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b有毒/b
✍ dations ◷ 2025-09-02 11:19:40 #<b>有毒</b>
蕈类(注音:ㄒㄩㄣˋㄌㄟˋ;拼音:xùn lèi),通称蘑菇、菇类,是大型、高等的真菌,子实体通常肉眼可见。菌丝具横隔壁,将菌丝分隔成多细胞。不过,蘑菇一词通常是对蘑菇属(Agaricus)部分食用菌的总称,常见的包括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大肥菇(Agaricus bitorquis)、蘑菇(Agaricus campestris)等。一般栽培的蘑菇是指双孢蘑菇,蘑菇生物学特性。蘑菇也是对真菌有性生殖阶段的真菌子实体的俗称。海南发现世界最大真菌子实体——椭圆嗜蓝孢孔菌。多数真菌(并非指菇类)按科学分类可分为以下主要几类:按形态分类则可分为5类:菇类通常行孢子生殖;孢子萌发后,其产生的菌丝是有横隔壁的单核菌丝。正、负交配型的单核菌丝相遇后,经接合成为双核菌丝,然后才发育成为菇类的子实体。子实体由菌伞和菌柄所组成。菌伞的腹面具有菌褶,成熟时经减数分裂可产生孢子。许多菇类具有医疗价值,如灵芝、云芝、桑黄、茯苓及冬虫夏草等。药用真菌如灵芝、樟芝等多富含多糖体及三萜类化合物;在传统医学的观点,认为有解毒、活血、增强免疫力、消炎、抗癌、延年益寿等功效,至于实际的功效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一些菇类也可被当作食品,如香菇、洋菇、金针菇、松茸、松露和木耳等。相对于食用菇,也有许多对人类有害的毒菇;已知的如:有致命毒性的鳞柄白毒鹅膏菌、毒鹅膏、苞脚鹅膏菌、拟稀褶红菇、火焰茸,会造成神经系统异常的豹斑毒伞、毒蝇伞、橘黄裸伞,会影响肠胃消化系统的褐黑口蘑、绿褶菇、毒粉褶菌等。毒菌会造成许多的中毒症状(蕈类中毒):食用造成呕吐、腹痛、下痢、痉挛、昏睡、幻觉等,最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也有过一段时间后会造成身体麻痹的。还有食用前后一段时间内有饮用酒类就会造成中毒的品种。没有经验者自行摘采野生的菇类来食用是非常危险的行为,目前并没有简单的方法可以直接判定蕈类是否可食。毒菇中有许多品种与食用菇非常相像。也有毒性虽然弱但仍会造成严重症状者(例如日本亮耳菌这种弱毒性的品种,也有造成死亡的案例)。自然界中仍有许多仍未有研究的蕈类存在,且没有毒性的品种在不同的地方也可能产生毒性,或是以往研究不充分而认为是食用蕈、近年才发现有毒(如贝形圆孢侧耳)。某些原食用菇的人工培植地弃置后,也可能另外生长出其他品种、甚至是有毒的菇类。蘑菇中毒可分成6种情况:毒菇并没有非常确切的辨识方法。“会裂开的菇就是食用菇”、“毒菇的颜色都很鲜艳所以颜色不显眼、味道不错的菇类就可以吃”、“不会让银器变色的就可以吃”、“被虫吃过的菇就可以吃”、“泡盐水或加盐煮过就可以去掉毒素”等,都是被实验否定的说法,绝对不能当作实际的判断根据。例如毒性极高的红褐杯伞就颜色不显眼、常裂开来。它有毒,所以要小心!
要确认是否可食、有没有毒,除了根据菇类的品种外,还要考虑生长的地区。不过,实际上多数菇类中毒案例都是将已知的有毒品种错认为无毒种而造成,事先若能做过确认大多都能避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食用有毒动植物和毒蘑菇死亡人数共112人,占全部食物中毒死亡人数(184人)的61%,其中半数以上是误食毒蘑菇致死;而对中毒患者的调查表明,他们中的多数并不是不知道毒蘑菇的存在,而是在采食蘑菇时受到了这些辨别方法的误导。
相关
- 鹿鼠白足鼠属(Peromyscus),哺乳纲、啮齿目、仓鼠科的一属,而与白足鼠属(球鹿鼠)同科的动物尚有里约稻鼠属(里约稻鼠)、叶耳鼠属(沙叶耳鼠)、洞鼠属(粗毛洞鼠)、大耳攀鼠属(大耳攀鼠)等之数种哺
- 劳工劳动力可有以下含义:
- 埃德温·霍华德·阿姆斯特朗埃德温·霍华德·阿姆斯特朗(英语:Edwin Howard Armstrong,1890年12月18日-1954年1月31日),美国无线电工程师,调频广播技术的发明者。191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1912年发明再生式振
- 生物钟生物钟指生物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生物通过它能感受外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并调节本身生理活动步伐,使其在一定时期开始,进行或结束。自然界有当生命的节奏与自然环境的节奏吻
- 姨父姨父,是中文中亲属关系的称谓,指母亲姊妹的丈夫。正式用语中通常称为姨丈,也称姨夫或姨爹。英文中,姨父与叔叔、伯伯、舅舅等统称为Uncle。
- 通货膨胀率经济学上,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为物价平均水准的上升幅度(以通货膨胀为准)。以气球来类比,若其体积大小为物价水准,则通货膨胀率为气球膨胀速度。或说,通货膨胀率为货币购买力
- 1-庚醇1-庚醇(英语:1-heptanol),又称为正庚醇,是一种醇类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H3(CH2)6OH。正庚醇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难溶于水,但可混溶于乙醚或乙醇。
- 异麦芽酮糖醇异麦芽酮糖醇(英语:Isomalt)又称巴糖醇,属于二糖醇,因其类似糖的物理性质,可作为一种甜味剂添加在食品中。1960年代被发现,从80年代至今广泛的在世界超过70个国家使用。异麦芽酮糖
- 间质细胞瘤间质细胞瘤(英语:Leydig cell tumour,美式英语:Leydig cell tumor)或者(testicular) interstitial cell tumour, (testicular) interstitial cell tumor,是一种隶属于卵巢肿瘤或睾丸肿
- 库珀对库柏对(英语:Cooper pair)是指电子结合在一起的状态。一般来说,电子之间都有微小的引力,由此使得电子的能量低于费米能时,电子就会结合在一起,这一能量降低大约是1meV的量级,一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