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黑非洲
✍ dations ◷ 2025-10-21 18:54:24 #黑非洲
撒哈拉以南非洲(英语:Sub-Saharan Africa),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又称亚撒哈拉地区、下撒哈拉、漠南非洲,也有称黑非洲(Negro Africa)。政治上,包括了所有或部分领土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国家(苏丹除外,尽管其位于撒哈拉沙漠的东缘)。与这一概念相对应的是北部非洲,其通常被认为是阿拉伯世界的一部分。索马里、吉布提、科摩罗和毛里塔尼亚地理上属于撒哈拉以南非洲,但也是阿拉伯世界的一部分。本地区面积约2430万平方公里。从公元前三千五百多年起,虽然撒哈拉沙漠以其人烟稀疏与天候恶劣,一直成为北非及本地区间的天然障碍,但亦有尼罗河及红海可以交通撒哈拉沙漠以北的埃及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东非地区,另外古代还有跨撒哈拉贸易可以交通北非地中海沿岸与西非内陆地区。
西非马里统治者曼萨·穆萨就曾经亲自跨越撒哈拉沙漠,途经开罗前往麦加朝圣。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出生率保持在4.6,预测非洲人口到2100年至少将翻三番,达到31亿,甚至57亿。其中尼日利亚的人口将达到15亿,超过中国成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亚洲东亚 · 东南亚 · 南亚 · 中亚 · 西亚/西南亚 · 北亚/西伯利亚 · 东北亚
其他:近东 · 中东 · 远东 · 东亚岛弧 · 东印度 · 印度次大陆非洲文化地理:阿拉伯非洲 · 黑非洲(拉丁非洲)
自然地理:北部非洲/撒哈拉以北非洲 · 撒哈拉以南非洲(东部非洲 · 中部非洲 · 西部非洲 · 南部非洲)
其他:东北非洲、西北非洲、大中东地区欧洲自然地理:东欧 · 西欧 · 南欧 · 北欧 · 中欧其他:东南欧/巴尔干地区 · 欧俄美洲自然地理:北美洲 · 南美洲政治地理:北美 · 拉丁美洲(中美(中美洲 · 加勒比地区) · 南美)文化地理:盎格鲁美洲/英语美洲 · 拉丁美洲(伊比利亚美洲 · 西班牙语美洲) · 中部美洲大洋洲澳洲:澳大利亚澳大拉西亚 · 美拉尼西亚 · 密克罗尼西亚 · 波利尼西亚极地北极地方 · 南极洲/南极地方其他环太平洋地区/亚太地区 · 独立国家联合体地区 · 阿拉伯地区 · 环地中海地区 · 高加索地区大洋世界大洋 · 太平洋 · 大西洋 · 印度洋 · 北冰洋 · 南冰洋气候区热带:热带雨林 · 热带莽原 · 热带草原 · 热带沙漠 · 热带季风
亚热带:副热带湿润/夏雨型暖湿 · 副热带季风
温带:温带海洋性 · 温带大陆性 · 温带地中海型 · 温带草原 · 温带沙漠 · 温带季风
副温带:
寒带: 极地气候 · 副极地气候(苔原气候 · 冰原气候)
副寒带:
其他: 高地气候 · 丘陵气候 · 平原气候 · 盆地气候 · 台地气候生物分布区新北界 · 古北界 · 埃塞俄比亚界 · 东洋界 · 澳新界 · 新热带界 · 南极界
相关
- 蛋白质蛋白质(英语:protein,旧称“朊”)是大型生物分子,或高分子,它由一个或多个由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长链条组成。α-氨基酸分子呈线性排列,相邻α-氨基酸残基的羧基和氨基通过肽键连接
- 希梅拉希梅拉 (古希腊文:Ἱμέρα)为西西里岛北岸的的一个古希腊殖民地城市,曾经具有重要意义,其遗址位于泰尔米尼伊梅雷塞。希梅拉是西西里岛北岸地区第一个建立起来的古希腊城镇,也
- 东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德语:Ostfrankenreich)为中欧的一个君主制国家,存在时间为843年至962年。843年,法兰克王国查理曼的三个后人,洛泰尔、日耳曼人路易及秃头查理签署《凡尔登条约》,共同
- 河豚毒素河鲀毒素(英文:Tetrodotoxin,缩写:TTX)是一种强力的神经毒素,目前并没有有效的解毒剂,它会和神经细胞的细胞膜上的快速钠离子通道结合,令神经中的动作电位受阻截。它的名字来自鲀形
- 水蚤水蚤(属名:Daphnia),又称“鱼虫”,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浮游生物,体长介于0.2毫米至5毫米之间。时常用于鱼食之用途。其属于蜉蝣目。可存在于多种环境中,包括沼泽、池塘、湖泊以及河
- 大祭司大祭司,或称为最高祭司(拉丁文Pontifex Maximus,字面意思是“最高的pontiff”)是古罗马Pontiff祭司团体(英文:College of Pontiffs)的最高阶祭司。这是古罗马宗教中最为重要的职位,
- 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 (NSE)是一个位于印度孟买的证券交易所,是印度第二大证券交易所,按照交易量排名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交易所) 。NSE由一系列的印度主
- 筒夹筒夹是一种零件,它主要负责把小直径的工作物夹紧于主轴端。主要用于六角车床及自动车床。依种类可分为:
- 纽芬兰渔场纽芬兰渔场,位于纽芬兰岛沿岸(纽芬兰大浅滩),曾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由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暖流在纽芬兰岛附近海域交汇而形成了。1534年,由意大利航海家约翰·卡波特在寻找西北航
- 鲜鲜味(日语:うま味, 英语:umami)和甜、酸、苦、咸一样,为五种基本味觉之一。其词源源自日语“旨味”,概念泛指某种食物十分美味。20世纪以来,科学家一直争论鲜味是否确实是一种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