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糖原分解
✍ dations ◷ 2025-04-25 00:58:55 #糖原分解
糖原分解是指由糖原分解成为葡萄糖-1-磷酸(G-1-P)及葡萄糖的过程,即糖原支链的异化作用。此反应的化学实质是链最末端的葡萄糖残基被磷酸化,进而以单体葡萄糖形式脱离糖原链。在生物体内,这个反应通过糖原磷酸化酶催化。糖原分解成为葡萄糖-1-磷酸的总反应式为:糖原(n聚体) + Pi ⇌ 糖原(n-1聚体) + 葡萄糖-1-磷酸参见上图。在这个反应中,糖原磷酸化酶催化切断连接末端葡萄糖残基(图中红色的葡萄糖)的α糖苷键。其化学反应实质是磷酸基的取代反应。这样,糖原链上末端的葡萄糖被依次磷酸化而成为游离分子而脱离糖原链,直至α糖苷键(即糖原链的分支处,图中绿色所示)之前的第四个葡萄糖残基。此时,糖原脱分支酶催化将剩余四个葡萄糖残基中的前三个转移至另一糖原支链。被暴露的α分支点可被α葡萄糖苷酶催化水解,生成游离的葡萄糖分子。结果是移除了支链上最后一个葡萄糖残基,并消除了这个糖原支链。这个是仅有的例子,糖原分解的产物是葡萄糖,而非葡萄糖-1-磷酸。但是随后,这个葡萄糖分子将会通过己糖激酶的催化作用,再度磷酸化成为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继而可以通过磷酸葡萄糖异构酶的催化,转化成为葡萄糖-1-磷酸。糖原分解反应发生在肌细胞与肝组织,是对激素与神经信号的响应。特别在战斗或逃跑反应中,糖原分解因可以调控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而起到非常关键作用。在肌细胞中,糖原分解反应生成葡萄糖-6-磷酸,它是糖酵解反应的直接底物,故可以很好的为肌肉收缩提供能量。在肝细胞中,糖原分解的最主要目的是向血液中释放葡萄糖,以供其它细胞摄取。在此过程中,葡萄糖-6-磷酸分子中的磷酸基团由葡萄糖-6-磷酸脂酶(肌细胞中不表达此酶)的催化作用而被水解。游离的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上的GLUT2易化扩散通道离开肝细胞。糖原分解的调控机制是对血糖调控激素胰高血糖素及胰岛素的响应,此外,在战斗或逃跑反应中,肾上腺素亦会促进糖原分解。在肌细胞中,神经信号也可能刺激糖原的降解。对于出现紧急情况的糖尿病患者,当其无法口服糖时,可以采用胰高血糖素的肠外给药(如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的医疗方式缓解病情。Template:糖代谢
Template:糖原生成与糖异生
相关
- 输尿管囊肿输尿管囊肿(Ureterocele)在输尿管中所发现的"输尿管先天畸形"病症。此种病症称为输尿管囊肿症(ureteroceles),输尿管气球产生在膀胱开口处,并形成一个"囊袋"(sac-like pouch)
- Atkins减肥法阿特金斯饮食法(英语:Atkins diet)是美国医生罗伯特·阿特金斯(Robert Atkins)创造的一种颇具争议的减肥饮食方法,其要求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而可以吃高蛋白的食品,即不吃任何淀粉类
- 国民保健署国民医疗服务体系(英语:National Health Service,简称NHS),是对英国以下四大公型医疗系统的统称:国民医疗服务体系的经费主要来自全国中央税收,用以向公众提供一系列的医疗保健服务
- 润唇膏润唇膏是一种个人护理用品,一般涂于嘴唇上。润唇膏涂于嘴唇上后,能有效防止嘴唇因天气干燥而出现干裂及脱皮的情况。润唇膏的主要成分包括蜂蜡、凡士林、薄荷醇及樟脑,另外,现时
- 狄摩西尼德摩斯梯尼(Δημοσθένης,前384年-前322年),也译作狄摩西尼或德摩斯提尼,古希腊著名的演说家,民主派政治家。早年从伊萨攸(Isaeus)学习修辞,旋教授修辞学。继而从事政治活动,极
- 氟化氢氟化氢(化学式:HF)是氢的氟化物,有强烈的腐蚀性,有剧毒。它是无色的气体,在空气中,只要超过3ppm就会产生刺激的味道。氢氟酸是氟化氢的水溶液,可以透过皮肤黏膜、呼吸道及肠胃道吸收
- 布莱洛克-陶西格分流术布莱洛克-托马斯-陶西格分流术(英语:Blalock–Thomas–Taussig shunt),过去称布莱洛克-陶西格分流术(Blalock–Taussig shunt),简称布-陶分流或BT分流,是用来治疗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
- 济宁医学院济宁医学院(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为中国山东省本科高等医学院校,位于山东省济宁市。
- 濒危濒危物种(英语:endangered species,简称EN)是指很可能会绝灭的物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就列出了许多濒危物种,这些是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架构下,野生物种中第
- 拉丁字母发展史拉丁字母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出现,经历了大约2500年历史的转变,成为今时今日的样式,是现时世上应用最广泛的书写系统。一般相信拉丁字母源于希腊字母西部分支优卑亚字母。大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