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桂林奇峰岭机场撞机事件

✍ dations ◷ 2025-08-27 04:46:31 #1983年桂林奇峰岭机场撞机事件

1983年桂林奇峰岭机场撞机事件发生于1983年9月14日9时34分。事件发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军民两用的桂林奇峰岭机场,当时一架执行广州-桂林-北京航班的中国民航广州管理局 (现中国南方航空)班机正在跑道上滑行,准备前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在客机通过机场联络道口开始转弯时,一架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轰炸机进入跑道,其左机翼撞入客机右侧,轰炸机左发动机撞上客机机头设备舱,机身被撞出一个大洞。这次事件造成客机上共11名乘客死亡,其中1人当场死亡,10人送院后不治;20名乘客和2名机组人员受伤;客机因机身受损严重而报废。按照1956年中国民用航空局制定事故等级标准来划分,该次事件属于一等事故。

事件中被撞的客机是一架由英国霍克薛利公司生产的霍克薛利三叉戟2E型客机。该机机身注册编号为B-264,生产编号为2169,出厂时机身注册编号为G-BAJF,于1975年首飞。该机隶属于中国民航广州管理局 (现中国南方航空)第六飞行大队,当天的班机由该大队执飞。而与飞机相撞的则是一架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轰炸机。对于轰炸机的机型目前有两种说法,一说为伊留申伊尔-28轰炸机或中国仿制的轰-5轰炸机,另一说为轰-6轰炸机。

官方调查认为,轰炸机飞行员要负事件的主要责任,其违反滑行规定并处置失当,在发现前方有飞机的情况下仍以时速60公里的速度滑行,最终导致两机相撞。另一方面,机场的指挥调度人员违反了“统一指挥”的规定,在调度滑行前没有按照规定向军方提出申请,对事件负重要责任。另外,在同一个机场内,军方和民航使用不同频率分别指挥;暴露了军民两用机场协调不好的现象。

相关

  • 失认症失认症(英语:agnosia)是指由大脑受损而导致的认知障碍。患者在意识正常、无感觉障碍的情况下,对传入的感觉刺激缺乏认识能力,包括物体失认、相貌失认、听觉失认等。须注意的是,此
  • LINE1LINE1(也称作L1或LINE-1)是DNA转座子长散在核元件(Long interspersed nuclear elements,LINEs)的一种,L1约占人类基因组的17%。在人类基因组中,大部分的L1都是失活的,但仍保持着反转
  • 甲氧基甲氧基(Methoxy)是具有 -OCH3 结构的基团,可以看成甲基醚的一部分。甲氧基是给电子基(英语:Polar effect)。
  • 欧几里得几何欧几里得几何指按照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构造的几何学。欧几里得几何有时就指二维平面上的几何,即平面几何,本文主要描述平面几何。三维空间的欧几里得几何通常叫做立体几何
  • 矿难列表矿难,指在采矿过程中发生的事故,通常造成伤亡的危险性极大。世界上每年至少有几千人死于矿难。矿难发生的频率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在2003年,中国生产了世界约35%的煤,
  • 东英格兰东英格兰(英语:East of England)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格兰下辖的9个次级行政区之一。注:“”为1974年的区划 ; 到1995年恢复一批自治市镇 。
  • 右昌一甲福德庙右昌一甲福德庙,是台湾高雄市楠梓区次分区右昌的庙宇,为右昌四大古庙之一,主奉福德正神。右昌一甲福德庙创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由右冲庄境主大元帅爷公之指示创建。历经百余年,于日
  • C·P·斯诺查尔斯·珀西·斯诺,CBE(英语:Charles Percy Snow,1905年10月15日-1980年7月1日),英国科学家,小说家。斯诺在英国英格兰东米德兰兹莱斯特郡莱斯特出生,在莱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受到教
  • 刘品一刘品一(1895年-1990年),名文章,字品一,以字行,经名穆罕默德·叶海亚,男,回族,直隶(今河北)沧州人,中国伊斯兰教人物,曾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第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 装订书本装订是人们将一叠有序的纸张组合成一本书籍的过程。人们会把纸张的一边垂直于书皮放置在书皮正当中,之后通过穿针引线将纸张和书皮缝合起来(线装书、和装本),或是在纸张的一边涂上黏合剂(胶装),再垂直放置在书皮上。此外还有其他装订方法,例如在纸张的一边穿孔,然后套在活页夹中,或是给穿孔的书皮和纸张套上圆环(圈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