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荒漠化和干旱世界日

✍ dations ◷ 2025-04-26 20:52:15 #6月主题日,荒漠化,旱灾,环境保护日,联合国纪念日,1995年建立

防治荒漠化和干旱世界日(英语: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或译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即为每年的6月17日,是一项世界性的抗干旱运动。第一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是1995年6月17日。

地球各地的荒漠化问题已日趋严重,以涉及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及六分之一的人口。因此近几十年来,国际社会开始更加重视此问题。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防治荒漠化”被列入国际社会优先采取行动的领域,并成立《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的公约》谈判委员会。

1993年5月起,公约谈判开始。直到1994年6月17日,《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的公约》的正式文本完成,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包括中国)在此公约上签字。

正由于6月17日是国际社会在防治荒漠化问题上达成统一共识的日子,1994年12月19日,联合国第四十九届大会通过决议,宣布从1995年起,每年6月17日为“防治荒漠化和干旱世界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旨在有效提高世界人民对“公约”的认识,加强国际间防治荒漠化的合作,促进“公约”及其附件的执行。

相关

  • 董奉董奉(200-280,一说220-280)字君异,号拔墘,又号杏林,侯官县董墘村(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古槐镇青山村)人。东汉末年及三国时代著名医师,与华佗、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医术记载较少
  • 萨伏依王朝萨伏依王朝(意大利语:Casa Savoia),是欧洲的一个王朝,曾于1861年至1946年统治意大利。其建立者为拥有萨伏依、莱茵河以东及日内瓦湖南部地区的亨伯特一世(卒于1048年?)。中世纪时期,
  • 吸电子基团诱导效应,即因分子中原子或基团极性(电负性)不同而致使成键电子云在原子链上向某一方向移动的效应。其本质是静电感应。电子云偏向电负性较强的基团或原子(如氟)移动。诱导效应的
  • 静水骨骼静水骨骼(Hydrostatic skeleton)或水骨骼(Hydroskeleton),是一种由液压支撑的骨骼。静水骨骼在简单的脊椎生物中是常见的。更高级的生物体也有静水结构,不过它们是静水器官而不是
  • 绞杀植物绞杀植物,又名杀手树,指一种植物以附生来开始它的生长,然后通过根茎的成长成为独立生活的植物,并采用挤压、攀抱、缠绕等方式盘剥寄树营养,剥夺寄树的生存空间,从而杀死寄树。是很
  • 彼得·久尔科维奇彼得·久尔科维奇(塞尔维亚语:Петар Ђурковић,拉丁化:Petar Đurković,1908年-1981年),是一位塞尔维亚天文学家,在塞尔维亚以发现小行星闻名。他发现的两颗小行星中一
  • 瑞哈毕比·米彦瑞哈毕比·米彦(Habib Miyan,1870年5月20日-2008年8月19日),印度拉贾斯坦邦人,宣称自己是出生于1860年代 ,这是史上的最长寿命的人之一,但是他的年龄未有足够的记录来证明。最近科学
  • 特罗尔魏尔湖坐标:47°39′56″N 10°33′55″E / 47.66565°N 10.5652873°E / 47.66565; 10.5652873特罗尔魏尔湖(德语:Trollweiher),是德国的湖泊,位于该国东南部,由巴伐利亚州负责管辖,处于
  • 遥远的冰果室《遥远的冰果室》为台湾作家陈嵩岚以笔名Hally Chen 于2010年至2012年期间连载于《双河弯》杂志的同名专栏。2013年重新整理2008年至2013年田野调查期间所有访谈文字与照片
  • 赌徒一代之不动血祭‘赌徒一代之不动血祭’(博徒一代 血祭り不動)为1969年上映的日本动作片和赌博片,此为已故知名影星市川雷藏的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