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

✍ dations ◷ 2025-08-27 21:28:37 #臭氧
0.001962g/cm3(25 ℃)氧气臭氧(分子式为O3)是氧气(O2)的同素异形体,在常温下,它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无色气体。英文臭氧(Ozone)一词源自希腊语ozon,意为“嗅”。臭氧主要存在于距地球表面20公里的平流层下部的臭氧层中,含量约50ppm。它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短波紫外线,防止其到达地球。O2经紫外光照射而得。在大气层中,氧分子因高能量的辐射而分解为氧原子(O),而氧原子与另一氧分子结合,即生成臭氧。臭氧又会与氧原子、氯或其他游离性物质反应而分解消失,由于这种反复不断的生成和消失,乃能使臭氧含量维持在一定的均衡状态,而大气中约有90%的臭氧存在于离地面15到50公里之间的区域,也就是平流层,在平流层的较低层,即离地面20到30公里处,为臭氧浓度最高之区域,是为臭氧层,臭氧层具有吸收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紫外线,以屏蔽地球表面生物,不受紫外线侵害之功能,可解自由基,令生物RNA和DNA断裂。1785年,德国人在使用电机时,发现在电机放电时产生一种异味。1840年德国科学家克里斯蒂安·弗雷德日将它确定为臭氧。臭氧是一种淡蓝色气体,微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或碳氟化合物而显蓝色。在-112℃凝结成深蓝色的液体因为气态和液态的臭氧容易发生爆炸。温度低于-193℃,臭氧会形成紫黑色固体。大多数人都可以嗅到有点类似氯刺鼻的气味。暴露在0.1-1 ppm的臭氧会产生头痛,眼睛灼热,刺激呼吸道。即使空气中有低浓度的臭氧,也会破坏有机材料,如橡胶、塑料,及动物的肺部组织。臭氧是抗磁性的,这意味着它的电子都是成对的。臭氧具有等腰三角形结构,含有一个3中心4电子离域π键,三个氧原子分别位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顶角为116.79度,密度约为氧气的1.5倍,其沸点和凝固点均高于氧。臭氧液态呈蓝色,固态呈紫色。它与氧气不同,带明显令人恶心的气味,但低浓度的臭氧闻起来就像下过雨后出门闻到的“新鲜空气”的那种气味,十分怡人。臭氧反应活性强,极易分解,很不稳定,在常温下会逐渐分解为氧气,其性质比氧活泼,比重为一般空气的1.7倍。臭氧会因光、热、水分、金属、金属氧化物以及其他的触媒而加速分解为氧。它不溶于液态氧等。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常温下可将银氧化成氧化银,将硫化铅氧化成硫酸铅。臭氧可使许多有机色素褪色,对橡胶和纤维破坏性很大,很容易氧化有机不饱和化合物。臭氧在冰中极为稳定,其半衰期为2000年。臭氧可利用碘化钾来检验。O 3 + 2 I − + H 2 O ⟶ I 2 + O 2 + 2 OH − {displaystyle {ce {O3 +2I^- +H2O-> I2 + O2 + 2OH-}}}臭氧能迅速且定量地氧化I-成I2,此反应也可以用来测定O3的含量。臭氧能氧化CN-故常被用来处理电镀工业中的含氰废水 :O 3 + CN − ⟶ OCN − + O 2 {displaystyle {ce {O3 +CN^- -> OCN- +O2}}}2 OCN − + 2 O 3 ⟶ 2 CO 2 + N 2 + 2 O 2 {displaystyle {ce {2OCN- + 2O3 ->2CO2 +N2 +2O2}}}由于它的强氧化性,亦可用于消毒杀菌剂。臭氧分子的共振式臭氧分子呈弯曲形对称结构。中心原子采取sp²杂化(混成),两个杂化轨道与其他两个氧原子形成两根σ键,另一杂化轨道容纳孤对电子,除此之外,互相平行的2pz轨道重叠形成三中心四电子的大π键。臭氧分子可以结合一个电子形成臭氧根离子(O3-),所形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型臭氧化合物。臭氧分子也可以形成臭氧链-O-O-O-,构成共价型臭氧化物,如O3F2。工业上,用干燥的空气或氧气,采用5-25kv的交流电压进行无声放电制取,用空气做氧源时会衍生出大量氮氧化合气体。目前最先进的臭氧制备方法为高能量紫外线光解空气而对应生成纯净的臭氧。另外,在低温下电解稀硫酸,或将液体氧气加热都可制得臭氧。大自然很容易产生臭氧,在打雷闪电时会产生几十万伏的高压电,电离空气及有机物形成臭氧。臭氧能于短时间内将空气中的浮游细菌消灭,并能中和、分解毒气,去除恶臭。臭氧作为一种常温下的气态强氧化剂,能迅速弥漫到整个灭菌空间,灭菌不留死角,杀菌更彻底。因此臭氧可用于净化空气及饮用水、杀菌、处理工业废物和作为漂白剂。在一些游泳池以臭氧取代氯气做为消毒用途。三聚体的三过氧化三丙酮分解也可以产生臭氧,但反应较为剧烈,不宜使用:臭氧的灭菌原理:灭菌过程属生物化学氧化反应。臭氧能对细菌的细胞体直接氧化,即破坏其DNA而达到抑制的效果,对病毒的RNA亦有破坏作用;对各种毒素具有一定的氧化作用,降低其毒性。臭氧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过量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它主要是刺激和损害深部呼吸道,并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对眼睛有轻度的刺激作用。当大气中臭氧浓度为0.1mg/m3时,可引起鼻和喉头粘膜的刺激;臭氧浓度在0.1-0.2mg/m3时,引起哮喘发作,导致上呼吸道疾病恶化,同时刺激眼睛,使视觉敏感度和视力降低。臭氧浓度在2mg/m3以上可引起头痛、胸痛、思维能力下降,严重时可导致肺气肿和肺水肿。此外,臭氧还会阻碍血液输氧功能,造成组织缺氧;使甲状腺功能受损、骨骼钙化,还可引起潜在性的全身影响,如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损害某些酶的活性和产生溶血反应。臭氧超过一定浓度,除对人体有一定毒害外,对某些植物生长也有一定危害。臭氧还可以使橡胶制品变脆和产生裂纹。臭氧对人体也有致畸性,母亲孕期接触臭氧可导致新生儿睑裂狭小发生率增多。氧原子 O氧2 (单线态和三线态) O2氧3(臭氧) O3氧4 O4氧8(固氧) O8

