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回小说

✍ dations ◷ 2025-04-04 05:54:33 #章回小说
章回小说是近数百年中国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渊源自说书传统、宋代话本及元代杂剧,在魏晋南北朝始有具体形式,而于明清两代发展。明清两代都市经济繁荣,大量需求通俗读物。士人对小说的观念有所改变,一般儒家思想对小说加以轻视,以为是“小道”。而明代公安派文人,如袁宏道、冯梦龙、凌蒙初则对章回小说较持赞扬态度。但总体而言,章回小说在晚清以前,较被视为通俗娱乐文化的一部分,地位不高,如四库全书即不收章回小说。明清时白话文学有所进展,加上戏曲的影响,文人学士有意识地运用白话来写小说,用小说作为反映时代的工具,运用浅白文字,写通俗易懂的小说。明清时印刷业发达,社会条件成熟,也促进小说流行。章回小说分章、分回叙事。正文之前或有“楔子”。每章每回有撮举要旨的回目,归纳情节梗概,回目多由双句组成,对仗工整,辞藻精炼。每回常以诗歌开场结尾,中间叙事,也多加插诗词韵文。诗词作用是总结或引起内容、品评人物、渲染气氛。每回有开端语和结束语,开头常用“话说”、“却说”、“且说”引出正文,每回结尾惯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字眼,之后多用“正是”带出偶句作结。内文有时夹有“看官”、“诸公”的称呼。部分章回小说继承话本小说的传统,基本上以白话写成。现在我们较为常见的明清及近代章回体小说,大致有文言体章回小说,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方言体章回小说,如清代韩子云的《海上花列传》,全文多用吴语方言;弹词体章回小说,如陶贞怀的《天雨花》;排偶体章回小说,如清代陈球的《燕山外史》等。章回小说继承话本小说的传统,许多章回历史小说,都是从宋代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讲史说的是历史兴亡和战争故事,如:《全相平话五种》、《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等。说话人不能把每段故事有头有尾地在一两次说完,必须连续讲若干次,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的一回。在每次讲话以前,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从章回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和“看官”字样,可以看出它和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经过宋元两代的长期孕育,元末明初出现了一批章回小说,如:《三国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水浒传》等。这些小说都在民间长期流传,经说话和讲史艺人补充内容,最后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它们比起讲史有很大发展,其中人物和故事的核心虽然是历史的,但更多的内容是后人所创造,篇幅比讲史更长了,主要是供读者阅览的,而且明确分为若干卷,每卷又分为若干节,每节前面有一单句目录,如“刘玄德斩寇立功”。明代中叶,章回小说的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金瓶梅》等。这些章回小说故事情节更趋复杂,描写更为细腻,内容和“讲史”已没有一定的联系,只是体裁上保持着“讲史”的痕迹。这时章回小说已不分节,而明确地分成多少回,回目也由单句发展成为参差不齐的双句,最后成为工整的对句。如明嘉靖后出现的各种版本的《三国志演义》,它们把嘉靖本《三国志演义》的两节合并成一回,两节的节目作为回目的两句。起初两句不是对偶的,到了毛宗岗修改《三国志演义》时,为了“务取精工,以快阅者之目”,就把“以参差不对,错乱无章”的回目改为对偶整齐的二句。清代,章回小说继续发展,《红楼梦》是其艺术高峰。章回小说代表之作,古有四大奇书之称,今人另有四大小说名著。重要的书籍如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明代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笑笑生《金瓶梅》、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及曹雪芹《红楼梦》等。

相关

  • 表观因素表观遗传学(英语:epigenetics)又译为表征遗传学、拟遗传学、表遗传学、外遗传学以及后遗传学,在生物学和特定的遗传学领域,其研究的是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通过某些机制引起可
  • 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mallei),又称鼻疽伯克氏菌、鼻疽假单孢菌,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属于伯克氏菌属。它会引起马鼻疽。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gr+a(t)/gr-p(c/gr-o药物(J1p
  • 内插子内含子(英语:Intron)是一个基因中非编码DNA片段,它分开相邻的外显子。更精确的定义是:内含子是阻断基因线性表达的序列。DNA上的内含子会被转录到前体RNA中,但RNA上的内含子会在RN
  • 易忽略疾病被忽略的热带疾病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简称NTD) 是一类在发展中地区(如漠南非洲、东南亚及拉丁美洲)的低收入人群中,常见的由许多种不同疾病组成的热带感染疾病。这些
  • 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Neutropenia 或 Neutropaenia),亦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血液中的一种中性粒细胞(一种白血球细胞)浓度异常低的血液系统疾病,中性粒细胞弥补大多数的循环白血球,
  • 核裂变核裂变(德语:Kernspaltung;英语:nuclear fission),在港台称作核分裂,是指由较重的(原子序数较大的)原子,主要是指铀或钚,裂变成较轻的(原子序数较小的)原子的一种核反应或放射性衰变形式
  •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 shock syndrome,TSS)是一种因细菌外毒素引起的症候群。相关症状包含发烧、红疹、皮肤脱落(英语:skin peeling),及低血压等等。其它与特定病原菌相关的症状包
  • ΨPsi(大写Ψ,小写ψ,发音:/ˈpsaɪ/或/ˈsaɪ/,中文音译:普西),是第二十三个希腊字母。西里尔字母的Ѱ (Psi)是由Psi演变而成。符号Ψ或ψ用于:
  • 莫加多尔剧院莫加多尔剧院(法语:Théâtre Mogador)是位于法国首都巴黎的一座剧院,成立于1913年,共有三层座位,1800个座席。在2005年,莫加多尔剧院是莫里哀戏剧奖的颁奖地点。
  • 费希尔埃德蒙·费希尔(Edmond H. Fischer)(1920年4月6日-)是瑞士、美国籍生物化学家。出生于中国上海公共租界,7岁时随同他两个哥哥一起到瑞士念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于日内瓦大学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