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体学

✍ dations ◷ 2024-10-06 11:15:26 #微流体学
微流控是一种精确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体的技术,尤其特指亚微米结构的技术。 特别的,微意味着以下的特性:微流控利用对于微尺度下流体的控制,是一个包括了工程学,物理学,化学,微加工和生物工程的多交叉学科。微流控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并在DNA芯片,芯片实验室,微进样技术,微热力学技术得到了发展。微流控研究的空间特征尺度范围在1微米(10-6米)至1毫米(10-3米)。流体在微观上的行为与宏观流体的行为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微观尺度重力和惯性不再起主导作用。而表面张力,能量耗散,及流体阻力开始主导着流体行为。微流控研究这些行为如何变化,以及如何解决这些行为,或者为新用途而开发。在流体通道的尺寸约为100纳米(nm)-500微米(μm),直到2毫米以下(<2mm)时,就需要考虑到微流体现象了。雷诺数(比较惯性力和粘性力的常数)变的很小,大部分的流态成了层流而非湍流。 当几束流体并行时,不会发生混合,而流体之间的物质交流则依赖于相对而言缓慢无效率的扩散。它们之间的分子转移必须常常考虑扩散作用。这个性质在微流体仪器中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微流体仪器可以比传统实验条件获得更精细,更稳定的化学梯度。化学和物理性质(浓度,pH,温度,剪切力等)的高特异性也可以被确保,从而在单次和多步反应中产生更均匀的反应条件和较高级别的产物。微流体结构包括微气体系统,即用于处理片外流体(液体泵,气体阀等)的微系统,以及用于片上处理纳升(nl)和皮升(pl)体积的微流体结构。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微流体的商业应用是喷墨打印头。此外,微流体制造的进步允许以低成本塑料生产设备,并且可以自动验证部件质量。微流体技术的进步正在革新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酶分析(如葡萄糖和乳酸分析),DNA分析(如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高通量测序)和蛋白质组学。微流体生物芯片的基本思想是将检测操作,以及样品预处理和样品制备在一个芯片上进行整合。生物芯片的新兴应用领域是临床病理学(英语:Clinical pathology),特别是疾病的即时现场诊断。此外,能够对生化毒素和其他危险病原体的空气/水样进行连续采样和实时测试的基于微流体的设备可以作为一个永远在线的“生物烟雾报警器”进行预警。微流控技术已经为生物学家创造了强大的工具来控制整个的细胞环境,从而导致新的问题和新的发现。该技术在微生物学方面的多种优势如下所示:

相关

  • 柄锈菌亚门参见内文Urediniomycotina柄锈菌亚门(学名:Pucciniomycotina)是属于担子菌门的一个亚门。据《真菌词典》(Dictionary of the Fungi)统计,该亚门共包括8个纲、18个目、36个科。医学
  • 血管造影术血管摄影,或称动脉摄影、血管造影,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用x光照射人体内部,观察血管分布的情形,包括动脉、静脉或心房室。 葡萄牙籍医师兼神经学家Egas Moniz(1949年诺贝尔奖的得主
  • 2,3-二磷酸甘油酸2,3-二磷酸甘油酸(英语:2,3-Bisphosphoglyceric acid,简称为2,3-BPG或2,3-DPG)是糖酵解中间产物1,3-二磷酸甘油酸(1,3-BPG)的一个三碳异构体。2,3-二磷酸甘油酸存在于人的红细胞中
  • 感觉神经性耳聋感觉神经性耳聋是由内耳,前庭耳蜗神经(第VIII号脑神经)或中枢听觉系统的病变造成的耳聋。感觉神经性耳聋分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性耳聋可由遗传(包括如 Usher 综合征等罕见遗
  • 始br /新br /世始新世(英语:Eocene)是地质时代中古近纪(Paleogene)的第二个主要分期,大约开始于5600万年前-终于3400万年前,介于古新世(Paleocene)与渐新世(Oligocene)之间。始新世(Eocene)之名,字源来自
  • USDA美国农业部(英语: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缩写:USDA),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行政部门,该部通过对农业生产的支持,提高美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农业部前身是1862年5月15
  • 生物炭生物炭(英语:Biochar)有别于一般用于燃料之传统木炭,是一种作为农业土壤改良剂(英语:Soil conditioner)的木炭以及碳收集及储存使用,农业上使用帮助植物生长,但对土壤团粒化没有影响
  • PIF-2原核起始因子(英文:Pro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缩写为“PIF”)是原核翻译起始过程中需要利用的起始因子。已发现的原核起始因子共有三种,分别为原核起始因子-1(PIF-1)、原核起
  • 加尔省加尔省(法语:Gard)是法国的朗格多克-鲁西永-南部-比利牛斯大区所辖的省份,南邻地中海。该省编号为30。5个海外省及大区
  •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英语:Beijing Electron Positron Collider,缩写:BEPC)是中国第一台高能粒子加速器,始建于1984年,位于北京西郊八宝山东侧。2004年至2009年间是重大的改造工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