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陷阱

✍ dations ◷ 2025-04-02 22:17:32 #生态陷阱

生态陷阱(英语:ecological trap)是环境的快速变化导致生物反而偏好在劣质栖息地定居的情景。这一概念的基础是,主动选择栖息地的生物依靠环境线索来识别高质量栖息地。若栖息地质量或线索发生改变,令两二者不再相符,则生物可能会被引导至质量较差的栖息地。

当栖息地的吸引力与其实际支持生存和繁衍的价值之间不成比例时,生态陷阱就会出现。其结果是,受影响的生物转而偏好吸引力虚高的栖息地,反而避开了高质量但吸引力较小的栖息地。例如,靛蓝彩鹀通常在灌木栖息地或封闭树冠林和开阔场地之间的破碎森林过渡带中筑巢。人类活动可能会创造出更“清晰”、更突兀的森林边缘,而靛蓝彩鹀更喜欢沿着这些边缘筑巢。然而,这些人为的边缘清晰的森林也使得针对巢穴的捕食者的活动更密集。这样一来,靛蓝彩鹀更偏好在高度改变的栖息地筑巢,但这些地方筑巢的成功率反而最低。

虽然已有学者就源-汇关系探讨了这种适应不良的栖息地选择行为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但生态陷阱本身是个体的行为现象。虽然是一种行为机制,但生态陷阱可能会对具有扩散能力强的物种种群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棕熊()。Dwernychuk和Boag于1972年引入了生态陷阱概念,随后的许多研究表明,由于人为因素导致栖息地变化,这种陷阱现象可能相当普遍。

其结果是,如果新环境中,高质量的栖息地缺乏适当的环境线索来吸引物种定居,那么其生殖成就机会可能无法被当地物种识别;这就是感知陷阱。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判断栖息地质量的失误会导致种群数量减少或绝灭。这种不匹配不仅限于栖息地选择,还可能发生在任何行为中(例如,回避捕食者、择偶、导航、觅食地点选择等)。因此,生态陷阱是更广泛的进化陷阱现象的一个子集。

随着生态陷阱理论的发展,研究人员认识到,陷阱可能在各种空间和时间尺度上起作用,这也可能阻碍对它们的检验。例如,鸟类必须在多个尺度上选择栖息地(栖息地斑块、该斑块内的单个领地,以及该领地内的巢址),因此陷阱可以在这些尺度中的任何一个上出现。类似地,陷阱可能在时间尺度上出现,改变后的环境可能对生命体的某个生命阶段构成陷阱,但对以后的生命阶段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尽管学界普遍接受其理论上的可能性,但对于陷阱的常见程度,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然而,考虑到人类土地利用变化、全球变暖、外来物种入侵以及物种灭绝导致的生态群落变化,令生态变化的速度加快,生态陷阱可能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与日俱增且被严重低估的威胁。

一篇2006年的生态陷阱方面的综述论文为证明生态陷阱的存在提供了指引。一项研究必须表明生物偏好一个栖息地胜于另一个栖息地(或同等偏好),并且选择的首选栖息地(或同等偏好栖息地)的个体具有较低的适应度(即生存率或繁殖率较低)。这篇论文(此前研究者只发现数个有据可查的生态陷阱案例)发表后,对生态和进化陷阱的研究兴趣迅速增长,新的实证案例相继发表。目前已大约有30个生态陷阱的案例,涵盖不同种类的动物,包括鸟类、哺乳动物、节肢动物、鱼类和爬行动物。

由于生态和进化陷阱是仍未被充分认识的现象,许多关于其的直接和根本原因,以及其生态后果的问题尚未得到解答。例如:陷阱仅仅是进化预测不了新事物或者对环境变化无法作出迅速反应的不可避免的结果吗?陷阱有多常见?生态陷阱是否必然导致种群衰退或灭绝,还是它们有可能无限期地存在?陷阱在什么生态和进化条件下会发生?具有某些特征的生物是否先天更容易被陷阱“困住”?快速的环境变化是否是触发陷阱的条件?全球变暖、污染或外来入侵物种会造成陷阱吗?采用遗传和系统发育方法可能可以为上述问题提供更可靠的答案,并为一般的适应不良的直接和根本原因提供更深入的见解。由于预计生态和进化陷阱会与其他种群下降的因素一起变多,因此陷阱是保育科学家的研究重点。

