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

✍ dations ◷ 2025-10-22 15:40:52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英语:ulcerative colitis,缩写作 UC),也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会导致结肠与直肠发炎与溃疡的慢性疾病。其发作时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与伴有血便的腹泻,体重减轻、发热以及贫血的症状也有可能在溃疡性结肠炎发作时出现。通常其症状发生的进程缓慢,且会轻重不一,其症状表现常间歇出现,两次发作中间常伴随有一段无症状期。溃疡性结肠炎的并发症可能包括巨结肠症(英语:Megacolon)或眼部、关节或肝脏的炎症,以及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并不明确。与其病因相关的理论有自体免疫性疾病、遗传学、肠道菌群的改变,以及环境因素。对于发达国家之罹病率较高,部分提出的论点为:缺少接触感染原的卫生假说、西方饮食习惯(英语:Western pattern diet)的引进及生活方式的差异等。早期将阑尾去除,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典型的诊断方式为结肠镜检查(英语:Colonoscopy)搭配活体组织切片。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伴随着克隆氏症和显微镜下结肠炎(英语:Microscopic colitis)的炎症性肠病。饮食习性的改变有助于改善症状,例如高热量饮食或是无乳糖饮食。几种药物常用于治疗症状,或是缓解症状,包含氨基水杨酸盐(英语:Aminosalicylate)如:柳氮磺胺吡啶、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和炎症性肠炎的生物疗法(英语:Biological therapy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若病情严重、治疗后不见改善、或是出现像大肠癌之类的并发症,需进行 结肠切除术(英语:Colectom)。直肠结肠切除术(英语:Proctocolectomy)可以根治此一疾病。截至2015年,约有1.12亿人受到溃疡性结肠炎与与克隆氏症共同影响。每年新发生人数每10万人中约1至20人,每10万人中有5至500人受到影响。此疾病在北美和欧洲比其他地区更常见。通常发生于15至30岁的人,或60岁以上的人。男性和女性似乎受影响的比例相同,自1950年代以来,此疾病越来越普遍。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氏症共同影响约100万美国人。若经过适当治疗,死亡风险与常人相同。溃疡性结肠炎的第一次描述在1850年左右。

相关

  • 尼古丁贴尼古丁贴,俗称戒烟贴,是一种贴在皮肤上的低浓度尼古丁贴片,能透过皮肤向人体释放尼古丁。它在1991年就开始投入使用,据信能够帮助戒烟。在戒烟方法之中,其乃应用尼古丁替代疗法最
  • 耳鸣耳鸣(Tinnitus)是指外在环境没发出声音却听见声音的一种状况,常被形容成一种铃响声、轻敲声、轻嘶声或低吼声,偶见模糊的人声或音乐声;耳鸣所听见的声响可能轻柔,也可能震耳欲聋,音
  • 血尿血尿(英语:Hematuria、hematuria、或 haematuria)是指尿液中带有红细胞的症状。当尿液中含有少量红细胞时,肉眼无法识别,仅在实验室检查时才能发现,称为镜下血尿(microscopic hemat
  • 十三殖民地十三个殖民地(英语:Thirteen Colonies)是指大英帝国于1607年(弗吉尼亚)至1733年(乔治亚)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建立的一系列殖民地。这些殖民地最终成为了美国独立时的组成部分,即后来
  • 多重器官衰竭症候群多重器官衰竭(英语:Multiple organ failure)或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英语: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多系统器官衰竭(英语:Multiple-system organ failure)、多
  • (4-)4-氨基喹啉是喹啉环上4号位被氨基取代的有机化合物。4-氨基喹啉可以4-羟基喹啉为原料,经三氯氧磷将羟基转化为氯原子,再氨解得到。
  • 8世纪公元701年1月1日至8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8世纪。武则天死后,李氏再度执掌大唐帝国,唐玄宗时期出现了开元盛世。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决定了8世纪后期军阀割
  • 钱恩恩斯特·鲍里斯·钱恩爵士(Sir Ernst Boris Chain,1906年6月19日-1979年8月12日)是一位出生于德国的英国生物化学家,他因为有关盘尼西林的研究,而与亚历山大·弗莱明及霍华德·弗
  • 利什曼原虫症利什曼病(英语:Leishmaniasis)是一种由寄生原生动物利什曼原虫造成的疾病,是由特定种类的白蛉叮咬所散播。这种疾病主要分为三种:皮肤、黏膜及内脏的利什曼疾病。皮肤利什曼病会
  • 子午流注子午流注(midnight-noon and ebb-flow doctrine),意即根据中医学说,一日的十二个时辰,和人体的十二条主要经络互相对应,如下表所列。中医认为,在每一个时辰内,其所对应之经络上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