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

✍ dations ◷ 2024-07-03 00:35:14 #季风
季风(又称季候风)是周期性的风,随着季节变化,并且盛行风向(40%以上风频)季节切变达120度以上(按照传统定义,非全球性季风定义)。主要发生在季风亚洲(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西非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的北部沿海地带等地。北美、南美、阿拉伯半岛及东南非亦有小范围的季风现象,但未能形成大范围且稳定的季风气候带。阿拉伯人很早已发现了季风,并称之为"موسم"(Mausim),意思为季节。古时代阿拉伯商人利用风向的季节变化特点从事航海活动,当时人们对盛行此地的季风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17世纪后期,随着欧洲商人在这一地区航海活动的增加,人们对季风的观察更为细致,从而加深了对季风的认识。17世纪后期爱德蒙·哈雷首先提出海陆间热力环流的季风成因理论。随着季风风向的转变,云雨等天气现象也发生相应变化,因此季风与农业生产密切有关,从而引起广泛关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因为高空资料的积累,对季风的形成有更深刻的认识,提出季风是海陆分布、行星环流及地形三者的综合影响。海水的比热容量远比陆地为高,所以陆地在冬季时的降温以及夏季时的升温比海洋快和明显,造成温度上的差异。当空气受热膨胀,密度便会降低,因而向上升;反之亦然。这使得在夏季时陆地的气压会比海洋低,海洋的冷湿空气向陆地移动,冬季时则相反,所以季风区在夏季和冬季的风向会相反。在赤道附近,以北半球为例,冬半年盛行东北信风,夏半年赤道低压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而北偏,使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右偏作用下偏转成西南方向的赤道西风。信风和赤道西风方向大致相反,从而形成季风。亚洲东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原因是该地地处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影响十分明显。该地由此形成了独特的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气候。除此之外还有温带大陆性气候。南亚季风区范围包括北印度洋和孟加拉湾沿岸地区,包含印度次大陆和中南半岛西岸。在北半球夏季,南半球的亚热带高压吹出之东南信风,在跨越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转为西南风(赤道西风)、加上索马里的地形影响,成为强烈的西南气流吹向印度次大陆。加上青藏高原受热而在高空形成青藏高气压,加强该区的高空辐散,使南亚季风区的夏季季风强而稳定,并有大量对流活动产生。因为地面吹着强劲的西风季风,但高空却受青藏高气压的东风急流影响,以致地面和高空风向不一致,或说垂直风切变强烈,以致南亚季风区热带气旋活动较少。东亚季风区范围包括南海及太平洋西北沿岸地区,包含中南半岛东岸、中国东部和朝鲜半岛、菲律宾群岛、日本等地。在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大洋洲散热明显,成了一个冷源,气压比海洋高,季风气流自东南向西北吹,进入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南风,混合越过中南半岛的南亚季风后在中国内陆的内陆热低压影响下转而吹向中国内地,形成东南亚和南海夏季的西南季风。东面的太平洋因升温比亚欧大陆慢,湿润的空气向亚洲的低压移动,在东亚东部形成东南季风。这股气流位于西北太平洋亚热带高压脊西侧,并会和越赤气流发展出季风槽。大部分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都是在季风槽中发展出来的。东亚季风跨越的纬度极广,南至近赤道的槟城,北达副极地气候的庙街 (俄罗斯)、马加丹,均为季风可到达的范围。在冬季,西伯利亚平原以及蒙古高原成为一个强大的冷源,由于热力性质的差异使气压上升,形成由东亚吹向太平洋和南半球的冬季季风。

相关

  • 羊搔痒症羊搔痒症(英语:Scrapie),是一种退化性疾病,发生在绵羊及山羊上,造成它们的神经系统异常。它跟牛海绵状脑病与鹿的慢性消耗病相同,都是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一种,由异常的朊蛋白(英语:PRN
  • 活性氧活性氧类(英语: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生物有氧代谢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包括氧离子、过氧化物和含氧自由基等。这些粒子相当微小,由于存在未配对的自由电子,而十分活跃。过
  • 匹鲁卡品匹鲁卡品(INN:Pilocarpine)是一种药物,又名毛果芸香碱;是从毛果芸香属植物叶中提出的生物碱,是一种胆碱类之副交感神经促进剂,一般用于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及口腔干燥。毛果芸香碱于18
  • 水危机水危机是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用来泛指自1970年以来世界性的水资源相对人类需求的状况,主要的危机来源是可用水的匮乏以及水体污染。地球的淡水资源有限,主要出现在蓄水层、表
  • 博特氏病博特氏病(英语:Pott disease 或 英语:Pott's disease)是一种发生在椎骨(肺部以外)的结核菌感染。结核病能影响数种肺部以外的组织,包括脊椎,这是一种结核菌引起的椎间关节炎。此病是
  • 调理素调理素(英语:Opsonin,来源于希腊语:opsōneîn,意思是准备进食),是通过标记免疫应答抗原或标记死细胞用于再循环来增强吞噬作用的任何分子。调理吞噬作用(也称为调理作用)是一种分子
  • β内酰胺酶结构 / ECOD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s),又称为盘尼西林酶(Penicillinase)、头孢菌素酶(Cephalosporinase),是一类由某些细菌生成来提供多重抗药性,对抗β-内酰胺类抗生素(比如青霉素
  • 出芽生殖出芽生殖 (英文: budding),是一种无性繁殖方式,亲代借由细胞分裂产生子代,但是子代并不立即脱离母体,而与母体相连,继续接受母体提供养分,直到个体可独立生活才脱离母体。是一种特
  • 挪威欧洲(深灰色)挪威王国(挪威语:Kongeriket Norge),通称挪威(挪威语:Norge  发音 帮助·信息),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东与瑞典接壤,西邻大西洋。海岸线极其蜿蜒曲折,构成了挪威特有
  • 四级立体结构蛋白质四级结构(英语:Protein quaternary structure)是生物化学中用于描述多亚基蛋白质复合物中各个折叠蛋白质亚基的排列组合。许多蛋白质实际上是多个多肽链的组装。 四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