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对称性 (物理学)
✍ dations ◷ 2025-04-03 12:30:04 #对称性 (物理学)
对称性(symmetry)是现代物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系统从一个状态变换(英语:Transformation (function))到另一个状态,如果这两个状态等价,则说系统对这一变换是对称的。或者说给系统一个“操作”,如果系统从一个状态变到另一个等价的状态,则说系统对这一操作是对称的。它是指一个理论的拉格朗日量或运动方程在某些变量的变化下的不变性。如果这些变量随时空变化,而拉格朗日量或运动方程仍旧不变,则称此性质为为“局域对称性”(local symmetry),反之,若这些变量不随时空变化,则称此性质为“整体对称性”(global symmetry)。物理学中最简单的对称性例子是牛顿运动方程的伽利略变换不变性和麦克斯韦方程的洛伦兹变换不变性和相位不变性。:358数学上,这些对称性由群论来表述。上述例子中的群分别对应着伽利略群,洛伦兹群和
U
(
1
)
{displaystyle U(1)}
群。对称群为连续群和分立群的情形分别被称为“连续对称性”(continuous symmetry)和“离散对称性”(discrete symmetry)。德国数学家外尔(Hermann Weyl)是把这套数学方法运用于物理学中并意识到规范对称重要性的第一人。1950年代杨振宁和米尔斯意识到规范对称性可以完全决定一个理论的拉格朗日量的形式,并构造了核作用的
S
U
(
2
)
{displaystyle SU(2)}
规范理论。从此,规范对称性被大量应用于量子场论和粒子物理模型中。在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中,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规范群分别为
S
U
(
3
)
{displaystyle SU(3)}
,
S
U
(
2
)
{displaystyle SU(2)}
和
U
(
1
)
{displaystyle U(1)}
。除此之外,其他群也被理论物理学家广泛地应用,如大统一模型中的
S
U
(
5
)
{displaystyle SU(5)}
,
S
O
(
10
)
{displaystyle SO(10)}
和
E
6
{displaystyle E_{6}}
群,超弦理论中的
S
O
(
32
)
{displaystyle SO(32)}
和
E
8
×
E
8
{displaystyle E_{8}times E_{8}}
群。整体对称性在粒子物理和量子场论的发展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强相互作用的手征对称性。规范和整体对称性破缺是粒子物理学和凝聚体物理学的重要概念。物理系统的每一个对称性都有相对的守恒定律。诺特定理就是概括这关系的重要定理。它指出物理系统包含的每一个对称性都代表此系统有某相对的物理量守恒。反过来说:物理系统有某守恒性质就代表它带其相对的对称性。例如,空间位移对称造成动量守恒,而时间平移对称造成能量守恒。以下列表总结各对称和相对的守恒量:
相关
- mRNA信使核糖核酸(英语:messenger RNA,缩写:mRNA),是由DNA经由转录而来,带着相应的遗传讯息,为下一步翻译成蛋白质提供所需的讯息。在细胞中,mRNA从合成到被降解,经过了数个步骤。在转录的
- 红色毛癣菌红色毛癣菌(学名:Trichophyton rubrum)是毛癣菌属下的一个种,是人源的皮癣菌,引起常见的皮肤浅部真菌病,如手癣、足癣、头癣等。红色毛癣菌是引致东南亚地区及澳洲北部的原住民体
- 海报海报,中国大陆亦称手抄报,通常指单张纸形式、可张贴的广告印刷品。海报是最古老的商业大众传播形式之一,非商业组织及公共机构也有用此宣传方式。其优点是:传播信息及时,能够表达
- 经典力学经典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经典力学是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在宏观世界和低速状态下,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学科。在物理学里,经典力学是最早被接受为力学的一个基本纲领。经典力
- Leipzig莱比锡(德语:Leipzig,索布语:Lipzk)是德国萨克森州第一大城市,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第一大城市。位于萨克森州莱比锡盆地中心。它的古称是Lipsia或Lipzk,来源于斯拉夫语Липа,
- 次声学次声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次声的产生、传播、接收与应用的声学分支。次声是指频率在20赫兹以下,不能被人耳辨认的声音。最初人们只能从自然界中接收到高能量的次声,高能炸药和核
- 硅燃烧过程硅燃烧过程在天体物理的核聚变反应序列中是非常短暂的过程,它发生在质量至少是8-11太阳质量的恒星。对恒星而言,硅燃烧是大质量恒星长期以来以核聚变供应能量的最后阶段,是燃料
- 捕蝇草捕蝇草(学名:Dionaea muscipula)是原产于北美洲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据说因为叶片边缘会有规则的刺毛,那种感觉就像维纳斯的睫毛一般,所以英文名称为Venus Flytrap,意思是“维纳
- 埃莉诺·吉布森埃莉诺·吉布森(英语:Eleanor J Gibson,1910年12月7日-2002年12月30日)是一位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她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对儿童知觉的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吉布森和
- Fe(PHsub2/subOsub2/sub)sub3/sub次磷酸铁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Fe(PH2O2)3,是浅灰色难溶于水的晶体。其晶体属于三方晶系,空间群R3。次磷酸铁可由次磷酸和铁粉按化学计量比在空气中于室温反应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