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间日疟原虫
✍ dations ◷ 2025-10-28 18:47:50 #间日疟原虫
Haemamoeba vivax Grassi and Feletti, 1890
Plasmodium malariae tertianae Celli and Sanfelice, 1891
Haemamoeba laverani var. tertiana Labbe, 1894(?)
Haemosporidium tertianae Lewkowicz, 1897
Plasmodium camarense Ziemann, 1915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是一种疟原虫,可引发间日疟。它引发的症状虽不如恶性疟原虫那么剧烈,但也会导致感染者死亡,直接死因一般是脾肿大。它仅由雌性疟蚊携带。每次发作间隔时间为48小时,与卵形疟相同。
相关
- 义素义素(英语:Seme)指语义学中可识别的最小意义单位。义位指语义学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意义单位,义位由若干个义素组成。义素与义位的关系类似于音素和音位的关系。类似的“最小概
- 神经生理学异常心理学 行为遗传学 生物心理学 心理药物学 认知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差异心理学(英语:Differenti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演化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 土壤土壤(德语:Boden,英语:soil)是一种自然体,由数层不同厚度的土层(德语:Bodenhorizont,英语:soil horizon)所构成,主要成分是矿物质。土壤和母质(岩石)的差异主要是表现在形态特征或物理、化
- 转染转染(英语:Transfection)是将外源遗传物质(DNA或RNA)植入细胞的一种过程,常用来描述非病毒入侵的转基因方式,相较于转化(英语:transformation,又译转型)用于植物、细菌及癌细胞的扩散,转
- 氟红霉素氟红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它是的红霉素(一种同类抗生素)的氟代物,其抗菌能力与红霉素相当,但较交沙霉素为优。氟红霉素对抑制部分梭状芽孢杆菌和脆性拟杆菌较有效。其较
- 皮克氏病皮克氏病(Pick's disease,PiD),为一种渐进性痴呆。通常开始于中年,形成于早年,其反应为缓慢渐进的性格改变与社交能力衰退,并伴有智力、记忆和语言组织能力损伤,此外还会有情感淡漠
- 卡介苗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简称BCG,中文名称来自于其发明者卡氏-介氏)是一种最初被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在结核病常发的国家,常推荐健康的婴儿在出生时候尽快接受一剂
- 洛匹那韦洛匹那韦(Lopinavir)是一种蛋白酶抑制剂类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洛匹那韦与另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利托那韦(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以固定剂量(英语:List of antiretroviral fixed-dose c
- 坏血病坏血病(拉丁语:Scorbutus,英语:Scurvy)又称为坏血症、水手病,是一种因缺乏维生素C所引起的疾病。维生素C主要参与人体内胶原的合成,其化学名称是抗坏血酸,源自坏血症的拉丁名scorbut
- 胃胃是人和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一部分,是贮藏和消化食物的器官。胃上接食道,下接十二指肠。位置大约位于人体的左上腹,肋骨以下。胃主要将大块食物研磨成小块,将食物中的大分子降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