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炸引信

✍ dations ◷ 2024-10-19 14:50:41 #弹药,炸弹,二战美国军事装备,秘密军事计划,二战盟军电子

近炸引信(英语:Proximity fuze,日语:近接信管),亦称近爆引信或近发引信,是一种依据与目标距离而决定引爆的雷管。近炸引信的技术可被应用在火炮炮弹、火箭、水雷或鱼雷之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发明在炮弹上使用无线电感应的近炸引信,大为提高防空火炮的效力;当时这种引信被称为“VT”(VT指Variable Time,变时)。

近炸引信按感应技术可分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已开始研究依靠距离引爆的引信。当时英国海军因为面对越来越强的空中威胁,研究以无线电感应的近炸引信来加强防空炮火的效力。在此以前,一般火炮所使用的信管主要有三类:撞击引爆、计时引爆、或高度引爆。以撞击引爆的炮弹射击空中目标,必须要炮弹直接击中目标。但是要击中体积细小,在高空快速移动的空中目标是一件极之困难的事。只有对付低空低速目标的速射小口径火炮,才使用撞击引爆。大部分的高射炮是使用计时或依高度引爆炮弹。一般高射炮炮弹爆炸有效杀伤直径可以达数十米,因此只要炮弹在目标附近爆炸即可。使用高度或计时引爆,需要先准确计算或预测目标的高度,发射前先设定炮弹的引爆时间或高度。若果这设定有错,炮弹就算准确对正目标,亦会因过早或过迟引爆而无效。因为命中的机会少,使用计时引爆的对空火炮必须施放大量炮弹,在目标可能经过的地方造成一个弹幕。使用近炸引信,则只需将炮弹向目标方向发射;当炮弹接近目标,二者距离低于信管内的设定限度时,炮弹便会自动引爆,这样将大为提高炮火的效力。

英国在1940年发展出与雷达原理相同的无线电感应近炸引信的原型。美国参战后,在美国科技及研究局(Off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之下完成这种被称为VT信管的设计,并开始大量生产。在二次大战期间,美国一共生产了大约二千二百万枚VT。VT 首次被派上战场是1943年1月5日,轻巡洋舰海伦娜(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5门3联装MK16 6吋/47火炮,8门单管5吋/25火炮)在南太平洋以配有VT 的五吋(127mm)火炮,成功击落一架日军轰炸机。

近炸引信被视为盟军的重要秘密武器,因此在初期一直避免在可能落入敌方手中的情况下使用,一直要到1944年,这限制才被撤销。近炸引信的使用,令美国海军的防空火力有效度大为增加。据战后统计,美军舰载防空火炮的主力,127mm炮使用近炸引信时击落每架敌机平均需要500发炮弹;而使用常规炮弹时则要多四倍,即2000发。在战争末期防御日本神风敢死队攻击的火炮,大部分都得助于近炸引信。美国海军部长佛瑞斯塔,曾称赞近炸引信的使用,令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得以大量减少人员及装备的伤亡。

在欧洲战场上,近炸引信是英国在1944年成功阻挡德国V-1火箭攻势的主要原因之一。击落V-1火箭防空火炮大部分都配备火控雷达及近炸引信这两种新发明。按战后统计,以VT近炸引信击落一枚V-1平均需要150发炮弹,但使用常规炮弹则需要约2800发。

除了被用在防空火炮炮弹,VT亦有被用在对地火炮,以及装置在炸�及火箭之上。当中对地炮火使用了近炸引信后,可以无需观察员指挥,炮弹自动会在地面上十至七十呎的高度爆炸。炸出的碎片及强大压力能杀伤地上无装甲保护的人员,士兵就算是在散兵坑等临时掩体内亦不能幸免。在陆军内,VT 被称为"POZIT"。在1944年底,德军在突出部战役中突袭盟军。美军火炮在12月底的恶劣天气中首次使用POZIT。德军以为在恶劣天气中美军炮兵无法观测, 没有防备而伤亡枕藉。按事后估计,炮火的威力增加了约七倍。巴顿将军当时称,这种信管将改变战争的方法。

