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跟踪狂
✍ dations ◷ 2025-08-30 06:10:52 #跟踪狂
缠扰(英语:stalking)又称纠缠、跟踪骚扰、或死缠烂打,是指一个人或团体对另一个人给予过多的关注,而造成被关注著的困扰和恐惧。具体的行为包括站岗、跟踪和监视等,和骚扰及恐吓有很大的重叠。美国的全国犯罪被害人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Victims of Crime)称“两人只要发生任何不想要的接触,而直接或间接形成恐吓或让被害人感到恐惧”都可称为缠扰,另一方面,在法律和心理治疗中,缠扰另有更专门的定义。过去法治人员常将缠扰视为家务事而不予理会,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被害人的沉重心理压力、以及一些缠扰案件因警方的忽视而演变成杀人案,许多立法者、学者及人权团体开始推动将缠扰定罪,并对施暴著提供追踪及心理治疗。跟据牛津字典,在英语中,stalker 一词在16世纪是指徘徊寻找作案目标的小偷或盗猎者,至20世纪才开始在美国小报中用来指缠扰者,最初专指对明星痴迷而进行骚扰的陌生人;后来这个词渐渐发展成指称任何人被前伴侣骚扰的情况。心理学家将缠扰描述为“一个人对另一个不想要的人重复侵扰和联系的一系列行为”。有别于大多数的犯罪只是单一次的行为,缠扰是持续发生的一系列行为。美国2005年的防止对妇女施暴法(Violence Against Women Act)将缠扰定义为“对一个特定人士作出一组行为,造成正常人会对自己或他人的安危感到恐惧,或受到大量的心理压力”。缠扰行为常常只是大量重复、针对性高的日常行为,所以在实务上不容易定义。缠扰在许多地方都是违法的,但是缠扰过程中的行为却可能是合法的,例如收集资讯、打电话、传简讯、送礼等等。这些行为只有在法律上构成骚扰时才变成违法,例如在短时间内大量传送简讯给不愿意收到这些简讯的人。以英国为例,当明知对方不愿意时,只要两次(包括打两通电话、送两份礼物等)即在法律上构成缠扰。缠扰者可能认为受害人爱恋自己(类似情爱妄想症的症状),或是认为受害人需要救助。缠扰的行为有时包括大量地进行打电话、送礼物、和发送电邮等合法行为。缠扰者也可能对受害人进行言语和暴力恐吓、破坏财物或肢体攻击;较少见的情况是性侵害。在英国,《骚扰防制法》(Protection from Harassment Act)主要被用来处理来自前任伴侣或邻居的骚扰,来自陌生人或精神病患的骚扰只占极小部分。加害人常被分成两类:思觉失调者和非思觉失调者。思觉失调的加害人可能有妄想症、分裂情感性障碍、或精神分裂症。大多数加害人没有思觉失调,而是具有精神官能症,如重性忧郁障碍、适应障碍、物质依赖、或是第二轴人格障碍(如反社会、边缘、依赖、自恋、被害妄想型)。对人偏执的症状则和强迫症相符。许多心理因素都可能影响了非思觉失调的缠扰者,包括愤怒、敌意、对责难的投射、偏执、依赖、贬低(英语:minimisation (psychology))、否认(英语:denial)、及嫉妒。通常缠扰者对被害人没有敌意,反而是一股因为各种因素而无法满足的渴望。缠扰者可以分成五种:另外也有人定义第六种类型:虽然缠扰在法律或日常用语中的定义相对单一,但上述研究显示每个缠扰者的动机可能非常不同,此差异造成了研究的困难。另一方面,有些人格特征可能会发展成缠扰行为,但在法律上以及一般人的认知中却不被视为缠扰。有研究主张建立一个“偏执跟踪行为”的光谱,纳入“长年抱怨某个一般人不认为有问题的人事物”以及“心中无法放下某个人事物”等行为。这些人的心理状态和缠扰者可能是类似的,但是并非全部都会在生活上发生问题,有些人可能除了某一个偏执的事物之外都很正常。缠扰是一种心理攻击,加害人不断地闯入被害人的生活;各次单独的行为不构成攻击,但是累积起来却会。为了躲避缠扰者,被害人的正常生活会被中断,可能必须改变工作地点、住所和电话号码,而造成负担和孤独感。超过四分之一的缠扰或骚扰案件受害人不认识缠扰者,约10%的受害人不知道是谁在缠扰。