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鸟龙

✍ dations ◷ 2025-11-19 10:16:07 #嗜鸟龙
嗜鸟龙属(属名:Ornitholestes,意为“抢劫鸟类者”)是种小型兽脚亚目恐龙,生存于晚侏罗纪的劳亚大陆西部,约为现在的北美洲。对于嗜鸟龙的了解几乎都来自单一个化石,该化石在1900年发现于怀俄明州的科莫崖附近,并由亨利·费尔费尔德·奥斯本(Henry Fairfield Osborn)在1903年所叙述、命名。后来发现一个手部化石,被归类于嗜鸟龙,目前被归类于长臂猎龙。嗜鸟龙的种名hermanni是用来纪念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标本制作人员Adam Hermann。莫里逊组的嗜鸟龙化石,发现于第2地层带。嗜鸟龙是种虚骨龙类恐龙,有许多地方类似美颌龙,但体型稍大。嗜鸟龙的身长约2米。头部溪当小,与其他小型兽脚类恐龙(例如美颌龙、虚骨龙)相比,嗜鸟龙的头部较坚壮,因此它们的咬合力较大。嗜鸟龙的尾巴长,以平衡身体的功能。葛瑞格利·保罗(Gregory S. Paul)曾认为嗜鸟龙的口鼻部上有小型角,类似原角鼻龙;然而这论点最近已被卡彭特等人所反驳,他们指出这突起物其实是断掉的鼻部骨头。嗜鸟龙是肉食性动物,拥有小型、锐利的牙齿,但古生物学界对它们以何种动物为食产生争议。在1903年,亨利·费尔费尔德·奥斯本认为嗜鸟龙的手部较长,可以迅速的抓住灵活的动物,而提出嗜鸟龙可能以鸟类为食。在1917年,奥斯本重新研究嗜鸟龙,认为它们的手部不能做出这种动作。后来,罗伯特·巴克(Robert T. Bakker)根据嗜鸟龙的嘴部大小,提出它们可能以小型哺乳类为食。在1940年的迪士尼动画电影《幻想曲》(Fantasia)的《春之祭》段落,一只嗜鸟龙跳跃起捕抓一只始祖鸟。在BBC的电视节目《与恐龙共舞》(Walking with Dinosaurs)第二集,一只嗜鸟龙正追踪一只幼年梁龙。

相关

  • 尘螨尘螨(学名:Dermatophagoides spp.)是一种8只脚的微小的蛛形纲节肢动物,长170-500微米,宽250-322微米,雌雄个体均为乳白色,肉眼是几乎看不到的,最喜欢生长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适合生长的
  • 接合孢子接合孢子是接合菌的有性孢子,由菌丝长出形态相同或略有不同地配子囊接合而成。接合孢子是由菌丝生出的结构基本相似,形态相同或略有不同的两个配子囊接合而成。首先,两个化学
  • 皮肤转红酒精反应,又称酒精性脸红反应、亚洲人脸红综合症,俗称上脸,是指部分人在饮用酒精饮料后,酒精(乙醇)在肝代谢成为乙醛,由于乙醛刺激而引起的皮肤发红、斑点或起疙瘩等一系列反应,多见
  • 按章工作按章工作是工业行动的一种,指员工以不多于其雇员合约所规定的职责范围,并完全依从安全指引之类的守则而不作任何变通的条件下工作,以达到减慢工作进度、降低生产率等令雇主有所
  • 潮吹女性潮射(英语:Female ejaculation,或称女性射液、潮吹、女性射精)是指在性高潮前或期间,液体从阴道或其附近排出的一种现象。其英语俗称为“squirting”或“gushing”,不过有一些
  • Gorilla大猩猩是灵长目人科大猩猩属类人猿的总称。大猩猩是灵长目中体型最大与智力仅次于人类和黑猩猩的动物,它们生存于非洲大陆赤道附近丛林中,食素。至2006年为止依然有大猩猩分一
  • 氟苯氟苯是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6H5F,通常简写为PhF。这种物质是苯的衍生物,氟原子与苯环直接相连。其熔点为-44℃,低于苯,这是由于氟取代基破坏苯环的对称性,使分子无法如未取代的苯
  • 辐射进化适应辐射(英语:Adaptive Radiation)在进化生物学中指的是从原始的一般种类演变至多种多样、各自适应于独特生活方式的专门物种(不包括亚物种,就是说它们相互之间不能交配的物种)的
  • 艺术品艺术品,是具艺术价值的创意物品,它可能是实物如油画,也可能并非实物,如一首音乐,储存于电脑网络服务器。实物艺术品减值损失的原因:自然耗损、腐蚀、变质、生锈、氧化、虫咬、火灾
  • 庞贝坐标:40°45′2″N 14°29′20″E / 40.75056°N 14.48889°E / 40.75056; 14.48889庞贝(拉丁文:Pompeii),或译庞培,为古罗马城市之一,位于那不勒斯湾维苏威火山脚下,“庞贝”的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