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生大帝

✍ dations ◷ 2024-07-08 03:11:42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闽南语白话字:Pó-seng tāi-tè)为闽南(泉州、漳州、厦门)地区及台湾、东南亚华人所信奉的医神,本名吴夲(音“涛”),原为宋代的医师。俗称“大道公”、“吴真人”、“花桥公”。还有三十六神将为其部属。通常保生大帝是指宋人吴夲,然而亦有所谓的“保生三真人”信仰,认为孙思邈、吴夲、许逊三位医家,在成神后结拜为义兄弟,而都会被称为“保生大帝”或“大道公”:55。据文献记载,保生大帝为北宋闽南人士,本名吴夲(“夲”音“ㄊㄠ”/“tāo”,“急速”或“往来相见”之意,非“本”字。另一说为本,其字华基,“基”与“本”为同义互训),字华基,号云衷、悟真,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三月十五日(979年4月19日):12,福建路泉州同安县白礁乡积善里(今属福建省漳州龙海市角美镇白礁村)。祖籍清溪县感德镇石门村。父名吴通,母为黄月华,原居漳州,因避乱而到同安海滨的白礁结茅为屋,讨海维生:12。吴夲十三岁时,父亲吴通患病,但因家贫无力就医而去世,母亲黄氏后来也因忧伤去世,此事令他立志学医济世:12。吴夲初习捕蛇、采草药,后学针灸、汤药,医术之名声逐渐传播民间:12、13。而根据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的〈西宫檀越记〉,作者孙瑀的祖父孙天锡在天圣四年(1026年)因食用河鱼生病而到旗山上面的居士庵调养,与一名周游至此的裴姓方士(字号养真老人)相谈甚欢:14。后来吴夲得知裴养真在此,便前来会面,两人相谈甚欢,裴养真并将所知全部教授给他:14。而吴夲得知孙天锡已经患病多时,便为他医治,仅三天便见疗效,半个月就治愈,三个月后已经调养恢复:15。之后孙天锡欲重金酬谢,却被婉拒,两人日后结为好友:14。后来吴夲“飞升”后,孙天锡在屋西建祠奉祀,后来因为灵验,遂拓建庙宇,为“吴西宫”:15。而在天圣五年(1027年)时,白石丁氏曾请吴夲重新抄录三世祖丁迁的遗嘱并悬于祠堂:15。周茂钦认为这显示吴夲拥有一定的书法造诣,且在地方上有相当声望,才会被当地大族延请:16。宋仁宗景佑三年五月初二(1036年5月29日),吴夲为了帮急症病患采药,前往青礁的大雁东山,却失足坠崖而羽化,享年五十八岁:20。当地居民得知后,为追悼吴夲,纷纷塑像祭拜并私谥“医灵真人”:20。传说吴夲著有《吴氏本草》与《灵宝经》两本医学著作,他在泉州花桥亭行医时曾用《灵宝经》传授草药知识:68。而北宋大观年间编纂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中的“霍香正气散”、“加减平胃散”、“逍遥散”据说即来自《灵宝经》:68。在吴夲逝世后,闽南一带便有青礁龙湫庵、白礁医灵神祠、厦门吴西宫等三处供奉吴夲的庙宇。厦门“吴西宫”根据孙瑀〈西宫檀越记〉(1087年),是作者祖父孙天锡在吴夲去世后所建:20。最初孙天锡指是在自家西边建小祠并塑像奉祀,算是孙家的家神:20。但是由于灵验,所以附近居民也成为信徒:15。为了容纳更多的信徒,孙天锡便捐四亩田,在田中间盖了庙宇,由庙祝耕田以作为庙宇香火之资:15。这座庙宇即为厦门岛上最初的保生大帝庙,吴西宫:15。青礁龙湫庵据宋朝杨志〈慈济宫碑〉记载,其逝世后乡人私谥为“医灵真人”,供奉为地方神祇,于“龙湫庵”塑像祭拜。另据〈慈济宫碑〉记载,当初要塑像时,因不知道吴夲的相貌而无法制作,后来是吴夲托梦指示他长得像东村的王汝华,但额头较宽,才得以塑像:21。