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夫刚·布兹坎姆(Wolfgang Butzkamm),生于1938年,是德国阿亨工业大学英语系的退休教授。几个世纪以来,通过外语来教授外语的纯外语式单语教学思想在整个外语教学体系中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而布兹坎姆教授却独辟新径,深入地研究了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并总结出了一套将母语系统地科学地融入到外语学习中的教学理论。布兹坎姆教授认为传统的纯外语式教学理论,过分强调外语学习的 "自然性",将母语学习的模式强加于二语学习或外语学习,这种观念显而易见是错误的,更是不科学的。
布兹坎姆是一位应用语言学家。他出生于1938年,曾就读于德国马尔堡大学、明斯特大学、多特蒙德大学和美国艾博顿大学。 1973年被德国亚阿亨工业大学聘为英语系科研教学主管。他早年曾当过英语、德语,还有法语教师,期间敢于创新,勇于实践。
在受到英国多德森教授双语语言教学法的启发后,布兹坎姆在多德森大量的双语教学实验的基础上,对纯外语式单语教学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进行了改进与完善,并于1973年创立了 "双语教学理论" 。这一理论一出现便立即在德国外语教学界引起轰动,而布兹坎姆也从此成为德国外语教学领域里的领军人物。布兹坎姆的这一新理论并没有彻底否定传统的单语教学理论,而是对其进行了改进与完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体地说,一方面布兹坎姆认为语言在应用中获得,所以所学外语必须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语言,另一方面他也同时强调,系统地使用学生的母语对其外语学习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外语学习初期,学生总会下意识地在头脑中用母语去帮助自己理解外语,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如果老师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一规律,有条理地系统地将母语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应用到外语教学中,那么教学肯定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双语教学中的"三文治"(sandwich technique) 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教学技巧。范例如下:
这一技巧是将学生的母语象夹三文治那样夹带在重复两遍的新句型中间。说母语的时候,教师可以转换语气或者压低声音。这一技巧可以成为教授初学者时的一个主要教学技巧,因为它是可以让学生接触原版英文学习材料的最捷径。具体三步骤是:1.新外语句型,2.母语解释,3.重复一遍新外语句型;顺序为:外语-母语-外语。
有时,意译和直译(直译也就是布兹坎姆所说的镜子反射法 mirroring)的结合使用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这两种翻译的结合不仅使句意清晰透彻,更使句子结构一目了然。尤其是当学生的母语与所学外语的渊源较远,不属于同一语言体系的时候,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就显得更加突出,更加不可或缺。下面是几个直译(镜子反射法)应用的例子。
虽然不是所有句子结构都如上面的例句那样简单,那么轻而易举地就可以被演示得一清二楚,但是布兹坎姆认为这种"双重理解"架构(句子意义的理解和解析 + 句子结构的理解和解析)是二语习得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只有在既理解了句意,又了解了句子结构之后,才能自己随意地造句子,用洪堡 (Humboldt) 的话说就是,才能够无限地利用有限资源(举一反三原则 the generative principle)。在让学生们了解了句意和句子结构之后,就要通过大量的替换练习来巩固学习效果。在替换练习中,老师总是给出中文句子,然后让学生翻译成相应的英文句子。这个过程中,速度很重要,无论是老师的中文句子,还是学生的翻译,都力求没有停顿。如下例:
这里老师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自由地大胆地利用所给例句举一反三造出更多的句子。
如果把意译和母语镜子反射法合二为一的话,学生们就可以最直接地获得所学句子的整体含义和清晰的框架,这样就免去了很多不必要的语法解释。相反地,目前占主流地位的纯外语式教学只把母语当做是一个干扰者而已,认为母语是学生和老师在疲惫等情况下寻求解脱的一种时刻存在的诱惑。也就是说,母语主要被认为是外语教学中的一种阻碍,而不是帮助。因此,目前流行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尽可能少地使用母语,除非在特别紧急和极特殊的情况下,可以用母语解释句意或者说明语法(而即使在这些情形下,母语的使用也要减少到最低量)。
布兹坎姆认为这一论调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而且这一错误在欧洲地区尤为突出。他在强调一定要避免无选择地随意地过度频繁地使用母语的同时,也坚持认为我们应该对母语在外语教学中作为一种重要资源的地位进行再定义。在孩子学习母语的过程中,(1) 他们同时也学会对周围的世界概念化,并且也已经完全意识到了其实语言是一种交流符号;(2)他们学会了如何去交流;(3) 他们学会了发音,学会了说话,学会了使用声音去表达,学会了使用语言去沟通;(4) 形成了语感,他们对于语法和语言中的微妙之处已经有了一种直觉上的理解力;他们同时也学会了去揣摩对方说话的用意,去解读话语的言外之意,他们甚至学会了如何通过说谎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一些目的;(5) 他们还学会了阅读和写作。所以说,母语已经成为了他们外语学习中最重要的财富和不可或缺的外语学习支持系统 (Language Acquisition Support System / Scaffolding)。
成功的外语学习者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在母语学习中已获得的语言技巧和已积累的对世界的认知,他们懂得如何把这些已有技巧和知识作为一种可利用的资本去帮助自己的外语学习。所以,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不需要再用新的语言对周围的世界重新概念化。他们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随之所获得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实用知识,都可以直接被融入到外语学习中。比如说,有时即使对方没有明说,他们也知道一些话语中所暗含的表示要求,愿望,或者警告的意思。而且,即使母语和所学外语的语法共性相对少一些,也并不影响使用母语帮助扫清理解外语语法道路上的障碍。因为所有的人类语言都只是一种思想的表达符号,用来表述象时间,时态,所有格,单复数,施动者,方式手段,否定,原因,条件,义务等等抽象的概念。无论用何种方式来表达这些概念,一种语言足以为其他任何一种语言的语法学习铺平道路。总而言之:这些通用于所有语言的概念化知识,我们每人一生只需要学习一次就可以了。
这也是布兹坎姆为什么认为所谓正统的纯外语式单语教学理论,无论在此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各种教学法形式上有多少不同,实质上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都是站不住脚的。所以我们必须彻底纠正目前流行的纯外语式单语教学思想,摈弃盲目崇拜与随波逐流,以科学的态度,将外语教学理论重新引回到正确的轨道上。但是, "双语教学理论" 与传统的纯外语式单语教学理论并不是势不两立的,布兹坎姆从来没有否定过任何一种纯外语式单语教学技巧,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技巧。显而易见, "双语教学理论" 是对现有教学理论体系的一种丰富,补充和扩展,而不是使其变得更加狭隘和极端。关于使用哪种技巧,教师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必须根据特定的情况作出对学生最为有利的选择。最后,一言以蔽之:在肯定母语辅助作用的前提下,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尽量多地使用英语。在布兹坎姆的双语教学理论中,母语的作用虽然不容忽视,但是所学外语永远是也必须是课堂的主体教学语言,母语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宣宾夺主。
布兹坎姆和多德森共同提出了 "内容侧重" (message-orientation) 和 "形式侧重" (medium-orientation) 的外语教学新理念。将课堂教学中的交流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加以划分,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