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溪事件

✍ dations ◷ 2025-04-25 02:24:06 #麻豆溪事件
麻豆社事件,又称麻豆溪事件、麻豆事件、麻豆事件,发生于1629年,台湾荷西殖民时期的西拉雅族和大武垅族麻豆社原住民,因不满荷兰台湾长官的统治,双方发生战争。麻豆社最终失败,签定《麻豆协约》。1629年,第三任台湾长官彼得·纳茨派遣63名荷兰士兵深入麻豆社搜捕“汉人海盗”,但社中原住民由于对荷兰殖民者杀害他们同胞、要求献地,并且强迫当地青少年服劳役早有不满,但又不得不屈服于荷兰殖民者的武力,因此原住民一边假装协助,但另一方面却运用对当地地理的认识,使荷兰士兵毫无所获。一日黄昏,63名荷兰士兵结束搜索行动,归途时经过麻豆溪,陪伴搜索的原住民便替士兵们拿枪,并背着他们帮助渡河,荷兵不疑有他,到了半途,所有的原住民忽然蹲下,将身上的荷兵推入河中,并顺势将他们强压吃水,当时荷兰人平均身高只有160~165公分,远不如营养好的麻豆社人,荷兰士兵全数遭溺死。长官彼得·纳茨闻此惨剧大为震怒,但因滨田弥兵卫事件缠身,因而耽搁下来。及至普特曼斯继任之后,由于先前的料罗湾海战失利,又遭海盗刘香袭击热兰遮城,遂于麻豆溪事件发生后六年的1635年展开报复,11月23日,普特曼斯亲率500名荷兰士兵分成七队及500名新港社 原住民攻打麻豆社,在普特曼斯的命令下,荷兰士兵见人就杀,第一天杀死麻豆社原住民26名。普特曼斯并下命令烧毁所有住家,房子全毁;谓之麻豆社之役。及至12月18日,麻豆社终于向荷兰人投降,并签订《麻豆协约》表示他们愿完全接受荷兰政府统治 。之后荷兰人借由此次军事行动,东征西讨,最后迫使萧垅社(今佳里区)、大目降(今新化区)、目加溜湾(今善化区)、哆啰国(今东山区)和小琉球等社投降。但直至台湾荷西殖民时期末期,台南平原境内的原住民仍未完全顺服。

相关

  • 熟石膏灰泥,又称巴黎灰泥、熟石膏,是一种基于硫酸钙的建筑材料,化学式为 CaSO4·0.5H2O 。其制法是将石膏加水混合后再加热至150 °C。灰泥是欧洲的大教堂建筑内墙壁及天花板表面常见
  • 催产素催产素(英语:Oxytocin,又称缩宫素,简称为OT)是一种哺乳动物激素,是肽类激素也是神经肽(英语:Neuropeptide),一般是由下视丘产生,由垂体后叶(英语:Posterior pituitary)分泌。催产素可以在
  • 印度语言印度语言非常复杂,大约有几百种,根据1961年的统计,有1652种,根据2001年的统计,有29种语言的使用人口超过一百万,有122种语言的使用人口超过一万人,这些语言主要分属于两大语系:印欧
  • 加帽5′端帽(Five-prime cap)是在真核生物中信使RNA(mRNA)的5′端经修改后形成的的双核苷酸端点。5′加帽的过程对建立成熟的mRNA作翻译非常重要。加帽确保了m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
  • 决明属决明属(学名:Senna)又名黄槐属,是豆科决明族的一属植物。本属与山扁豆属(Chamaecrista)过去被当作是阿勒勃属(Cassia)的同物异名,中文都被统称“决明属”,但现在这三个近缘类群已被承
  • 玛特玛亚特(Ma'at)又译玛阿特、玛特,古埃及真理和正义的女神,是太阳神拉的女儿,智慧之神托特的妻子。其象征物为鸵鸟羽毛。玛亚特在创世之时就奠定了神的秩序,其名字本身就拥有真理、
  • 雷蒙德·库茨魏尔雷蒙德·库茨魏尔(英语:Raymond Kurzweil,1948年2月12日-),生于美国纽约市,是一个作家、发明家和未来学家。他一直是光学字符识别(OCR)、文字转换语音合成、语音识别技术与电子键盘乐
  • 印度系文字婆罗米系文字或印度系文字,是印度孔雀王朝的婆罗米文衍生而来的一种书写系统,属于元音附标文字(Abugida)。其被广泛使用于南亚、东南亚、部分中亚及东亚地区。是目前世界上第四
  • 武田观柳斋武田观柳斋〔天保元年(1830年)- 庆应三年(1867年)),本名福田广,出云出身,也是出云母里藩的藩医。脱藩后学习甲州流军学,因学习战国时代名门甲斐武田氏的兵法的缘故,将自己名字改名为
  • 岭南杂记《岭南杂记》共两卷(大学士英廉家藏本),为记岭南风土的杂着。作者吴震方,字青坛,浙江石门(今桐乡市)人,年不详。著有《读书正音》四卷、《晚树楼诗稿》四卷、《朱子论定文钞》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