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必素

✍ dations ◷ 2025-02-24 04:49:04 #1894年出生,1954年逝世,越南作家,阮朝人

吴必素(越南语:Ngô Tất Tố,1894年-1954年4月20日)是一位越南现代作家。笔名禄河、博之、村民、口铁儿、处素、禄亭、蜀鸟、慧人、澹轩、说海、希慈、春潮。

吴必素出身贫寒,1894年在北宁省慈山府禄河社(今河内市东英县梅林社)出生。八月革命前,吴必素从事过如教书、抓药、办报、文学创作等许多工作。曾在《安南杂志》、《东法时报》、《普通》、《东方》、《公民》、《海防周报》、《河内新文》、《实业报》、《未来》、《时务》、《蜜蜂》、《越女》、《礼拜二小说》等报刊工作过。

八月革命时,吴必素参加了禄河社解放委员会。1946年加入文化救国会并上越北战区参加抗法战争,任越北文艺分会会长,在第12区通讯员工作,给《第12区救国报》、《第12区通讯报》)、《文艺杂志》和《中央救国报》等报刊撰写文章。1948年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吴必素在1948年第一次全国文艺大会上当选越南文艺协会执委会委员。他对汉文颇为精通。除写新闻报道、杂文、小说外,还撰写文艺批论和从事翻译与哲学研究。他译的《唐诗》为越南最好的译本。他的描写农村生活习俗的作品被认为是研究越南农村的重要资料。

1954年4月20日在北江省安世县逝世。

吴必素写有《吴越春秋》(1929)、《黄花岗》(1929)、《诗与情》(1940)、《唐诗》(1940)、《黄黎一统志》(1942)、《经易》(1953)等译著、历史小说《咸王怀疑京城失守》(1935)、长篇小说《熄灯》(1939)、《草棚竹榻》(1952)、非虚构作品《乡事》(1941)、《诗文评注》(1941)、《李朝文学》第一集(1942)、《陈朝文学》第二集(1942)、《老子》译本(1942)、《墨子》译本(1942)、翻译小说《铁流》(1946)、《血缘》(1946)、《尹青春》(1946)、剧本《女战士裴氏朴》(1951)等。

相关

  • 麦角胺麦角胺是麦角肽碱,是麦角类生物碱的一种,它在结构与生物化学上和Ergoline密切相关。它的结构和几种神经递质的结构相似,并且具有作为血管收缩剂的生物活性。它用于医学上用于治
  • 柯凯因氏症候群柯凯因氏症候群是早熟性老化的遗传病,婴儿月数为6-12月时与正常无异,但其后身高、体重及头围都会小于平均正常值,造成“恶病性侏儒”、皮肤及毛发变薄、眼睛下陷、弓身站立的姿
  • 后热带气旋后热带气旋(英语:Post Tropical Cyclone)指的是热带气旋或亚热带气旋失去热带特性后所变成的型态。虽然风力一般比热带气旋时期弱,但也有一些例外。后热带气旋大致分为两种型态:
  • 虾夷共和国虾夷共和国是1868年12月日本幕末时代由新选组和部分旧江户幕府势力在虾夷箱馆(今北海道函馆市)成立的政权,其立场是抵抗新的明治政府,亦为亚洲最早透过选举制度组织政府的共和国
  • 硬蛋白硬蛋白(英语:Scleroproteins,又称纤维状蛋白)是两种蛋白质主要分类其中的一种,另一种是球状蛋白质。角蛋白、胶原蛋白、弹性蛋白与丝心蛋白都是硬蛋白。这类蛋白质的作用包括了保
  • 各国交通事故死亡率列表本表中有关各国交通事故死亡率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的报告。
  • 1967年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大火1967年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大火发生于1967年7月29日,越战时期。当时,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在北部湾19°9′5″N 107°23′5″E / 19.15139°N 107.38472°E / 19.15139; 107.3847
  • 弗雷德里克·威廉·伯比奇弗雷德里克·威廉·伯比奇(Frederick William Burbidge,1847年-1905年)为英国探险家。他为维奇苗圃采集了许多罕见的热带植物。弗雷德里克·威廉·伯比奇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英国皇
  • 塔波特纪念桥塔波特纪念桥(英语:Talbot Memorial Bridge)是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市中心利菲河上的一座公路桥 ,竣工于1978年,宽22米。这座桥连接了纪念路和摩斯街。
  • 绵岫头等侍卫(嘉庆七年~?年) 散秩大臣(道光元年~?年,道光十年~?年) 内大臣(道光十二年~?年) 镶白旗汉军副都统(道光十三年) 镶蓝旗汉军统领(道光十四年~?年) 镶红旗总族长(道光十五年~?年) 宗人府右宗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