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可口可乐
✍ dations ◷ 2025-07-18 18:00:05 #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英语:Coca-Cola;简称Coke,可乐)是由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生产出品的一种可乐。1886年5月8日,可口可乐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诞生,药师约翰·彭伯顿创造了一种风味糖浆并带到他的街区药房,将糖浆与汽水混合后,创造了这种口味独特、可以在冷饮柜出售的软饮料,其合伙人兼会计弗兰克·罗宾逊将该饮料命名为“Coca‑Cola(可口可乐)”,并为之设计了沿用至今的带商标的独特字体。目前可口可乐在大多数国家的可乐市场处领导地位,每日在全球的销量达19 亿份。可口可乐的主要成分有碳酸水、高果糖糖浆、蔗糖、焦糖、磷酸以及香料(也就是从古柯叶与可乐果两者所提提炼出来的物质)。问世之初可口可乐的主要成分有两个,分别是可卡因及咖啡因,可卡因提取自古柯叶(Coca leaf),而咖啡因则提取自可乐果,为了行销效果,可乐果当中Kola的K字以C字代替,从而得出Coca-Cola此名字,但现在的可口可乐已不含可卡因,咖啡因的含量也比一开始降低了许多。根据英国《每日邮报》报导,美国某个公益组织检测全球多个国家的可口可乐中4-甲基咪唑的含量。可口可乐包装创新团队的目标是制造出可以实现碳中和、100%可再生、100%可完全回收、有可靠采购渠道的包装瓶。可口可乐的标志诞生于1887年,其以红白色斯宾塞字体配以流畅飘逸的曲线飘带,给人以清爽的视觉效果。它的经典之处还在于一百多年来可口可乐公司从未大改标志的设计,可见这个经典的标志已经深入人心。此外,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可口可乐的标志根据当地语言有所不同,但都延续了其经典的设计风格。另外,有人将可口可乐在不同国家的不同读音制作成了视频,体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1927年刚刚进入中国时,“Coca-Cola”有个拗口的中文译名“蝌蝌啃蜡”。独特的口味和古怪的名字,产品销量可想而知。
到了1930年代,负责拓展全球业务的可口可乐出口公司在英国登报,以350英镑的奖金征集中文译名。旅英学者蒋彝从《泰晤士报》得知消息后,以译名“可口可乐”应征,被评委一眼看中。
“可口可乐”是广告界公认最好的品牌中文译名——它不仅保持了英文的音节,而且体现了品牌核心概念“美味与快乐”;更重要的是,它简单明了,朗朗上口,易于传诵。
中文的可口可乐是在全球所有译名中,唯一一个在音译的基础上具有实际含义的名称。在2008年中国首次举办的奥运会期间,作为“向世界展示中国”项目的一部分,奥运会全球合作伙伴可口可乐公司将中文的“可口可乐”印到了全球100多个国家的可口可乐产品上。这个项目的名称就叫“美味与快乐(Delicious Happiness)”。可口可乐的配方,坊间传说“至今除了持有人家族之外无人知晓”,可口可乐公司也会严密防止自己的员工偷窃配方。该配方自1925年以来,曾一度被存放在亚特兰大市中心的太阳信托银行保管库内,2011年,可口可乐公司将配方移至位于美国亚特兰大总部的新“可口可乐世界”博物馆。为了应对竞争对手百事可乐的挑战,可口可乐公司曾经在1985年4月8日决定更改原有配方,以“新可乐”取代传统的可口可乐上市,此举引起市场和消费者强烈反弹,销售量远低于市场预期,令可口可乐公司处于空前的危机当中,同年7月11日,可口可乐公司管理层向公众道歉并宣布恢复传统配方的生产。如今公认的圣诞老人形象在全球流行,与可口可乐公司的营销推广密不可分。1931年,插画家海顿·珊布借鉴克莱门特·摩尔(Clement Moore)的诗歌《圣尼古拉斯的拜访》和自身斯堪的纳维亚人的传统,描绘了高大、身着红装、欢快喜气的圣诞老人形象,为可口可乐广告创作圣诞老人形象——以可口可乐标准色红色和白色为主色调打扮的大胡子圣诞老人,手握可口可乐玻璃瓶。在之后的三十年,伴随着可口可乐公司圣诞老人系列广告大受欢迎,红白相间的圣诞老人形象深入人心,并流传至今。有些都市传说也跟可口可乐有关。如一直有人流传将可口可乐倒进厕所,能够立即清洗厕盆内的污渍之说。亦有部分民众相信,利用可口可乐浸泡数小时,发黑的银饰就能光亮如新。坊间也流传着用可乐清洗阴道可事后避孕,事实上并无效果。
相关
-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又称血红素,俗称血色素,(Hemoglobin(美国) 或 haemoglobin(英国) (/ˈhiːməˌɡloʊbᵻn, ˈhɛ-, -moʊ-/);缩写︰Hb 或 Hgb)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可
- 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英语:Myasthenia Gravis,简写MG),是慢性的神经肌肉疾病(英语:Neuromuscular disease),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肌肉无力(英语:Muscle weakness)。最常影响眼部、脸部(英语:Facial musc
- 压力压力是一个心理学与生物学的术语,意指人类或动物面对情绪上或身体上的有形或无形威胁时,无法正常回应的感受状态。该名词首次出现于1930年代的生物学研究领域里,近年来已逐渐为
- 品行障碍品行障碍(英语:Conduct disorder)也称为行为规范障碍,是指在青少年阶段的患者出现反复、持续的攻击性、反社会性、对立违抗性的行为障碍。这些行为违反了与年龄相适应的社会行为
- 果聚糖果聚糖是果糖分子的聚合物,存在于洋蓟、芦笋、四季豆、韭葱、洋葱、葱、菊薯、小麦等食物中。在动物饲料中,牧草也含有果聚糖,由此可以看出果聚糖可能是马科的饮食必需。果聚糖
- 漳浦县漳浦县(闽南语:.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 Chiu
- 亚美尼亚语官方(法律上)地位:亚美尼亚语(Հայերեն或Hayeren)是亚美尼亚共和国及不被普遍承认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的官方语言,属于印欧语系的一支,但它没有任何近似语言,其38个字
- 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简称甲表,是中华民国教育部于1979年出版的常用字和字体标准,内收4808字。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简称乙表,是中华民国教育部于1982年12月出版的次常用字和字体
- 解释解释(explanation)是对事物的现象、过程、状态、道理等进行描述,以说明其含义、原因、理由等。这样的描述可能是建立在一定规则(如逻辑推理、科学分析)、法律基础之上的。解释也
- 一次文献一次文献,又称初级资料、首次资料、一级来源或称第一手资料,是文献学、图书馆学、地理学中指用来做为证据的引文资料, 写作者将其来源方式可以区分成:依据研究资料及方法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