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崇熙 (化学家)

✍ dations ◷ 2025-07-21 19:08:39 #高崇熙 (化学家)

高崇熙(1901年9月14日-1952年2月12日),男,祖籍河北省雄县,是中国近代无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

1919年高崇熙考进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并于1922年考进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在V.Lenher教授的指导下,在1926年获得博士学位。

高崇熙在美国求学期间,最为人知的是对硒元素的研究。他在1925年至1926年间与导师发表了6篇与硒有关的论文,其中他对一氯化硒、一溴化硒与其他硒化合物的合成的研究最为著名。

高崇熙毕业后回国,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的化学系教授,兼任北京大学的教授,教授定量分析、稀有元素、无机制备、有机合成等科目。他在1928年担当系主任的职责,邀请张子高、萨本铁、黄子卿等著名化学家到清华大学化学系任教,每门学科都找专门的教授任教,希望学生可以博采众家之长,不存门户之见,为化学系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三十年代,清华大学筹建化学馆,高崇熙为筹建事宜倾尽心血,亲自参加设计、施工和各种设施的安装。因此化学馆又有一个别名——高公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高崇熙致力研究玻璃的生产,让中国实现硬质玻璃实验仪器的国产化。

高崇熙的研究涉猎甚广,涵盖有机、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和定性分析,为中国化学发展奠定基础。

高崇熙于1952年2月12日服氰酸身亡,享年50岁。

高崇熙及其导师Lenher教授致力研究硒化合物的合成,例如一氯化硒、硒酸、某些硒酸盐;以及硒与碲两种元素的分离。

在一氯化硒的合成中,过往科学家以为其产物不得与水接触,但经过高崇熙的多番尝试,发现可在70%水的体系中制备一氯化硒,产率为90%。

高崇熙对分析化学有重大的贡献,他研究了很多方法来鉴定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对于醛类和酮类,他发现可以用邻溴代苯甲酰肼、间溴代苯甲酰肼、对溴代苯甲酰肼等为鉴定剂;醇类和醛类化合物则可用二甲二氢雷琐辛去鉴定;而胺类化合物,则可用间硝基苯甲酰异硫氰酸酯和对溴代苯甲基叠氮去鉴定。

另外,高崇熙和陈克恢发现了陈-高反应,用A(体积分数为1%的醋酸水溶液)、B(把1g硫酸铜溶于100mL水的溶液)、C(2当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三溶液来鉴定麻黄碱等苯乙胺衍生物。

高崇熙研究庚烷、苯甲醛、丙二酸酯、苯乙酸酯、芳香酰胺的合成。又发现腈类化合物可由酰胺脱水而成。

高崇熙一生尽心尽力地教导学生,有很多当代化学家、著名人物都是他的学生,如胡亚东、张青莲、雷兴翰、龚育之等。

清华大学有一高崇熙教授塑像,是诸多化学系的校友倡议、捐款落成,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创作而成。

相关

  • 官僚官员,亦称官僚、官宦,在传统东亚是指有官品的政府人员,相较于没有品秩的政府人员称作吏,官和吏的另一个重要的分别是官有固定的薪水,而吏则大多情况下没有(少数例外,如在王安石变法
  • 约阿希姆·绍尔约阿希姆·绍尔(德语:Joachim Sauer,1949年4月19日-)是一位德国量子化学家和物理化学家,是柏林洪堡大学物理化学和理论化学全职教授。他是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的丈夫。1967年到
  • 陆顺德陆顺德(1818年10月-1865年9月20日),广西藤县大黎里古制村人,原名陆海平。他父亲名字陆汝森,兄弟6人,顺德排行最小,体魁伟,性好游侠,善驾舟船。加入罗大纲领导天地会 ,1862年战功封“来
  • 唐铎 (明朝政治人物)唐铎(1329年-1397年),字振之,明初官员,虹县(今安徽泗县)人。其早年跟从朱元璋征战,后守濠州,跟从平定江州,授西安县丞。召为中书省管勾。洪武元年,跟从汤和攻克延平,并担任延平知府。后三
  • 珊瑚油桐珊瑚油桐(学名:),又称佛肚树,为大戟科麻疯树属下的一种植物,原生于中美洲。
  • 张庚张庚(1911年1月22日-2003年9月27日),原名姚禹玄,男,湖南长沙人,中国学者,戏剧理论家,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中国戏曲学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
  • 棕三趾鹑棕三趾鹑(学名:)为三趾鹑科三趾鹑属的鸟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爪哇。由于外型及习性相近,常与竹鸡混淆。
  • 杨朱学说杨朱学说是指春秋战国时代,以杨朱为代表的学说,为道家的激进派。杨朱学派门徒,知名者有詹何、魏牟、子华、它嚣、巫马、田巴、倪说、告不害等。杨朱主张“贵己”、“为我”。所
  • 宋辽金夏历史年表宋辽金夏历史年表为宋辽金夏四朝的历史年表。宋朝(960-1279年) 1300 1200 1 100 1000 900....*...............*.......
  • 2011年世界青少年游泳锦标赛第3届世界青少年游泳锦标赛于2011年8月16日至21日在秘鲁利马举行。该届比赛共设40个小项,共有来自约6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00名运动员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