相关

  • 义膜性喉炎哮吼(Croup),又称咽喉气管支气管炎(laryngotracheobronchitis)为一种呼吸道感染症,通常是由病毒感染所诱发。感染会引致气管内肿胀,并影响正常呼吸,而导致咳嗽会类似狗吠声,其他症状
  • 物理治疗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物理治疗(英语:physical therapy,或作phy
  • 儿童医学小儿科(或称儿科)是现代医学的一个分支,专门医疗患病的婴儿、儿童及青少年。最大的年龄通常至青春期。一个受到这方面知识专门训练的医生被称作儿科医生。
  • 红斑性狼疮红斑狼疮(Lupus erythematosus)为一系列自体免疫性疾病的统称,即免疫系统非正常地攻击自身正常组织。症状可能会发生于全身各处,包含关节、皮肤、肾、血球、心脏,以及肺。最常见
  • 诊断诊断,在医学意义上指对人体生理或精神疾病及其病理原因所作的判断。作出这种判断一般需要的的资料有:医生等专业人员根据症状、病史(包括家庭病史)、病历及医疗检查结果等。其概
  • 细胞细胞(英语:Cell)旧称䏭,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是除了病毒之外所有具有完整生命力的生物的最小单位,也经常被称为生命的积木(病毒仅由DNA/RNA组成,并由蛋白质和脂肪包裹
  •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界(Kingdom)是生物科学分类法中最高的类别。一开始人只将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界,微生物被发现后,也长时期被分入动物或植物界:好动的微生物被分入动物界,有色素
  • 细菌性痢疾志贺杆菌病(Shigellosis),也称为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细菌性痢疾,是一种传染病,因为摄食了遭志贺氏菌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引发食物中毒。特征是出血性腹泻。志贺氏菌是一
  • 排异反应移植排斥(英语:transplant rejection)是器官移植后的器官并不被受移植者身体接受的情况。一般来说这是因为免疫系统将移植器官视为异物,如同攻击病毒或细菌一样攻击移植器官所引
  • 胰腺癌胰腺癌(英语:pancreatic cancer)是指胰腺细胞发生癌变而产生的肿瘤,这些肿瘤细胞具有侵犯其他组织的能力。胰腺的癌症可分为许多类型,最常见的是胰腺腺癌(pancreatic adenocarci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