后来宋绍兴廿一年(1151年)吏部尚书颜师鲁奏准朝廷于青礁建庙,原本计划建在云峤院旁,但神示在龙湫庵南边建庙,即为后来的青礁慈济宫:21、22。而根据杨志〈慈济宫碑〉的叙述,南宋时吴真人已经由医神提升成地方守护神,水灾旱灾、盗贼入侵、行船遇险等事都可向其祈求平安:22。白礁医灵神祠的记载可见于孙瑀〈西宫檀越记〉(1087年)与《宋会要辑稿》,该祠在吴夲逝世之后便兴建,为当时的祖宫:34。绍兴廿一年(1151年)吏部尚书颜师鲁奏请为吴夲立庙时,乃改为“医灵神庙”:34、39。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梁郑公(梁克家)以吴夲之神迹奏请赐庙额,而敕封“慈济”:24,青礁龙湫庙与白礁医灵神庙因此均改称为“慈济庙”:35、41。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诏改庙为宫,两间庙因而改称“慈济宫”:35、41。因神迹传说流布,及历代朝廷追封,遂成为闽南地区重要民间信仰。而随同安移民迁徙,也成为台湾、东南亚同安籍人士信奉的乡土保护神。保生大帝在台湾早期泉州同安籍移民信仰中心,随泉州府同安移民迁徙,至今已不分原籍畛域,成为重要的台湾民间信仰之一。台湾奉祀保生大帝庙宇以台南市学甲慈济宫、台南市大观音亭祀典兴济宫、台北市大龙峒保安宫、台中市赖厝元保宫、高雄市五块厝慈圣宫最为著名。据文献载,台湾最早供奉保生大帝的庙宇,是在郑成功入台之前,《台湾县志》载:“寺庙……在广储东里,大道公庙,红毛时建……”,为台湾第一早建的寺庙,原称“大道公庙”,俗称“开台大道公庙”又称“广储东里大道公庙”,台湾日治时代,大正三年(1914年)重行修建,始改为新化保生大帝宫。学甲慈济宫所奉祀开基主神称为“开基二大帝”,相传保生大帝吴夲于北宋仙逝后,乡人于白礁立庙祭祀时,雕刻有“大大帝”、“二大帝”、“三大帝”三尊保生大帝神像,大大帝奉祀于龙海白礁慈济宫,二大帝则由同安县百姓李胜迎祀随明郑郑成功军队前来台湾,原由台南学甲下社角李姓后代私人奉祀,后成为学甲地区信仰核心。大观音亭兴济宫建于明郑永历三十二年(1678年),军民在台湾府城的尖山南坡建“观音宫”,供奉观音菩萨。康熙时重修扩建之后,因拜亭采用了抱厦的形式而改名“观音亭”,后来又因要与小东门的观音亭区分,而习称“大观音亭”。隔年(1679年),来自泉州同安郑军将士又在“大观音亭”旁建今兴济宫奉祀保生大帝(大道公),当时称为“大道公庙”,后因为与良皇宫分别,称“顶大道公庙”,良皇宫则称“下大道公庙”。两者均为明郑时期规模最大的观音庙与大道公庙。 而在施琅克台之后,由于总镇衙署与所辖三营分别建在尖山北坡与覆鼎金(今卫生部台南医院)之间,都在两庙附近,所以有不少官兵前来祈求平安。而在同治十三年(1874年)之后,因所谓的开山抚番导致官兵多染上瘴疠,所以两庙的香火日益兴盛,成为府城里同类庙宇中香火最鼎盛的庙。这些参与的官兵因曾向兴济宫大道公祈求保佑,后来果然灵验,因而上报朝廷,乃下令将兴济宫列入祀典,成为台湾唯一有列入官方祀典春秋二祭的保生大帝庙:118。台北大龙峒保安宫肇源于清代乾隆初年,同安籍移民入垦台北大龙峒地区,由于水土不适,瘴疠四起,所以返回故里白礁慈济宫分灵保生大帝神像来台湾,1755年(乾隆二十年)建庙,1805年(嘉庆十年)迁于现址重建,清代台北地区艋舺顶下郊拼、漳泉械斗时,保安宫为同安县籍移民避难之所及据点。于1995年至2002年自费重修,获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文馨奖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总部“二00三年亚太文化资产奖”,为全台庙貌规模最大之保生大帝庙宇。1987年11月6日,学甲慈济宫董事长周大围等人前往白礁慈济宫谒祖:45。