加害人的受害人的关系可以分成以下六类:2001年的一篇研究显示,在美国,女性加害人通常是缠扰其他女性,男性通常也只针对女性。2009年的一份报告则指出,在美国,男性被其他男性或女性缠扰的几率大致相同,女性则较常被男性缠扰。被害人的性别会影响其情绪反应,包括感到恐惧的程度,除此之外也影响警察处理案件的态度、被害人的面对方式、以及缠扰者自己行为的看法。另外,在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媒体也塑造出男性被缠扰比较没关系的印象。缠扰的一个类型是使用网络而非实地缠扰。在一场以大学生于对象的调查中,参与研究的女性有9%曾进行网络缠扰、4%曾进行实地缠扰,而男性则有16%曾进行实地缠扰、11%进行网络缠扰。美国司法部的报告指出很大比例的报案者称是被不止一人缠扰,18%的人说被两人缠扰,13%的人说有三人以上,不过报告没有区分是被许多人各自缠扰还是被一群人一起缠扰。英国的研究则指出5%的案件有不止一个缠扰者,40%的受害人说缠扰者的朋友或家人也有参与。有研究显示“缠扰”这个概念的普及造成假报的情况增加,2004年在英国及荷兰的研究估计有11.5%的案件是错误的,其中70%都是因为妄想症造成。另一个研究则估计有64%的假报是因为妄想。新闻也报导了一群网络使用者如何共同为一个“缠扰集团”的阴谋论提供细节,包括脑波干扰(英语:electronic harassment)、思想控制等等。这些阴谋论属于信仰而不是真实的描述。有些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学家认为这类网站鼓励妄想,可能强化精神病患有问题的思想并阻碍治疗。在澳大利亚和英国的研究比较了128个自称被集体缠扰的人和128个自称被个人缠扰的人,发现所有自称被集体缠扰的人都是有妄想的倾向,而自称被个人缠扰的人则只有4%有此倾向。两组人的忧郁症状也显著不同,自称被集体缠扰的人受到的负面影响更严重。在中国大陆现行司法体制下,缺乏对个人面临非法跟踪、骚扰、监视等缠扰行为时的司法保护。即使是公众人物,面对私生饭缠扰时,可能长期无法解决。中国各地发生的多起个案显示,被缠扰的普通人求助司法机构后,仍可能无法解决问题。2018年3月安徽芜湖的个案中,被纠缠的女性多次救助警方无果,最终被杀害。同年7月河北涞源反杀案中,长期受到跟踪、骚扰的女性及其家庭亦多次救助警方无果。直到对方持械闯入家中,被其父母“反杀”,方才结束。在中国大陆的社会文化中,对“死缠烂打”式求爱极为推崇,即俗语所谓“好女(烈女)怕缠郎”。文艺作品亦对此类行为进行公开的宣扬,异性间的缠扰由此被美化为求爱。而在现实生活中,此类行为甚至可能发生于双方不相识、被缠扰者事先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平台等渠道,借助网络传播的便捷,个人、机构直接参与、推动、支持各类“求爱式”寻人、缠扰案例比比皆是。现代妇女基金会在2014年的调查显示有12.4%的年轻女学生曾受到跟踪骚扰,但其中只有不到一成的受害人报案或提告;基金会因此推动“跟踪骚扰防制法”的立法工作。然而该草案在2015年于立法院一读后就一直未进行审查,在此期间对于跟踪骚扰的人只能依《社会秩序维护法》罚锾数千元。在2018年,内政部又决定另外研拟“纠缠行为防制法”草案,然而至2019年仍未能三读通过,民进党以“会加重警察勤务”为由阻挡法案三读。日本文化中的性别不平等造成许多男性将女性视为自己的财产,无法接受女方提出分手,而造成缠扰。1999年猪野诗织被杀的案件促使国会立法禁止缠扰,但缠扰案件不减反增。2013年有超过两万人向警方报案,民间组织估计这些有报案的只是冰山一角;近年来日本的缠扰案件成长率世界第一,并有持续发生缠扰演变成杀人的情况。许多受害者表示向警察报案没有任何效果,警察将此视为轻微的家务纷争,向法院声请保护令的手续长达数个月,有些人只好雇请私人保镖。2002年的研究显示23%的人曾遇到缠扰。1990年代澳大利亚的每个州都建立了反缠扰的法律,各州的定义和罚则都略有不同。澳大利亚的定义不需要造成被害人的恐惧,只要理性自然人会感到恐惧即可。2008年的研究发现女性一生中会遇到的几率为17%,男性3%。