在二次大战后期,美军轰炸日本的炸弹亦配有近炸引信,能够在地面或海面以上预设高度准确爆炸,增强杀伤能力。

二次大战中使用的VT信管,主要结构是使用弹壳为天线。信管内藏真空管无线电波发射器,通电后向外放出180至220兆赫的无线电。当弹体接近反射物体时,部分电波被反射。随着炮弹与目标距离减少,多普勒效应使反射电波在发射器的电流内造成200-800赫的低频讯号。这信号经过过滤及放大。当讯号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便进行起爆。整个装置要抵受火炮射击时超过20,000倍地球重力的加速,与及每秒500转的自旋,同时还必须小得可以安放在炮弹的弹头之内。

美国在二次大战中同时亦发展出以光学感应的近炸引信,主要用在对空火箭之上。火箭的头部为一镜头,将前方的光集中至引信内的一个光学电池。当接近目标时,电流改变超过某预设界限便会起爆。当时这种信管只能在白天有太阳光时使用。

现代不少的导弹亦使用了光学感应信管,不过现代的光学感应信管多数发出激光,当激光被反射至信管上,便可以得知与目标的距离。与无线电感应的近炸引信相比,光学感应可减少被干扰的可能。

以声学感应的近炸引信,曾被设计用在导弹火箭之上。二次大战时德国曾发展利用安装在火箭上的拾音器,侦出飞机发动机的声音用以起爆。但是在战争结束时仍在设计阶段。

现代某些水下武器,包括鱼雷、水雷及深水炸弹等,亦会使用声学感应起爆。

以磁力感应起爆的近炸引信,主要用在水雷及鱼雷上。第二次大战初期,德国首次使用磁力感应的水雷,空投在英国的水道内。在此以前,水雷多为接触起爆,因此爆炸点接近船只,往往只造成破洞及入水。以磁力感应起爆的水雷通常会在船只驶过一半后,在一段距离外爆炸,爆炸的压力透过水传至船身,造成更大的破坏。后来英国捡获一枚错投在沙滩的磁力起爆水雷,检验得知其结构后,使用消磁等手法令磁力感应水雷失效。

相关

  • 德拜德拜(符号为D)是一种CGS制的矢量单位。 它是偶极矩(或称电偶极矩)的非国际制单位(non-SI metric system|metric unit)。这个单位为纪念物理学家彼得·德拜而以其名字命名。德拜被
  • 文部,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六十七个(四划的则为第七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文部归于四划部首。文部通常是从上、下、左、中方均可为部字。且无其他部
  • 猫免疫缺陷病毒猫免疫缺陷病毒(英文:Feline Immunodefiency Virus,简称:FIV)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受到感染的猫会罹患猫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俗称猫艾滋病。虽然称为猫艾滋病,但与人类的艾滋病
  • 释气释气 (有时称为气体挥发,特别是参考室内空气质量) 是一些材料因为分解、通风、或吸收所释放出的气体。例如,研究显示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有时和海洋的释气有所关联。它可以
  • 镶嵌艺术镶嵌艺术,又音译为马赛克(英语:Mosaic,应源于“musa”,即希腊语中,掌管科学及诗歌艺术等九女神之名),平面作品又称镶嵌画、镶嵌细工或碎锦画,是一种装饰艺术,通常使用许多小石块或有色
  • 互惠生互惠生 (“Au Pair‎”源于法语),意思是“平等的”和 “互惠的”。加入计划的青年与寄住家庭在一个互惠互利的关系上生活。寄住家庭为互惠生提供一切生活所需,每月更会给予他
  • 美国内政部美国内政部(英语: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DOI)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部门,负责管理联邦政府拥有的土地、开采和保护美国的自然资源,并负责有关美国原住民、阿拉
  • SUNISTSUNIST,全称Sino-UNIted Spherical Tokamak,也即“中国联合球形托卡马克”,是一个由北京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联合建造的球形托卡马克,坐落于北京的清华大
  • 米卡·什皮利亚克米卡·什皮利亚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塞尔维亚语:Мика Шпиљак;1916年11月28日-2007年5月18日),克罗地亚族,是南斯拉夫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中央执行
  • 金淑金淑(韩语:김숙,1975年7月6日-),韩国女演员、喜剧人。1995年在KBS 出道,2016年《KBS演艺大奖》Talk & Show女子最优秀赏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