台湾奉祀保生大帝各庙宇于1989年组成“全国保生大帝庙宇联谊会”,由当年学甲慈济宫董事长周大围出任首任会长。2005年台北大龙峒保安宫董事长廖武治接任联谊会会长后,乃积极推动转型工作,2007年5月发起成立全国性的宗教团体组织,同年8月1日获内政部核准筹设。10月21日在台北保安宫召开第一届会员大会,正式宣告“社团法人台湾保生大帝信仰总会”成立,并选出廖武治为第一届理事长,廖武治表示,对于联谊会过去所忽略的人才培育及社会公益的参与,希望以台北大龙峒保安宫的改造转型后,投入社会教育、文化建设、慈善公益的经验,运用在新成立的信仰总会,为保生大帝信仰带来新的生命力。一般保生大帝庙都会配祀江仙官(江县令)、张圣者(张主簿,即飞天大圣,不是法主真君)、黄医官、程真人、鄞仙姑等,还有保生大帝的脚力,黑虎将军。“法主公”是对法术高强神灵的尊称,闽南地区有各种“法主公组合”;作为乡土神,各地信奉的法主公组合均不同,大多有“法主真君张法主”与“辅天真君萧法主”。在中国福建泉州德化的“法主公组合”是张慈观、萧朗瑞、章朗庆(一说姓洪)等结义三兄弟,是为“法主三公”。在永春、安溪一带亦是“张、萧、章”;亦有人奉祀“张、萧、黄”,加入了黄法师(显应祖师)。福建龙岩市漳平则是“张、萧、吴”,张、萧二法主之外,加入吴真人(保生大帝),或是奉祀“张、萧、吴、黄”。在福建省会福州是“张、萧、连”,即张慈观、萧朗瑞、连光阳三位真人。广东省潮州的客家人则是“张、萧、刘、连”四圣,即张慈观、萧朗瑞、刘志达、连光阳四圣,四圣也就是五营神将中的东南西北四营的主帅。有些地方有“保生三真人”的说法,其中保生大帝神像有红面、金面与黑面之分,其中红面者为吴夲,金面者为唐代名医孙思邈(他庙称天医真人),黑面者为魏晋时人许逊(他庙称旌阳真君或感天大帝),三位神明乃在天庭结义的兄弟,其排行依序为孙、吴、许:55。因此据说金面的保生大帝神像到青、白礁慈济宫刈香,因为是大哥,所以可以免插炉(不用捐资添油),黑面神像因为是弟辈所以要捐资添油:55。此外像是厦门鼓浪屿龙头兴贤宫的保生大帝绕境只能在龙头一带,不能去内厝沃,因为内厝沃种德宫的保生大帝是金面,而兴贤宫是红面;相对地,内厝沃种德宫的保生大帝便可到龙头地区绕境:55。传承于闽东闾山派的庙宇则是依照“妙济”许真人、“善济”孙真人、“慈济”吴真人的顺序排列,如蚵壳港昭灵宫。然而在台湾,保生三真人的排行次序则略有不同,因地而异,也不一定与面色有所对应:63。其范例如下:在吴夲逝世后,民间私谥为“医灵真人”:20。南宋成为官方承认之信仰后,开始有皇帝给予封号。祀典兴济宫签筒祀典兴济宫药签柜大龙峒保安宫保生大帝药签解,1998年在古代,病患及其家属常会到保生大帝庙去求药方:66。取得的方法一是透过降乩扶辇,另一种便是抽药签:66。药签乃是庙方透过中医师收集验方,在神前透过掷筊方式确认后才编为药签:66。泉州花桥慈济宫流传下来的药签约有157首,林永东认为其中有一部分的确是吴夲所遗留的药方,其他则是后世医家研究出的验方精华:68。此外学者范正义主张,目前中国大陆与台湾流传的保生大帝内科120签,是根据广东黎家坪村广福宫的“保生大帝神效良方”120首略微变化而成:69。吉元昭治认为药签的产生与道教符箓派有关,而学者林国平主张目前所知最早的药签是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由中国传到日本的“吕洞宾真人神方占”,而中国在此之前已有药签存在:68。至于中国大陆所发现最早的大道公药签文物,是福建龙海市组山红滚庙的道光十七年(1837年)药签木刻筒,有药方184首(内科120、外科36、儿科28):70。而在台湾,学甲慈济宫的药签相当灵验,1920年《学甲庄乡土志》记载,当时很多人去求药签然后再到汉药店配药,因康复者众多,因而使学甲慈济宫香火鼎盛:73。另据说学甲慈济宫药签在咸丰十年(1860年)流传到福建晋江是深沪镇的宝泉庵:73。保生大帝药签的药方组成简单,剂量较轻,每味药的剂量通常在两钱以下:96。而且药材多为价格低廉之物,不会难以取得:98。另外从药方的内容来看,相当重视脾胃的调理:100,而且重视药膳食疗:105。保生大帝在闽台民间流传不少传说,散见于宋朝的杨志〈慈济宫碑》、庄夏〈慈济宫碑〉,明朝的《闽书》、《吴真人世修道果实录》清朝的《同安县志》、《白礁吴氏族谱》〈保生大帝实录〉、〈白礁志略〉等书:26:

相关

  • 谢尔盖·维诺格拉茨基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维诺格拉茨基(俄语:Серге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Виноградский,1856年9月1日-1953年2月25日),俄国微生物学家,生态学家,和土壤科学家。他
  • 药学国际单位国际单位(英语:International unit,简写为IU;法语:unité internationale,简写为IU)是用生物活性来表示某些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及抗生素量的药学单位。
  • 耶拿大学耶拿市弗里德里希·席勒大学(德语:Friedrich-Schiller-Universität Jena),简称耶拿大学,是一所位于德国图林根耶拿的公立大学。该校之当代命名源自其前任哲学教授弗里德里希·席
  • 桑塔利语桑塔利语(ᱥᱟᱱᱛᱟᱲᱤ)流行于印度的比哈尔邦、阿萨姆邦、特里普拉邦、恰尔康得邦、西孟加拉邦、奥里萨邦和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国家和地区,属于南亚语系的蒙达语族。
  • 棋类棋类、棋类游戏、棋是华人对游戏依照用具与内容来区别的一种特有分类名称,英文无直接对应的字词,然而多数种类棋子可翻成"Piece",或会分类成棋盘游戏("Boardgame"),藏族可对应的
  • 拉尔夫·巴滕施拉格拉尔夫·F·W·巴滕施拉格(德语:Ralf Bartenschlager,1958年5月29日-),德国病毒学家,自1989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丙型肝炎的研究。 他是海德堡大学传染病研究部的教授。2016年,他因对丙
  • 比尔阿克姆桥比尔阿克姆桥(Pont de Bir-Hakeim),旧称帕西桥(Pont de Passy)是一条位于法国巴黎的钢制拱桥,连接巴黎十五区和巴黎十六区,横跨塞纳河以及河道中央的天鹅岛。桥梁长237米,宽24.7米,于
  • 特林布尔威廉·戴维·特林布尔男爵(1944年10月15日-),英国政治家,1998至2002年任首任北爱尔兰第一部长,1995至2005年任北爱尔兰统一党领袖。1998年,因为“为结束北爱尔兰造成3500人丧生的宗
  • 医疗卫生制度医疗系统(health system)也称为医疗照护系统(health care system),是由人、机构及资源所组成的组织,目的在于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符合目标人群的健康需求。世界上有许多的不同的医疗
  •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又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英语:hex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简称CTAB)是一种具有长链烃基的季铵盐,是主要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