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陷阱

✍ dations ◷ 2025-04-04 11:18:33 #生态陷阱

生态陷阱(英语:ecological trap)是环境的快速变化导致生物反而偏好在劣质栖息地定居的情景。这一概念的基础是,主动选择栖息地的生物依靠环境线索来识别高质量栖息地。若栖息地质量或线索发生改变,令两二者不再相符,则生物可能会被引导至质量较差的栖息地。

当栖息地的吸引力与其实际支持生存和繁衍的价值之间不成比例时,生态陷阱就会出现。其结果是,受影响的生物转而偏好吸引力虚高的栖息地,反而避开了高质量但吸引力较小的栖息地。例如,靛蓝彩鹀通常在灌木栖息地或封闭树冠林和开阔场地之间的破碎森林过渡带中筑巢。人类活动可能会创造出更“清晰”、更突兀的森林边缘,而靛蓝彩鹀更喜欢沿着这些边缘筑巢。然而,这些人为的边缘清晰的森林也使得针对巢穴的捕食者的活动更密集。这样一来,靛蓝彩鹀更偏好在高度改变的栖息地筑巢,但这些地方筑巢的成功率反而最低。

虽然已有学者就源-汇关系探讨了这种适应不良的栖息地选择行为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但生态陷阱本身是个体的行为现象。虽然是一种行为机制,但生态陷阱可能会对具有扩散能力强的物种种群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棕熊()。Dwernychuk和Boag于1972年引入了生态陷阱概念,随后的许多研究表明,由于人为因素导致栖息地变化,这种陷阱现象可能相当普遍。

其结果是,如果新环境中,高质量的栖息地缺乏适当的环境线索来吸引物种定居,那么其生殖成就机会可能无法被当地物种识别;这就是感知陷阱。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判断栖息地质量的失误会导致种群数量减少或绝灭。这种不匹配不仅限于栖息地选择,还可能发生在任何行为中(例如,回避捕食者、择偶、导航、觅食地点选择等)。因此,生态陷阱是更广泛的进化陷阱现象的一个子集。

随着生态陷阱理论的发展,研究人员认识到,陷阱可能在各种空间和时间尺度上起作用,这也可能阻碍对它们的检验。例如,鸟类必须在多个尺度上选择栖息地(栖息地斑块、该斑块内的单个领地,以及该领地内的巢址),因此陷阱可以在这些尺度中的任何一个上出现。类似地,陷阱可能在时间尺度上出现,改变后的环境可能对生命体的某个生命阶段构成陷阱,但对以后的生命阶段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尽管学界普遍接受其理论上的可能性,但对于陷阱的常见程度,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然而,考虑到人类土地利用变化、全球变暖、外来物种入侵以及物种灭绝导致的生态群落变化,令生态变化的速度加快,生态陷阱可能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与日俱增且被严重低估的威胁。

一篇2006年的生态陷阱方面的综述论文为证明生态陷阱的存在提供了指引。一项研究必须表明生物偏好一个栖息地胜于另一个栖息地(或同等偏好),并且选择的首选栖息地(或同等偏好栖息地)的个体具有较低的适应度(即生存率或繁殖率较低)。这篇论文(此前研究者只发现数个有据可查的生态陷阱案例)发表后,对生态和进化陷阱的研究兴趣迅速增长,新的实证案例相继发表。目前已大约有30个生态陷阱的案例,涵盖不同种类的动物,包括鸟类、哺乳动物、节肢动物、鱼类和爬行动物。

由于生态和进化陷阱是仍未被充分认识的现象,许多关于其的直接和根本原因,以及其生态后果的问题尚未得到解答。例如:陷阱仅仅是进化预测不了新事物或者对环境变化无法作出迅速反应的不可避免的结果吗?陷阱有多常见?生态陷阱是否必然导致种群衰退或灭绝,还是它们有可能无限期地存在?陷阱在什么生态和进化条件下会发生?具有某些特征的生物是否先天更容易被陷阱“困住”?快速的环境变化是否是触发陷阱的条件?全球变暖、污染或外来入侵物种会造成陷阱吗?采用遗传和系统发育方法可能可以为上述问题提供更可靠的答案,并为一般的适应不良的直接和根本原因提供更深入的见解。由于预计生态和进化陷阱会与其他种群下降的因素一起变多,因此陷阱是保育科学家的研究重点。

