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矛革

✍ dations ◷ 2025-02-23 14:34:34 #史矛革
史矛革(英语:Smaug)是托尔金奇幻小说《霍比特人历险记》的虚构角色。史矛革是中土大陆最后的一条巨龙,它是书中主要的反派角色,早前已使河谷镇(Dale)荒废,占据了孤山(Lonely Mountain)及其宝藏。《霍比特人历险记》详述一群矮人(有一些原本是孤山的居民及其后裔)重夺孤山,试着击杀史矛革的故事。在红皮书里,史矛革被描述为淡红金色,体形甚为巨大。史矛革在书中有时亦被称为黄金史矛革(Smaug the Golden)及华丽史矛革(Smaug the Magnificent)。史矛革对于宝藏内的每一件物品非常熟悉,所以他能够马上察觉一只金杯被比尔博·巴金斯(Bilbo Baggins)盗走。据托尔金所说,形容史矛革怒火为“就像是某个拥有无比财富的有钱人,突然发现少了一样宝物,即使那样东西对它来说完全没有用处”。史矛革非常熟悉他的宝库,金杯的失窃导致史矛革的暴怒,这可见于托尔金的史诗里,托尔金曾表示史诗是《霍比特人历险记》最有价值的典据。史矛革的宝藏包括索恩的家传宝钻,大量秘银甲衣,索林·橡木盾(Thorin Oakenshield)将其中一件秘银甲衣送给比尔博。在许多年后的《魔戒三部曲》里,该秘银甲衣多次保护佛罗多·巴金斯(Frodo Baggins)免受伤害。史矛革的腹部满布宝石,这使他几乎不会受到损伤,但比尔博在史矛革的巢穴里发现史矛革的左胸并无防护,比尔博遂将这个弱点告诉矮人,而在孤山秘门栖息的画眉鸟也听到这个消息,转告给长湖镇(Esgaroth)的巴德(Bard)。后来,史矛革袭击长湖镇,巴德以黑箭射入史矛革的左胸,杀死史矛革。史矛革死后,索林·橡木盾宣称拥有宝藏,这触发索林·橡木盾、巴德及幽暗密林(Mirkwood)的精灵君王瑟兰督伊(Thranduil)之间争端,他们都想以宝藏来弥补史矛革所带来的破坏。索林·橡木盾却拒绝摊分宝藏,挑起了战争,半兽人和座狼军队的介入却使争端告终,矮人决定与精灵和人类联合起来对抗半兽人,五军之战(Battle of Five Armies)爆发,索林·橡木盾死于此役。托尔金所著的“孤山任务(英语:The Quest of Erebor)”(The Quest of Erebor,在《未完成的故事》里有详述,《魔戒三部曲》的附录里亦有提及)里,甘道夫(Gandalf)曾表示史矛革被杀是很幸运的,这使长湖镇和河谷镇地区得以在魔戒圣战(War of the Ring)应付索伦(Sauron)的军队。如果史矛革这个障碍依然存在,一定会为大荒原(Wilderland)北部带来更大的破坏,并会对伊利雅德(Eriador)构成威胁。正如甘道夫所言,否则龙的火焰和战争会蔓延至伊利雅德。魔苟斯(Morgoth)培育的龙至史矛革的死亡而绝迹。另一些可以与龙相提并论的恐怖生物有炎魔(Balrog),曾把甘道夫陷进摩瑞亚(Moria)的无底深渊,还有昂哥立安(Ungoliant)的后裔尸罗(Shelob)。与其他龙一样,史矛革是会喷火的,但史矛革比其他龙更危险:他的尾巴有强而有力的撞锤。当比尔博及他的矮人同伴愚昧地留下了行踪时,史矛革以尾巴将碎石扫向他们,企图活埋比尔博等人。虽然不足以破坏索伦的戒指,但史矛革所喷的火焰极度炽热。他有很长的寿命,史矛革袭击孤山直至比尔博到达他的巢穴的时期也超过二百年。如同其他龙,史矛革具有极度尖锐的嗅觉,他可以精确地以嗅觉判断接近巢穴的人数,他的食欲非常大。厉害的是,史矛革可以在睡眠时睁开一只眼睛守护他的宝库。不寻常的是,史矛革是会说话的龙。这在古英语和古北欧语的史诗里也有出现,特别是沃尔松格传说(Völsunga saga)及尼伯龙根之歌(Nibelungenlied)的法夫纳(Fáfnir)。但法夫尼尔会说话是因为他曾经是人类,即使成为龙也保留有人类的思想和语言。在史矛革与比尔博的交谈里,史矛革所用的语言非常古老。史矛革这名字来自丹麦语的(Trâgu),亦与古鲁姆(Gollum)的原名斯米戈尔(Sméagol)有关。Smaug是古日耳曼语动词smeugan的过去式。中文译名也有斯莫戈、斯毛戈等。托尔金描绘了大量史矛革的素描及两幅分别是油墨及水彩的画像,水彩的那幅画像名为〈与史矛革会谈〉(Conversation with Smaug),另有一幅素描名为〈史矛革之死〉(Death of Smaug)。这两幅图片都没有出现于《霍比特人历险记》的原著里,因为与史矛革会谈在后来的版本里被广泛利用。史矛革之死则作为霍比特人历险记第一个平装书版本的封面。史矛革的一些特征行为可追溯至一些古英语史诗:长寿、有翼、易怒、像爬虫类生物、躺在宝库里、对盗窃敏感、强报复心。这并不惊奇:在1924-1945年期间,托尔金是牛津大学盎格鲁-撒克逊语劳林森与博斯沃思教授(Rawlinson and Bosworth Professor of Anglo-Saxon),是古英语史诗的专家,特别是对于龙,在1936年,他还举办一个讲座探讨龙。1936年十月,托尔金为史矛革袭击长湖镇的这个情节作了一首史诗,这居然和1937年4月26日德军轰炸格尔尼卡(Guernica)的情景极为相似,使读者推断托尔金对龙的构想始于1916-1917年间,即托尔金在索姆河战役看到坦克后。包括艾伦·李、约翰·豪威(英语:John Howe (illustrator))、泰德·纳史密斯在内的几位艺术家都曾绘制过以史矛革为主题的插画。在1977年版本的卡通版《霍比特人历险记》,理查·布恩(Richard Boone)为史矛革配音,展示了一些哺乳动物的特性,与原著有少许分别。2003年,詹姆斯·奥朗(James Horan)为电脑游戏里的史矛革配音。2012年上映的《霍比特人电影系列》第一集《霍比特人:意外旅程》里,史矛革只有尾巴、腿和眼睛出现在画面里。电影观众对于史矛革有着极大的期待,导演彼得·杰克逊说:“在第一部上映后,我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我想要看史矛革,我想看史矛革’,这些让我很有压力”。在2013年的续集《霍比特人:荒谷恶龙》里,班奈狄克·康柏拜区以动作捕捉技术饰演史矛革及为其配音。康柏拜区在进行动作捕捉前曾去伦敦动物园内观察科摩多龙,以设想史矛革可能会作出的动作。杰克森于受访时表示,史矛革是一条“有点神经质的巨龙”。为了让这个角色展现出自大的一面,杰克森刻意让他有很多台词。本来剧组曾设想过让史矛革用心灵感应的方式与比尔博交流,但后来放弃了。《霍比特人》电影中的史矛革身形十分庞大,相当于两架波音747飞机。维塔数码公司特效部副总监乔伊·莱特利的团队借鉴了蝙蝠、短吻鳄等不少生物的生理构造来设计史矛革,他们还让史矛革兼具了欧洲龙与中国龙两种龙的特征。康柏拜区形容:“史矛革是层次很丰富的角色,非常虚荣、老谋深算、年长,强而有力但又脆弱,非常巨大,行动迅速、邪恶、非常非常愤怒”。康柏拜区也在同一部系列电影中为黑暗魔君索伦配音。他表示在索伦眼中史矛革只算是个宠物,索伦是要利用史矛革完成自己的阴谋。新西兰航空为了配合《霍比特人:荒谷恶龙》的上映,刻意推出了《霍比特人》的主题飞机,于机身上彩绘史矛革的造型。史矛革对于后世文学作品中龙的形象有着重要影响。在2012年《福布斯》杂志的虚构角色富豪榜上,史矛革名列第一。但在2013年的虚构角色富豪榜则下降至第二名。2015年,一种新被发现的角蝽科昆虫被命名为“史矛革”。

