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刺铁丝网

✍ dations ◷ 2025-01-24 20:53:37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陆地战,安全屏障,军事装备,警用装备

有刺铁丝网(barbed wire),是一种防御型的金属丝,身上布满尖锐的刃口,刃与刃之间亦有相同的距离。这类丝网价格低廉,用来保护墙内的财产,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里堑壕战的重要防守设备。

若一个人或一只动物经过有刺铁丝网时,便会遭受到皮肤上的痛楚,严重者更会受伤。有刺铁丝网的制造十分简单,只需要几条固定铁丝网的栅柱,然后再利用例如订书机的工具,即可完成构造。就算一个不熟练的制造者,也能够很快完成构造。

在1865年,Louis Jannin发明了有刺铁丝网。1874年,伊利诺伊州迪卡尔布的Joseph F. Glidden等人改良为更成功的铁丝网。在最早时期使用铁丝网的目标,是想限制牛和其他牲畜的活动范围。由于铁丝网较其他类型的栅栏更容易建造。因此它在19世纪初被美国通行,平民百姓更能大规划地利用铁丝网来限制畜牧。

有一名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州DeKalb城Waterrman村的农民,名叫亨利露丝。他发明了一样利用木块组成的丝网刃,目的为了防范外来闯入的生畜。他于1873年某一次将自己的发明公开给城里的县集市,因此就有几名市民(Isaac Ellwood, Joseph Glidden and Jacob Haish)将此发明加以改良,于1874年2月份公诸于世。

有刺铁丝网大都能够有效地防止生畜逃跑,但对人类来说,只要在攀爬时巧妙地避开铁刺,越过常规有刺铁丝网并非难事。为了防范人类的前进,一些高度设防的地方例如监狱,就会使用一种特制的铁丝网——刀片刺网(razor wire)。这种铁丝网身上每隔数寸就附有尖锐的金属刺条,在未受保护的情况下足以令一个人受伤。所以,刀片刺网比起其他普通的有刺铁丝网更难攀越。有时刀片刺网上的刺条更连接电路,攀爬者接触到刺条便会遭到电击,常见于监狱、战俘营、古拉格等收容设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类有刺铁丝网被用来阻挡敌兵前进,另外更使用它来防范战俘逃亡。在某些学校的围墙上也有铁丝网的设置,除了防盗外还能具体遏止学生逃学。部分的国界上也有铁丝网的身影,如美墨边界、柏林墙、三十八度线、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屯垦区、马其诺防线、南北塞浦路斯边界、南北苏丹边界等等。

铁丝网除了军事和收容用途外,也用在一些国家的大使馆和领事馆中防止外来的敌意人士擅闯进入,尤其在两国外交处于险恶的地区,如美国和以色列的使领馆为防恐怖份子和暴民攻击而在围墙顶端加装了铁丝网。

现今,于世界各地的群体事件、示威、抗议活动中,维持秩序的镇暴警察会使用一种称为“蛇笼”的弹簧状铁丝网,可从一辆专门的运输拖车上将蛇笼拉出来以阻绝抗议队伍的前进。

过度地穿越铁丝网会对皮肤做成一连串的伤害,但最主要都是看接触的位置来取决。若想穿越有刺铁丝网而又不被刺伤的话,穿越者必需全神贯注,尤其是注意自己的衣服有否被刺入,方能减少受伤的机会。常常被铁丝网刺伤的大部分都是那些马、蝙蝠或鸟类。但马类最容易惊慌,因为当它们接触到铁丝网时,通常会被刃口撕掉整块肉,严重者更刺入骨内。由于这种功效,有刺铁丝网经常会被用来对付骑兵。有些马的伤口能够痊愈,但有些则导致马匹的残废或死亡。至于鸟类或蝙蝠等飞行动物,因为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观察出细微的丝网,而被撕伤或刺伤皮肤。因此,在澳大利亚某一年间,就有超过60种野生动物被有刺铁丝网刺伤至死。野外友好栏杆计划组织(wildlife friendly fencing)因而被分配工作来解决此问题。

在战场上,工兵会负责拆除铁丝网的工作,起初工兵使用大剪刀去把铁丝网剪开来开路,但要把网丝逐条剪开很浪费时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军队中的印度人兵团就发明了炸药筒(Bangalore Torpedo),将装满高性能炸药的铁筒插进铁网底下然后将炸药筒引爆,以爆破出来的破片和冲击波即时把铁丝网斩断和撑开。炸药筒成为了各国军队的工兵清除铁丝网的兵器并使用至今。

相关

  • 文理中学文理中学(德语:Gymnasium),部分地区也称lyzeum,是中等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一种为进入大学准备的学校。何时进入这种学校,以及这种学校的学习时长,依不同的教育体制而有所区别。在德语
  • 1955年请参看:(第28届,1956年颁发)(其他奖项参见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名单)
  • 保安司司长保安司(葡文:Secretaria para a Segurança)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制定内部保安范畴政策和监督与该范畴有关的政府部门的实体,其司长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主要官员,由行政长
  • 黎平县黎平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县。面积4439平方公里,2014年户籍总人口58万,城区人口户籍人口12.8万,常驻人口8.9万,县城建成区面积8.3平方公里,其
  • 阿灵顿 (马萨诸塞州)阿灵顿(Arlington)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米德尔塞克斯县的一个镇,位于波士顿西北约10公里远。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阿灵顿的人口为42844人.阿灵顿占地约3517.5英亩(14平方千米),或5.5平
  • NEVER EVER《NEVER EVER》(绝无仅有)是日本歌手滨崎步第21张单曲,2001年3月7日于日本发售。1日 M(滨崎步) | 15日—22日(合并周) fragile/JIRENMA(Every Little Thing) | 29日 迷你早安。剪刀石
  • 蒂莫·科涅茨卡弗里德赫姆·“蒂莫”·科涅茨卡(德语:Friedhelm „Timo“ Konietzka,1938年8月2日-2012年3月12日)是一名德国足球运动员及教练,并自1988年起亦持有瑞士国籍。在20世纪60年代,他作
  • 霍华德·卡特霍华德·卡特(Howard Carter,1874年5月9日-1939年3月2日),英格兰人,是英国考古学家和埃及学的先驱。是埃及帝王谷圖坦卡蒙王KV62号陵墓及覆戴着“黄金面具”的圖坦卡蒙王木乃伊之
  • 彭启丰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彭启丰石刻像》,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彭启丰(1701年-1784年),字翰文,号芝庭,江苏长洲人(今苏州)人。清朝政治人物、状元。雍正五年(1727年)状元
  • 水族造景水族造景是在水族箱内以美观的方式安排水生植物以及岩石,石头,洞穴或漂流木的工艺。水族造景设计包括许多独特的风格,包括花园般的荷兰风格和日本风格的自然风格。水族造景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