偏光污染可能是形成生态陷阱的最有说服力、证据确凿的环境线索。至少有300种蜻蜓、蜉蝣、石蛾、虻、龙虱、异翅亚目昆虫和其他水生昆虫依靠偏振光源作为最重要的定向机制,来寻找合适水体作为摄食、繁殖栖息地和产卵地(Schwind 1991;Horváth 和 Kriska 2008)。由于强烈的线性偏振特征,人造偏振表面(例如沥青、墓碑、汽车、塑料布、油池、窗户)通常被误认为是水体(Horváth和Zeil,1996;Kriska等人,1998、2006a、2007、2008;Horváth等人,2007、2008)。这些表面反射的光往往比水面反射的光的偏振度更高,而人工偏光镜对偏光定向的水生昆虫的吸引力更甚(Horváth和Zeil,1996;Horváth等人,1998;Kriska等人,1998),对它们而言就像是极为夸张的水面,形成了超常规的光学刺激。因此,蜻蜓、蜉蝣、石蛾和其他寻找水面的物种往往更喜欢在这些表面上交配、定居、聚集和产卵,而不是在真正的水体上。

相关

  • LCCN美国国会图书馆控制号(英语:Library of Congress Control Number,简称LCCN)是美国国会图书馆用于图书记录、编码和查询的序列号。每一本书籍都有相对应的控制号。该号码与书籍内
  • 山崎清次山崎 清次(日语:やまざき せいじ、1891年1月18日 - 1959年11月1日)为大日本帝国陆军军人。最终阶级陆军中将。东京都出身。1912年(明治45年)5月、陆军士官学校(24期)毕业。同年12月
  • 科系科,指的是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与工业学院的教学单位;系,广义而言指的是大学、学院、科技大学、技术学院内的教学单位,狭义而言则只单指科技大学、技术学院之教学单位;而学系则
  • 九龙镇 (涞水县)九龙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九龙镇下辖以下地区:镇厂村、庄里村、庄头村、三道港村、高铺村、岭南台村、柏林城村、南庄村、道沟村
  • 维多利亚·彭德尔顿维多利亚·彭德尔顿,CBE(Victoria Pendleton,1980年9月24日-)生于贝德福德郡,英国女子自行车运动员,曾获2008年北京奥运争先赛金牌及2012年伦敦奥运争先赛银牌。
  • 岬奈奈美岬奈奈美(日语:岬ななみ,1996年6月9日-),日本的AV女优,静冈县出身。目前为“IdeaPocket”专属女优,所属于“T-POWERS”事务所。2017年11月,成为日本AV片商“IdeaPocket”的专属女优AV
  • 辛郁辛郁 (1933年6月13日-2015年4月29日),本名宓世森,别号:冷公,笔名:古渡、丁望、盛乃承。浙江慈谿人,在军中任职期间,自学成才,先后在《新生报》的“战士园地”、《野风》半月刊、《蓝星
  • 玛高莎·贝拉玛高莎·贝拉(英语:Małgosia Bela;1977年6月6日-),波兰超级名模。她是高级时装品牌:Versace、Louis Vuitton及Chloé的代言人。玛高莎上过LOVE、Muse、i-D、V、Numèro及VOGUE等杂
  • 赫尔辛基日报赫尔辛基日报(芬兰语:Helsingin Sanomat,缩写为HS,口语中常被称为)是芬兰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它是由萨诺玛集团拥有。报纸的出版语言为芬兰语,出版地点在赫尔辛基。全年除几个主要
  • 从前的爱《从前的爱》(英语:"Used To Love")是荷兰DJ马丁·盖瑞斯和澳大利亚歌手迪安·刘易斯演唱的单曲。歌曲通过盖瑞斯位于荷兰的唱片公司戳印唱片发行,并于2019年8月16日独家授权给索尼音乐旗下的史诗阿姆斯特丹,混音版于2019年12月20日发行,原声版则于2020年2月14日发行。2019年5月,盖瑞斯脚踝受伤,医生命令他在恢复巡回演出前需休息两周。在手术后,盖瑞斯的朋友兼联合制作人阿尔宾·内德勒到医院看望他。当时,盖瑞斯向他承认他和迪安·刘易斯远程完成了歌曲的创作。几天后,刘易斯来到荷兰阿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