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敏娜·佩顿·史蒂文斯·弗莱明(英语:Williamina Paton Stevens Fleming,1857年5月15日-1911年5月21日),苏格兰女性天文学家。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她协助建立了一个恒星的通用编号系统,并且将数千颗恒星和其他天文现象编号。弗莱明最为人所知的是于1888年发现马头星云。
威廉敏娜生于苏格兰邓迪,双亲是雕刻师罗伯特·史蒂文斯和玛丽·沃克。她在14岁时就在当地学校任教,之后她和詹姆士·奥尔·弗莱明( James Orr Fleming )于1877年结婚。之后威廉敏娜和她的丈夫迁往美国波士顿,不久后她和她的孩子被丈夫抛弃。威廉敏娜因此到美国天文学家爱德华·皮克林家中担任女仆。当皮克林逐渐对他在哈佛大学天文台的男性助理感到不满后,他宣称他的女仆可以做得比男性助理更好。
1881年,皮克林雇用了威廉敏娜在天文台担任资料处理工作。她在天文台建立并协助进行根据从观测得到的恒星光谱中所知氢含量将恒星进行分类的系统。在该系统中她将氢最多的恒星分为 A 型,次多的为 B 型,以此类推。后来安妮·坎农以她的成果为基础,并以恒星表面温度为基准发展了更简单的分类系统。
威廉敏娜对恒星分类的成果后来在HD星表中出版,她以9年时间分类了超过1万颗恒星。威廉敏娜还发现了59个星云、超过310颗变星、10颗新星。其中她发现的222颗变星收录在她于1907年出版的书籍之中。
1888年,威廉敏娜在哈佛大学天文台的B2312号照相板影像上发现了马头星云。她在发现报告中提及一个明亮的星云(后来的IC 434)拥有一个“直径5角分的半圆缺口,并且位于参宿一南方30角分处”。爱德华·皮克林之弟威廉·亨利·皮克林拍摄了马头星云所在区域的照片,并推测该区域有不发光物质遮蔽。不过在发现后不久,相关的后续论文和书籍似乎都否认威廉敏娜和威廉的发现,这是因为第一组索引星表的编辑者约翰·路易·埃米尔·德雷耳在该星表中删去了威廉敏娜的名字,并标明是由哈佛大学所发现,而不只标示由“皮克林”发现(当时大多数相关领域专家都认为“皮克林”是指担任哈佛大学天文台台长的其兄爱德华)。德雷耳在1908年发表第二组索引星表时,威廉敏娜等其他哈佛大学天文台人员已经有一定名气,让天文界足以认可其发现的天体,但并不包含先前发现的IC 434和马头星云。
威廉敏娜长期以来负责管理皮克林所雇用的十余位在哈佛大学天文台内进行计算与分类的女性(参见哈佛计算员),并且负责编辑天文台出版品。1899年威廉敏娜获得天文摄影策展人的头衔。1906年她成为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荣誉会员,是第一位获选的美国女性。不久后成为维斯理学院的天文荣誉研究员。她去世后不久墨西哥天文学会(西班牙语:Sociedad Astronómica de México)追授她Guadalupe Almendaro奖章表彰她发现新恒星的贡献。
1911年威廉敏娜在波士顿因肺炎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