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狒属

✍ dations ◷ 2025-02-23 19:40:56 #上新世哺乳类,非洲史前哺乳动物,更新世哺乳类

恐狒属(学名:,意思为“恐怖的猿猴”)是已灭绝的大型狒狒,生存于上新世至更新世的南非,是由苏格兰古生物学家Robert Broom(英语:Robert Broom)于1937进行发表与命名。恐狒属下目前已知的物种为,而原属于恐狒属的则重新被分配至属之下。恐狒属的化石多发现于南非地层年代为更新世早期的洞穴化石遗址之中,包括Skurweberg、斯瓦特克朗(英语:Swartkrans)及史德克方顿(英语:Sterkfontein)洞穴。

恐狒的体型大约为现存狒狒的两倍大,由臼齿化石大小来推断,成年雄性体重可达46千克(101英磅)而雌性可达29千克(64英磅),这样大的体型在狒狒之中是很罕见的,只有狮尾狒属中同样已灭绝的与体型可与恐狒比拟。恐狒的颅骨与现存狒狒相近,但是口鼻与下颚侧面缺乏凹陷处且口鼻部上方不具有嵴,不过恐狒有时依然会被认为是狒狒属下的一个亚属。

现存大部分的狒狒族均为杂食动物,食物包括容易消化的植物部位(例如水果)、昆虫与其他无脊椎动物、以及小型脊椎动物。一项针对恐狒牙釉质所进行的碳同位素分析显示,它们食用水果的比例远超过于同时期生存于南非的其他灵长目物种,而食草的比例则是其中最低的。而由恐狒臼齿微磨损的形式则推断它们与现存的草原狒狒(英语:Yellow baboon)同样有多样化的食性。一项针对恐狒臼齿的演化形式同样也证明它们食物中有很高比例为水果,而树叶所占的比例则很低。

由于目前仅有发现恐狒的颅骨与牙齿化石,因此无法知道它们移动的方法与形式。然而,作为十分大型的狒狒族,可以推断它们可能多半栖息于地面,并以四足行走居多。

相关

  • 铁氧化还原蛋白铁氧还蛋白(英语:Ferredoxin)是一类在多种代谢反应中介导电子转移的铁硫蛋白。“铁氧还蛋白”这个词由杜邦公司的D·C·沃顿所创,并将此名应用于默顿森、瓦伦丁与卡纳汉从厌氧菌
  • 伤残调整生命年失能调整生命年(英语: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缩写:DALY)是衡量整体疾病负担(英语:Disease burden)的一种方法。最初是由世界卫生组织所开发,现在则渐渐地在公共卫生和健康影
  • 碲醇碲醇(英语:tellurol)是指含有碲醇基(形如-TeH的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碲醇是醇和酚的类似物,其中醇的氧被替换成了碲。碲醇和硒醇、硫醇具有类似的性质,其中碲醇是最稳定的。碲醇与
  •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据该公约在国际一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迄今
  • 英语国际音标列表此列表展示国际音标应用在英语的一般情况。英语使用之国际音标,详情请看英语国际音标。关于不同辞典使用的语音学标音,请看英语发音重拼法。flight, miceäːɹ
  • 叶公杼叶公杼(英语:Lily Yeh Jan,1947年1月20日-),原籍台湾的美国华裔生物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旧金山加州大学教授,以完成钾离子通道的分子选殖的工作而最为知
  • font color=#ffffff宁夏/font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等学校列表,是中国大陆高等学校列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截至2017年5月31日,宁夏共有4所公立本科高校、4所民办本科高校、11所专科高校、1所成人高校。
  • 第二次巴巴利战争第二次巴巴利战争(The Second Barbary War),又名阿尔及利亚战争(Algerian War),是指美国与北非巴巴利地区的第二次战争。第二次巴巴利战争(1815年),也被称为阿尔及利亚战争,是美国与统
  • 千山景区千山景区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中心东南约25公里处,是千山山脉的精华部分。为中国政府在1982年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亦是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千山主峰仙人台海拔708.
  • 荷兰历史 (1939–1945)如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荷兰也经历了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荷兰总理Hendrik Colijn通过稳定荷兰盾的价值来避免在荷兰发生像德国那样的恶性通货膨胀。尽管这种政策的确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