),是生物体细胞把有机物氧化分解并转化能量的化学过程,也称为释放作用。无论是否自养,细胞内完成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是来自呼吸作
  • 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拉丁语:Epstein-Barr virus,缩写EBV、爱泼斯坦-巴尔病毒、 human herpesvirus 4 (HHV-4)),又称为EB病毒,是最常见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病毒之一。EBV是在公元1964
  • 中东中东(英语:Middle East,阿拉伯语:الشرق الأوسط‎,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
  • 磁约束磁约束聚变(英语:Magnetic confinement fusion),利用磁场与高热等离子体来引发核聚变反应的技术。聚变反应合并轻的原子核,例如氢,以形成更重的原子核,如氦。磁约束聚变的作法是,先
  • 圣奥古斯丁县圣奥古斯丁县(San Augustine County, Texas)是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个县。面积1,534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8,946人。县治圣奥古斯丁(San Augustine)。成立于18
  • 耶莱娜·珍高域耶莱娜·扬科维奇(塞尔维亚语:Јелена Јанковић,拉丁字母:Jelena Janković,1985年2月28日-),生于前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职业网球女运动员及联合国儿童亲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