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氧化物歧化酶

✍ dations ◷ 2025-07-18 03:32:36 #超氧化物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英语:superoxide dismutase,缩写SOD)是一种能够催化超氧化物通过歧化反应转化为氧气和过氧化氢的酶。它广泛存在于各类动物、植物、微生物中,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保护暴露于氧气中的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所催化的超氧化物的歧化反应可以分为两步:其中,M可以表示Cu (n=1);Mn (n=2);Fe (n=2);Ni (n=2)。在此反应中,金属离子M的氧化态在n和n+1之间来回变化。结构 / ECOD结构 / ECOD结构 / ECOD结构 / ECOD超氧化物歧化酶由Irwin Fridovich(英语:Irwin Fridovich)和Joe M. McCord(英语:Joe M. McCord)首次发现,先前它们被认为是几个未知功能的金属蛋白质。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多个常见形式存在:它们以铜和锌、或锰、铁、或镍作为辅因子。在人体中(与其他哺乳动物和大多数脊索动物相似),超氧化物歧化酶也含有三类:SOD1定位于细胞质中;SOD2位于线粒体;SOD3则位于细胞外。SOD1为二聚体,而其他两类则为四聚体。SOD1和SOD3的活性位点含有铜和锌,而SOD2则含有锰。它们的基因分别定位于21号、6号和4号染色体(21q22.1, 6q25.3 and 4p15.3-p15.1)。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够清除超氧化物,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超氧化物与非自由基的反应是自旋禁阻的。在生物学系统中,这就意味着它主要是与自身(歧化)或另一个生物学自由基(如一氧化氮)反应。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O2−)能够较快地(在pH=7时,反应速度为~105 M−1 s−1)歧化为O2和过氧化氢(H2O2)。但超氧化物能够与特定的分子(如NO自由基)以更快的速度反应,生成过氧亚硝酸根离子(O=N-O-O−),因此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催化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超氧化物的歧化反应与其初始浓度的平方相关,因此虽然高浓度的超氧化物半衰期很短(比如0.1mM浓度下为0.05秒),但低浓度的超氧化物的半衰期相当长(0.1nM浓度下可达14小时)。相比较而言,超氧化物歧化酶催化的歧化反应对于超氧化物初始浓度只是一级反应,并且在所有已知酶中具有最快的转换数(与底物反应速率)(~7 x 109 M−1 s−1),因此反应速率的限制只是在于酶和超氧化物分子间的碰撞频率,即反应速率是“扩散限制性”的。超氧化物是细胞中主要的活性氧之一,因此超氧化物歧化酶发挥了关键的抗氧化剂的作用。超氧化物歧化酶具有重要的生理学作用,基因工程改造后的缺乏该酶的小鼠会患上严重的疾病。例如,缺乏SOD2的小鼠在出生后数天死于严重的氧化应激; 缺乏SOD1的小鼠具有广泛的病理特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与年纪相关的肌肉的质量加速减少、白内障提早发生以及寿命减少;缺乏SOD3的小鼠不表现出任何明显的缺陷并具有正常的寿命,然而它们更易于发生高氧损伤。 敲除任何一种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小鼠更易于死于超氧化物生产的药剂,如百草枯(paraquat)和敌草快(diquat)。缺少SOD1的果蝇具有显著缩短的寿命,而缺少SOD2的果蝇则在出生前就死去。在线虫中敲除SOD不导致严重的生理学紊乱。SOD1的敲除或缺失突变对于酿酒酵母在无氧环境生长非常有害,并导致后二峰生长期(post-diauxic lifespan)的显著缩短;而SOD2的敲除或缺失突变则会引起生长抑制并同样减少后二峰生长期。对于原核生物(包括大肠杆菌)中的SOD的缺失突变研究发现,缺少周质空间中的CuZnSOD会导致其毒性损失,因此SOD可能是新抗菌药物的潜在靶标。SOD1的突变可能导致家族性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简称ALS,一种肌肉萎缩症)。 SOD1的过量表达与唐氏综合症相关。SOD已经被证明对于结肠炎具有高效的治疗作用。用SOD治疗可以降低自由氧的生成和氧化应激,因而抑制了内皮活化,并表明控制黏附分子表达和白细胞-内皮相互作用的调控因子,如抗氧化剂,可能是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新方法。SOD也被用于制造化妆品,可用来清除能够对皮肤造成损害的自由基,例如减少乳腺癌放疗后的皮肤纤维化。 SOD之所以可以对抗纤维化,可能是通过将肌成纤维细胞还原为成纤维细胞。EC 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 2.1/2/3/4/5/6/7(2.7.10/11-12)/8/9  · 3.1/2/3/4(3.4.21/22/23/24)/5/6/7/8/9/10/11/12/13  ·

相关

  • 咯血咳血又称为咯血,是一种症状,指肺或气管中的出血,经由咳嗽而吐出。多半是因为所吐出的痰中带有血丝而被发现。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支气管炎、肺炎、肺肿瘤、肺结核等疾病。或是使用
  • 变形菌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细菌中主要的一门,包括很多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鼠疫杆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
  • 无性繁殖无性生殖是指生物体不以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方式,也就是不经由减数分裂来产生配子,直接由母体细胞分裂后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主要分为孢子繁殖(英语:Sporogenesis)、分裂生殖
  • DNA微阵列DNA微阵列(DNA microarray)又称DNA阵列或DNA芯片,比较常用的名字是基因芯片(gene chip)。是一块带有DNA微阵列(microarray)的特殊玻璃片或硅芯片片,在数平方公分之面积上布放数千或
  • 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疾病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疾病(TA-GvHD)是一种罕见的输血并发症,其原因为捐血者之T淋巴球诱发免疫反应而攻击受血者之淋巴组织。 一般而言,捐血者之淋巴球会被受血者的免疫系统视为
  • V04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V04(诊断用药)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
  • 头孢比普头孢比普(Ceftobiprole)是用于社区型获得肺炎(英语: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的第五代头孢菌素,于2002年由洛桑大学医学院和巴塞利亚药业(英语:Basilea Pharmaceutica)研发,其初
  • 猫抓病猫抓病是一种由巴通体科的韩瑟勒巴通氏菌(学名:Bartonella henselae)引起的亚急性细菌性疾病,至1950年代则发现此病多经猫抓伤或咬伤而造成感染,主要传播媒介是家猫,主要病发在小
  • 查理定律查理定律(英语:Charles's law),又称查理-盖-吕萨克定律,是盖-吕萨克在1802年发布,但他参考了雅克·查理(英语:Jacques Charles)的研究,故后来该定律多称作查理定律。当压强不变时,理想
  • 感觉减退感觉减退(hypesthesia)是多种医学病症的常见继发效应,表现为体感或感觉减弱,或者感受刺激的部位敏感性部分丧失,俗称麻木。感觉减退主要由神经损伤和血管阻塞引起,进而导致被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