86%的受害人是女性,81%的加害人是男性,女性主要被男性搔扰,男性被任一性别搔扰的机会差不多。40%的受害人是被前伴侣缠扰,23%是朋友,13%是同事,30%不知道缠扰者是谁。72%的受害人因而改变生活方式,52%的人因此精神受到影响。城市和乡间没有显著差异。2013年国会将缠扰列入犯罪行为;定义为男性在女性明确拒绝后仍持续跟踪或联络的行为。初犯最高判刑3年并可并科罚金,再犯最高判刑5年并可并科罚金。缠扰是很多惊悚片的主题。例如1962和1991年的《恐怖角》、1971年的《迷雾追魂》、1987年的《致命的吸引力》、1990年的《战栗游戏》 、以及1996年的《烈火终结令》。1976年的《计程车司机》描述一名缠扰者试图暗杀一名参议员来引起爱幕者的注意,约翰·欣克利看了此电影后,模仿片中情节试图暗杀美国总统雷根来引起演员茱蒂·佛斯特的注意。另外也有用黑色幽默的方式来描写缠扰,例如1983年《喜剧之王》和1991年《把逋如何》两部电影。“怪人奥尔”扬科维奇的歌 Melanie 是一个男人诉说他对一名女性的爱慕,但歌词慢慢地显露出主角其实是一名缠扰者。美国歌手泰勒·法尔(Tyler Farr)的歌 Redneck Crazy 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描述一名缠扰者打算如何对其伴侣进行报复,被批评为美化缠扰的行为。
相关
- 瑞士欧洲(深灰色)瑞士联邦(德语: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法语:Confédération suisse;意大利语:Confederazione Svizzera;罗曼什语:Confederaziun svizra;英语:Swiss Confederati
- 火山弧火山弧为链状的火山群,形成于隐没板块之上。成群的火山在海上形成火山弧。通常,较重的板块隐没到另一个板块之下时喷出岩浆形成与隐没带平行的火山群岛或山脉。隐没的板块饱含
- 后生动物真后生动物(学名:Eumetazoa)是指所有具有细胞组织的动物。动物中只有侧生动物不属于真后生动物。真后生动物细胞间有连接,就是所谓的"紧密连接"。它们的胚胎最少会发生两个胚层:
- 埃罗省埃罗省(法文:Hérault)是法国朗格多克-鲁西永-南部-比利牛斯大区所辖的省份,东邻地中海。该省编号为34。5个海外省及大区
- 霍华德·锡达霍华德·锡达(英语:Howard Cedar,1943年1月12日-),在美国出生的以色列分子生物学家、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遗传学家和名誉教授。锡达的主要工作是研究DNA甲基化在基因调控中的作用
- 圣诞老人圣诞老人或称耶诞老人(英语:Santa Claus、Saint Nicholas、Father Christmas,或简称Santa),也常被儿童称为圣诞老公公,西方文化中的一位人物,在圣诞节前夕会发送礼物,此人慷慨大方,经
- 月经不调月经失调,又称月经不调,指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
- 欧洲野牛欧洲野牛(学名:Bison bonasus)为美洲野牛属内的一种,且为欧洲最重的陆上动物。一般的欧洲野牛约长2.9米,高1.8至2米,重300至1000公斤。比同属的美洲野牛(B. bonasus)较瘦及较轻,且在
- 玛丽亚·雪儿玛丽亚·玛格丽特·安娜·雪儿(英语:Maria Margarethe Anna Schell,1926年1月15日-2005年4月26日)是一名奥地利籍瑞士演员。她在50至60年代是德国电影的明星。1954年,她以赫穆特·
- 吐根糖浆吐根酊(或称为吐根糖浆,Syrup of ipecac或Ipecacuanha tincture)是一种利用亚摩尼亚浸吐根(英语:Carapichea ipecacuanha)(Ipecacuanha,学名:Psychotria ipecacuanha)的根与根茎(Rhiz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