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903春田步枪

✍ dations ◷ 2025-10-21 16:10:02 #M1903春田步枪
M1903春田步枪是一种旋转后拉式枪机弹仓式手动步枪,1903年定型称为“0.30口径M1903式步枪”,因其由春田(Springfield)兵工厂研制而得名M1903春田步枪(Springfield rifle)。是美军在一战及二战期间装备的制式步枪。1898年美西战争期间,美军认识到西班牙军队装备的毛瑟步枪性能比美军装备的“.30口径克拉格–乔根森步枪”更好,尤其是在圣胡安山战斗中美军伤亡代价极高,从而促使美军更新步枪装备,美军军械局将包括德国Gew98步枪在内的毛瑟步枪提供给春田兵工厂研究与参考。M1903步枪是由春田兵工厂研制的,旋转后拉式枪机原理仿自毛瑟步枪专利仅外形作了修改,未经德国毛瑟厂的特许(后毛瑟公司提起诉讼并胜诉,美国政府直至一战前期,保持中立期间向毛瑟公司支付了部分专利费,不过后来由于德国战败所以专利费不了了之)生产。尽管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的设计有所变更,但仍可以算是以毛瑟步枪为基础结合美军.30口径弹药的变型枪。M1903步枪因为缩短了枪管,枪管长度610毫米,所以枪长度比当时的毛瑟Gew.98步枪(枪管长度740 mm)短;拉机柄为向下弯曲便于携行;由容量5发子弹的弹仓供弹,用5发分离式弹夹从机匣顶部的抛壳口一次性压入弹仓装弹。M1903步枪有个独特的单发供弹装置(弹夹阻断器),位于机匣左侧面,在弹仓供弹截断状态下,每打一发子弹就需从抛壳孔装下一发弹,以保持弹仓内弹药量,在通常使用状态下,由弹仓供弹可快速射击。早期的M1903步枪还配有杆式刺刀,后1905年改用了M1905匕首型刺刀(英语:Knife bayonet),并改造带可收放标尺的新照门。M1903步枪最初配用0.30-03圆头枪弹,1906年采用M1906枪弹(7.62×63mm,或称0.30-06步枪子弹),弹头形状改为尖头(质量150格令),是借鉴了毛瑟式无底缘枪弹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先前生产的步枪也进行了上述刺刀,新照门以及新弹药等几项改造。在一战结束前生产的M1903步枪在发射枪0.30-06枪弹时易出现机匣损坏的情况,1918年引入新的热处理工艺,旧工艺生产的步枪在机匣上开一小孔释放部分火药气体压力。在1903年,M1903春田步枪定为美军制式步枪。除了春田兵工厂还指定岩岛兵工厂作为生产厂商。1911-12财年产量达到171,893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美国参战时,大约生产了84万支M1903步枪,但军队兵员急剧扩充数量仍不足,美国将同样仿自德国毛瑟步枪枪机的一种英国恩菲尔德P14步枪的口径由英国的.303改为美国的.30-06,命名为“M1917步枪”作应急补充装备,甚至一度在前线美国军队使用的M1917比M1903数量还多。一战结束后,美国军队只保留M1903作为制式步枪,M1917全部撤装作储备。岩岛兵工厂在1919年停产M1903步枪,春田兵工厂在1927年停产M1903步枪。1938年,取代M1903步枪的半自动M1加兰德步枪产量不足,因此M1903步枪仍然是美国军队装备的主要步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为美国参战时候没有足够的M1步枪装备所有部队。美国军队仍然大量装备M1903步枪作为补充。由于春田兵工厂主要负责生产M1加兰德步枪,1941年雷明顿公司被指定开始批量生产M1903步枪,使用从岩岛兵工厂封存的旧生产模具,为了简化生产工艺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后来史密斯–科罗纳公司也获得生产合同。至1944年停产时共生产了1,385,629支M1903步枪。M1903步枪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包括改成狙击步枪,狙击步枪版本加装光学瞄准镜,具有精度上的优势,而为不妨碍瞄准镜的使用,所以拆除了机械瞄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自由法国军队由美国援助大量装备M1903步枪。根据援助法案大量的M1903步枪装备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期间广泛使用,由于在外观、长度与设计上和中正式步枪类似,在老兵的回忆中除了“30步枪”这称呼以外另外还有“花旗牌中正式”这个另类的昵称。M1903步枪成为美军制式装备100年后,仍然在美国军队中少量出现。供训练与检阅使用,美军仪仗用枪将枪身金属部件镀铬处理,配白色背带。M1903有四种主要改进型,而各改进型中亦有小量改进的版本:M1903装有被称为C型枪托的M1903A1本得森供弹装置M1903A3装有M84瞄准镜的M1903A4除以上主要改进型外,还有两种改进型号,包括训练型和国际级比赛型。因M1903步枪远距离射击时精确性较好,成为流行的一种民用枪支。一战结束后,多种M1903运动型步枪应运而生,将枪托改成带小握把的缩小尺寸的运动枪托,可加装瞄准镜,其中包括春田兵工厂生产的美国国家射击比赛步枪。 1950年代1000支M1903A3步枪被挑选出来作为美国国家射击比赛用枪。

相关

  • 外阴上皮内瘤变外阴上皮内瘤变(英语: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VIN)是外阴癌的癌前病变,是一组外阴疾病的统称,包括外阴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外阴上皮内瘤变不是癌症,在一些妇女体
  • 演化人类学现代生物分类群体从它们的 共同祖先遗传分化的图示。进化论介绍(英语:Introduction to evolution) 演化的证据 共同起源 共同起源的证据群体遗传学 · 遗传多样性 突变 · 自
  • 法国悖论法国悖论是一个流行语,此一词语最早出现在1980年代,是在描述一种似乎矛盾的流行病学观察:法国人饮食中的饱和脂肪相对偏高,可是其冠状动脉心脏疾病(CHD)的发病率却相对偏低,这和普
  • 乔治·华盛顿乔治·华盛顿(英语:George Washington,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美国国父,1775年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时的殖民地军总司令,1789年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其同时也成为全世界第一位
  • 观念艺术观念艺术(英语:Conceptual art)发生于1960年代的美国,不但已经在美术或视觉艺术领域中占一席之地,也对当代艺术教育及其他艺术相关活动产生启发性影响。观念艺术是艺术的一种,主张
  • UK (消歧义)UK可以指:
  • 供品祭品,又称供品、供物、祭物,是指祭祀仪式中用作供奉祭祀对象的物品,祭祀仪式当中祭品为不可或缺之物 ,祭品也表达了人们的虔诚。
  • 超感官知觉超感官知觉(英语:extrasensory perception、ESP、sixth sense),俗称第六感,是一种某些人认为存在的能力。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
  • 欧及布威族欧及布威族(奥杰布瓦语:Ojibwe或Ojibway),又称奥吉布瓦族(英文:Ojibwa或齐佩瓦族(英文:Chippewa(y)),是北美的原住民族之一。当年法国商人来到北美大陆时,首先接触到的民族即为欧及布威
  • 鹳鸟鹳科(学名:Ciconiidae)在鸟类全基因组测序分类系统中是鸟纲鹳形目(Ciconiiformes)的唯一一个科。在西方又俗称送子鸟,因为在当地童话中,鹳常会带来新生儿。鹳形目在2014年的鸟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