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性癖

✍ dations ◷ 2025-11-18 13:22:36 #易性癖
性别不安(英语:gender dysphoria),又称性别焦虑、性别不一致,旧称性别认同障碍(英语:gender identity disorder)或易性症,是一个人因为出生时的性别指定而遭受的痛苦。在这种情况下,性别指定不符合该人的性别认同,并且该人是跨性别。有证据表明,性别认同不同于性别指定的双胞胎可能不仅仅是出于心理或行为原因,而且还有关基因或出生前暴露于相关荷尔蒙的生物学因素。性别认同障碍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2013年被重新分类为性别不安。一些跨性别和研究人员支持性别认同障碍的重新分类,因为他们说诊断会使非常规性别病理化,强调性别二元论的模型,并可能导致跨性别者的污名化。官方DSM-5中性别不安的重新分类可能有助于解决其中一些问题,因为性别不安这一术语仅适用于某些人因性别认同问题而产生的不满情绪。美国精神医学学会,也就是DSM-5的发行者,指出“非常规性别本身并不是一种精神障碍。性别不安的关键因素是存在与该状态相关的临床显著的痛苦。”对被精神诊断患有性别不安的人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心理治疗或激素治疗,支持个人性别认同的性别表达、性别角色或性别重置手术。人具有“自己属于哪个性别的感觉,一种对自己是何种性别的自我认知”,这被称为性别认同,大多数人都有着与指定性别相同的性别认同,但在极少数情况下,有些人对他们的指派性别有着清晰的认识,但是并不认同这个性别的情况,有这种对性别认同不一的状态被称作性别认同障碍(性别焦虑/性别不安)。 在过去,一般认为性别是由生殖器和染色体所决定的,并一直认为这和性别认同是一回事,但是解剖学上也有发现染色体与性腺所不同的性分化异常的情况。性别认同障碍被认为是一种由于某种原因,指派性别与涉及大脑性别认同的部分彼此不匹配的情况。性别不安儿童通常有以下情况:对自己的生殖器的厌恶,与同龄层的社会隔离,焦虑,孤独和抑郁。据美国心理学会称,跨性别儿童比其他儿童更容易在学校,寄养,住宿治疗中心,无家可归者中心和少年司法方案中遭受骚扰和暴力。在许多案例中性别不安通常是在小时候就会出现,但也有在青春期或成人时才出现的可能,并且随着年纪增长而越来越强烈。由于许多文化并无法接受跨性别的行为,这种感觉往往为当事人以其家人、朋友带来许多问题。在许多案例的报告中,也有人的不适感是觉得自己的身体“出了差错”,或从一开始就不应该是如此。 以下症状一般被认为是性别不安的表现。但这些症状并非所有性别不安者都有表现。当一个人因性别认同而感到不满时,性别认同障碍就会存在,从而导致他们情绪低落。研究人员对性别认同障碍患者的痛苦和损伤的本质持不同意见。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患有性别认同障碍的人受苦是因为他们受到羞辱和暴力。而且,如果社会性别分化不那么严格,跨性别就会遭受少一点的痛苦。一般人可以很轻松的维持自己对出生性别的认同,但性别不安者则不同。例如,在实验中让被试者尽可能快的写出尽可能多的、描述自己的语句,通常被试都会做出很多跟自己性别相关的描述。一般人做出的描述都会和其性别指定或社会普遍认同的相应性别特征一致。而性别认同障碍者却会做出很多跟自己性别指定相矛盾的描述。这种矛盾的性别认同往往会给人以严重的痛苦体验。许多跨性别及研究人员的支持解密的GID作为一个精神障碍有以下几个原因。最近的跨性别的大脑结构的医学研究表明,一些跨性别的物理脑结构类似激素治疗,甚至在他们想要的性别。此外,最近的研究表明性别不安的更可能的原因从遗传的原因(如克氏症候群),生母在妊娠期间暴露于过量类激素化学物质(如类固醇、环境荷尔蒙),以及其他心理和行为的原因所引起的。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要被诊断判定为“性别认同障碍”前,须达到五项条件: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要被诊断判定为“性别不安”前,青少年或成人须至少符合两个标准以及持续至少六个月:此外,该病症必须与临床上显著的痛苦或损害相关。DSM-5将性别不安从性偏离中移除,并将其纳入其他的类别。在性别认同障碍被批评为污名后,该诊断被重新命名为性别不安,并删除了子类别中的性取向。儿童的诊断与成人的诊断被分开,如“儿童性别不安”。为儿童建立一种特定的诊断反映了儿童较少有能力洞察他们正在经历的事情,或者让他们表达自身正在经历的事情。如果一个人不符合性别不安的标准但仍有临床上显著的痛苦或损伤,则可以诊断出“其他性别不安”或“性别不安,不明确”。根据《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列出与性别认同有关的几种疾病:根据《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一版,对性别认同相关疾病的分类进行重大修订。 截至2018年8月 (2018-08),ICD-11这种情况列为“性别不一致”。此外,已经移除了性成熟障碍以及双重角色异装。ICD-11将性别不一致定义为“个体所经历过的性别与指定性别之间存在显著且持续的不一致”,其解释类似于DSM-V的定义,但不需要明显的痛苦或损害。

相关

  • 原核生物界原核生物界(Kingdom Monera)是1920年年代对生物分类的五界系统(英语:five kingdoms, 动物界、植物界、菌物界、原生生物界与原核生物界)所定义的一个界。1969年怀塔克(英语:Robert
  • 尿失禁尿失禁(英语:urinary incontinence,缩写作UI,或 involuntary urination),又称小便失禁,指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尿失禁是一个普遍令人愁苦和尴尬的问题,会对患者的生活品质产生很大的影
  • 结缔组织疾病结缔组织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是指会影响结缔组织的疾病。结缔组织是具有细胞外基质、可以支持、连结器官,并且保护器官的组织。这类的组织主要由两种结构蛋白质分
  • 新城病病毒新城病(英文:Newcastle disease)是一种禽鸟传染病,由新城病病毒引致。此病毒在禽鸟间有很高的传染性和死亡率,现时没有治疗方法,但可以透过疫苗和消毒措施以减少其爆发之可能性。
  • 细胞信息传递细胞信息传递(英语:cell signaling)是一个主管细胞基本活动并协调细胞行为的复杂沟通系统。细胞对周遭微环境进行感知与正确回应的能力是其发展、修复组织、免疫以及体内正常动
  • 医神医神可以指:
  • 汪达尔人汪达尔人(Vandals)是古代一个东日耳曼部族,在民族大迁徙中于429年占领今北非突尼斯一带,建立了汪达尔王国。公元455年,他们从海上出发,并于6月2日洗劫了罗马城。公元533年,东罗马帝
  • 院士院士(Fellow),近年又译会士,在汉语中通常指代表一个国家最高水平和世界领先水平的的科技顶尖人物、最高学术权威。院士多为具有崇高学术机构透过内部评选而出任的荣誉终身职务。
  • 东亚日报《东亚日报》(朝鲜语:동아일보/東亞日報)是大韩民国的一家报纸。由韩国的媒体人金性洙、宋镇禹创刊于1920年4月1日。总部位于首尔特别市锺路区。日发行量2,068,647份(韩国发行公
  • 疾病转型流行病学转变(epidemiological transition)是人口学与医学地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人口随着医学的进步而快速增长,但之后又由于生育率的降低而使人口重新稳定下来。该理论由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