偏光污染可能是形成生态陷阱的最有说服力、证据确凿的环境线索。至少有300种蜻蜓、蜉蝣、石蛾、虻、龙虱、异翅亚目昆虫和其他水生昆虫依靠偏振光源作为最重要的定向机制,来寻找合适水体作为摄食、繁殖栖息地和产卵地(Schwind 1991;Horváth 和 Kriska 2008)。由于强烈的线性偏振特征,人造偏振表面(例如沥青、墓碑、汽车、塑料布、油池、窗户)通常被误认为是水体(Horváth和Zeil,1996;Kriska等人,1998、2006a、2007、2008;Horváth等人,2007、2008)。这些表面反射的光往往比水面反射的光的偏振度更高,而人工偏光镜对偏光定向的水生昆虫的吸引力更甚(Horváth和Zeil,1996;Horváth等人,1998;Kriska等人,1998),对它们而言就像是极为夸张的水面,形成了超常规的光学刺激。因此,蜻蜓、蜉蝣、石蛾和其他寻找水面的物种往往更喜欢在这些表面上交配、定居、聚集和产卵,而不是在真正的水体上。

相关

  • 杨镐杨镐(?-1629年),字京甫,号风筠,河南商丘县(今商丘市)人。明末军事人物。万历年间进士。官至辽东巡抚,率领明军发起萨尔浒之战,大败而归,关押数年后处决。河南乡试第四十二名。万历八年(15
  • 光谱博硕光谱资讯股份有限公司(T-time Technology Co., Ltd.)成立于1992年,是台湾的电脑软件公司,其运营项目主是游戏的软件研发、代理和发行。公司目前由板桥搬迁至台北市中山区中山北
  • 约翰·施莱辛格约翰·理查·施莱辛格(英语:John Richard Schlesinger,CBE,1926年2月16日-2003年7月25日)是一位英国电影和舞台剧的导演和演员。曾经凭借《午夜牛郎》获得1969年第42届奥斯卡金像
  • 阮毅成阮毅成(1905年11月15日-1988年7月28日),字静生,号思宁,学名冠华,浙江余姚临山人,法学家。1918年,入读浙江省立第一中学(今杭州高级中学)。五四运动时期,曾参与组织“新吾学社”,与查猛济
  • 藤原宇合藤原 宇合(ふじわら の うまかい)(持统天皇8年(694年) - 天平9年农8月5日 (737年9月3日))是奈良时代的公卿。初名马养。右大臣・藤原不比等的三男。藤原式家之祖。官位至正三位・参
  • 美国密苏里东部联邦地区法院美国密苏里东部联邦地区法院(英语:United States District Court for the Eastern District of Missouri,又译美国密苏里东区联邦地区法院)是美国的初审级别联邦地区法院之一,位
  • 王俸 (嘉靖壬戌进士)王俸(?-?),字廉甫,浙江秀水县人,浙江嘉兴府嘉善县民籍,明朝政治人物。嘉靖壬戌进士,万历间累官江西参政。浙江乡试第八十一名。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壬戌科二甲进士。授兵部主事,晋员外郎
  • 昆都士昆都士(普什图语:کندز‎,波斯语:قندوز‎),是位于阿富汗东北部的一座城市,为昆都士省省会,有公路向西连接马扎里沙里夫,向南连接喀布尔,向北连接塔吉克斯坦,2006年估计人口264100人,为阿富汗第5大城市。昆都士一名源于波斯语 کهن دژ‎ / ,意为“古老的堡垒”。中国古代称之为坤城,1430年(宣德五年),使臣马力丁等到中国,朝贡驼马。当时鼓励商人输送米粮到边塞,使者就输送米一万六千七百石到京仓换取盐引。使者辞还时,愿以所纳米献给明朝官府。明宣宗说:“回人善于营利,虽然名义上是朝贡,实是
  • 有坂成章有坂成章男爵(1852年4月5日-1915年1月12日)是大日本帝国陆军的一名军官及武器设计者、发明家,官拜中将。作为著名的三十年式步枪及九九式步枪的发明者,他与村田经芳及南部麒次郎一同被认为日本历史上最伟大的枪械发明家。木部成章(于1852年4月5日生于周防国(今山口县)岩国市内的一个武士家庭中。他是长州藩藩士木部左门的第四个孩子、第二个儿子。在11岁的那一年,他被过继给一个枪炮匠有坂长良,并随养父改姓名为有坂成章。明治维新之时,他报名参加了倒幕的皇军,并参与了著名的鸟羽伏见之战。大政奉还后的1870年
  • 热图热图(英语:heat map)是在二维空间中以颜色的形式显示一个现象的绝对量一种数据可视化技术。颜色的变化可能是通过色调或强度,给读者提供明显的视觉提示,说明现象是如何在空间上聚集或变化的。热图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类别:聚集热图和空间热图。在聚集热图中,幅度被排列成一个固定单元格大小的矩阵,其行和列是离散的现象和类别,行和列的排序是有意的,而且有些随意,目的是暗示聚集或描绘出通过统计分析发现的聚集。单元格的大小是任意的,但足够大,可以清晰可见。相比之下,空间热图中某一量级的位置是由该量级在该空间中的位置所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