相关

  • 阿兹海默氏症阿尔茨海默病(拉丁语:Morbus Alzheimer、德语:Alzheimer-Krankheit、英语:Alzheimer's disease,缩写:AD),俗称早老性痴呆、老年痴呆,是一种发病进程缓慢、随着时间不断恶化的神经退化
  • 景深景深(英语:Depth of field, DOF)景深是指相机对焦点前后相对清晰的成像范围。在光学中,尤其是录影或是摄影,是一个描述在空间中,可以清楚成像的距离范围。虽然透镜只能够将光聚到
  • 比重计比重计是用来测量液体的比重的装置。比重计通常用玻璃制作,上部是细长的玻璃管,玻璃管上标有刻度,下部较粗,里面放了汞或铅等重物,使它能够竖直地漂浮在水面上。测量时,将待测液体
  • 辣油辣椒油(简称:辣油)是一种在亚洲地区被大量使用的辣味调味料名称。和辣酱、辣粉不同,主体为油状物。在中国、日本、韩国、泰国都有不同种类的辣油存在。
  • 潘氏细胞潘氏细胞(或称帕内特细胞、Paneth cells、PCs)是起源于肠隐窝干细胞的小肠腺特征性细胞,与隐窝干细胞间隔排列于小肠腺的底部,并且遍布于整个小肠。胞体呈锥体形,胞质顶部的粗大
  • 亲油性亲脂性是指一个化合物融解在脂肪、油、脂质或非极性溶剂的能力。这些非极性溶剂本身就亲脂,所以这告诉我们“相似相溶”。因此亲脂性的物质就会溶在亲脂的溶剂,亲水性的物质就
  • 501(c)条款国内税收法是美国国内税收法(Internal Revenue Code, IRC)中的一项条款(美国国内税收法, § 501(c)),本条款列出了26种享受联邦所得税 (federal Income tax)减免的非营利组织。具体
  • 南京官话南京话是江淮官话(淮语)的一种方言。现代南京话主要通行于南京市主城9区、溧水区北部、句容市和马鞍山市部分地区。南京官话曾长期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明代及清代中叶之前中国的
  • 除虫菊除虫菊(学名:Chrysanthemum cinerariifolium)是菊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胚珠内含类除虫菊酯物 (Pyrethroid),是制造杀虫剂的原料之一。原产于地中海地区,被发现于塞尔维亚。大日本
  • 玻尔兹曼路德维希·爱德华·玻尔兹曼(德语:Ludwig Eduard Boltzmann ,1844年2月20日-1906年9月5日)是一位奥地利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作为一名物理学家,他最伟大的功绩是发展了通过原子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