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糖原分解
✍ dations ◷ 2025-02-23 07:35:45 #糖原分解
糖原分解是指由糖原分解成为葡萄糖-1-磷酸(G-1-P)及葡萄糖的过程,即糖原支链的异化作用。此反应的化学实质是链最末端的葡萄糖残基被磷酸化,进而以单体葡萄糖形式脱离糖原链。在生物体内,这个反应通过糖原磷酸化酶催化。糖原分解成为葡萄糖-1-磷酸的总反应式为:糖原(n聚体) + Pi ⇌ 糖原(n-1聚体) + 葡萄糖-1-磷酸参见上图。在这个反应中,糖原磷酸化酶催化切断连接末端葡萄糖残基(图中红色的葡萄糖)的α糖苷键。其化学反应实质是磷酸基的取代反应。这样,糖原链上末端的葡萄糖被依次磷酸化而成为游离分子而脱离糖原链,直至α糖苷键(即糖原链的分支处,图中绿色所示)之前的第四个葡萄糖残基。此时,糖原脱分支酶催化将剩余四个葡萄糖残基中的前三个转移至另一糖原支链。被暴露的α分支点可被α葡萄糖苷酶催化水解,生成游离的葡萄糖分子。结果是移除了支链上最后一个葡萄糖残基,并消除了这个糖原支链。这个是仅有的例子,糖原分解的产物是葡萄糖,而非葡萄糖-1-磷酸。但是随后,这个葡萄糖分子将会通过己糖激酶的催化作用,再度磷酸化成为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继而可以通过磷酸葡萄糖异构酶的催化,转化成为葡萄糖-1-磷酸。糖原分解反应发生在肌细胞与肝组织,是对激素与神经信号的响应。特别在战斗或逃跑反应中,糖原分解因可以调控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而起到非常关键作用。在肌细胞中,糖原分解反应生成葡萄糖-6-磷酸,它是糖酵解反应的直接底物,故可以很好的为肌肉收缩提供能量。在肝细胞中,糖原分解的最主要目的是向血液中释放葡萄糖,以供其它细胞摄取。在此过程中,葡萄糖-6-磷酸分子中的磷酸基团由葡萄糖-6-磷酸脂酶(肌细胞中不表达此酶)的催化作用而被水解。游离的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上的GLUT2易化扩散通道离开肝细胞。糖原分解的调控机制是对血糖调控激素胰高血糖素及胰岛素的响应,此外,在战斗或逃跑反应中,肾上腺素亦会促进糖原分解。在肌细胞中,神经信号也可能刺激糖原的降解。对于出现紧急情况的糖尿病患者,当其无法口服糖时,可以采用胰高血糖素的肠外给药(如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的医疗方式缓解病情。Template:糖代谢
Template:糖原生成与糖异生
相关
- 专性厌氧专性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s)是一类仅能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法在正常大气(氧含量21%)等富氧环境下存活的微生物。这类生物对氧气的耐受力不同,部分专性厌氧菌可以在氧含量达8%的
- 不孕不育不孕(英语:Infertility)又称不育,是指人类、动物或植物无法透过有性生殖繁衍后代的情形。对于大部分健康的成熟动植物个体而言,会在生命中的特定时期内有生育能力,不过真社会性物
- 地高辛地高辛(英语:Digoxin),常见商品名Lanoxin。是一种从毛地黄属植物中提取的强心苷,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脏病。常见用途包含治疗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以及心脏衰竭等。本品可经口服或静脉
- 南美洲经济南美洲经济指居住在南美洲12个国家的超过4.10亿人口所组成的经济体。截至2007年初,委内瑞拉、哥伦比亚、阿根廷、乌拉圭、智利和秘鲁每年的经济增长都超过了8%,南美洲正在经历
- 梵梵(梵语:ब्रह्मन्,bráhman),印度宗教概念,源于自祭祀仪式所得的神秘力量,指宇宙的超越本体和终极实在,现世相对来说则只是不真的现象。又如:梵心(清净之心)、梵志(以清静为志)、
- 弗兰西斯·培根弗兰西斯·培根,第一代圣阿尔本子爵(Francis Bacon, 1st Viscount St Alban,1561年1月22日-1626年4月9日),著名英国哲学家、政治家、科学家、法学家、演说家和散文作家,是古典经验
- 集体颜射颜射(英语:Facial)即是男性射精到对方脸上,这个性行为是因为受到日本性文化80年代的非插入方式之一,指一名男性在性高潮射精的时候,将自己的精液射于性交对象的脸或唇上。其中颜射
- 网络色情网络色情(英语:Internet pornography)是指任何在互联网上能获取色情内容,主要通过网站、对等网络、文件共享或Usenet新闻组的方式进行传播,其内容包含了图像、视频、文字等多种形
- 脊椎滑脱脊椎滑脱,又名椎间滑脱,是一类骨科病。“脊椎前移”为其中一种,表现为一节腰椎在相邻腰椎体或骶骨的上方向前滑移。该症常伴有椎弓融合不全,自上方传到椎弓的压力能促进滑移。患
- 图拉真图拉真或译图雷真(Trajan, Marcus Ulpius Nerva Traianus,53年9月18日-117年8月9日),罗马帝国皇帝(98年-117年),罗马帝国五贤帝之一。图拉真在53年出生于西班牙贝提卡的意大利卡,是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