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

✍ dations ◷ 2025-05-15 07:24:47 #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
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Triassic–Jurassic extinction event)是显生宙五大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一,发生于三叠纪与侏罗纪之间,大约是1亿9960万年前(另一说法是2亿140万年前)。这次灭绝事件的影响程度遍及陆地与海洋。在海洋生物中,有20%的科消失,包含著名的牙形石;许多大型伪鳄类、大部分兽孔目、以及许多大型两栖动物也灭亡。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使当时至少50%的物种消失。这次灭绝事件造成许多空缺的生态位,使恐龙能成为侏罗纪的优势陆地动物。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发生于盘古大陆分裂前,经历时间短于一万年。这次灭绝事件,也造成三叠纪恐龙、侏罗纪恐龙的明显差异。在德国图宾根发现一个化石地点,可以观察到明显的三叠纪-侏罗纪界线。统计显示,这个时期的物种多样性衰退,跟物种形成的减少较有关联,而非物种灭亡的增加。目前已有数个关于这次灭绝事件原因的理论:早期理论认为,根据三叠纪晚期与侏罗纪早期的土壤、化石中的同位素,显示当时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没有明显变化。但近年有科学家提出新的证据,当时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曾有增加过。这可能因为火山爆发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以及天然气水合物的气化。天然气水合物的气化也被认为是地质年代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灭绝事件,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的主因之一。距今百万年前

相关

  • 温室效应温室效应(英语:Greenhouse effect)是指行星的大气层因为吸收辐射能量,使得行星表面升温的效应。由于温室效应,行星表面温度会比没有大气层时的温度要高。以往认为其机制类似温室
  • 留基伯留基伯(希腊文:.mw-parser-output .Polytonic{font-family:"SBL BibLit","SBL Greek","EB Garamond","EB Garamond 12","Foulis Greek",Cardo,"Gentium Plus",Gentium,"Theano
  • 飞蚊症飞蚊症正式名称为玻璃体混沌或玻璃体浮游物,又称云雾移睛。是一种因投入眼睛的光线将浮游在玻璃体的混浊物投影在视网膜上,而在视野中看到物体漂浮的现象。这些玻璃体浮游物在
  • 关联在概率论和统计学中,相关(Correlation),显示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强度和方向。在统计学中,相关的意义是用来衡量两个变量相对于其相互独立的距离。在这个广义的定义下,有许
  • 舆论舆论,或称民意(英语:Public opinion),其定义非常多样化,人们都意识到舆论的重要性,但是对于什么是舆论却从来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就和其它社会科学一样,舆论学对舆论的定义决定了舆论
  • Blumenbach约翰·弗里德里希·布卢门巴赫(Johann Friedrich Blumenbach,1752年5月11日-1840年2月22日)是一位德国医学家、生理学家、人类学家。他是首先把人类当做自然史研究对象的人之一,
  • 黄金时代黄金时代(希腊语:χρύσεον γένος)是来自希腊神话中的一个词汇,尤其是在赫西俄德的《工作与时日》中被使用。在这个著作中,将人类世纪划分为五个时代,其中黄金时代是第
  • 外侧沟外侧沟(英:Lateral sulcus),亦称为外侧裂或侧脑沟,是脑的最为显著的一个解剖构造。外侧沟的分隔大脑三个主要“叶”。外侧沟的下方是颞叶,上方是额叶和顶叶。其中,额叶位于顶叶的前
  • 直剪试验直剪试验全称直接剪切试验(Direct shear test),是土力工程中寻找土的抗剪强度的一种试验。取土的试样放入剪切盒内,将上盒固定,下盒可沿水平方向滑动。首先施加垂直压力,然后在对
  • 酒药麹,又称麹糵,酿酒中称酒母,是米、糯米、小麦、大麦、黑麦、燕麦、豆类等粮食作物,及其外皮碾磨而成的白色粉末米糠或麦麸受到麹霉菌等微生物感染,经发酵使微生物有效繁殖而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