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臭氧
✍ dations ◷ 2025-02-23 06:47:48 #臭氧
0.001962g/cm3(25 ℃)氧气臭氧(分子式为O3)是氧气(O2)的同素异形体,在常温下,它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无色气体。英文臭氧(Ozone)一词源自希腊语ozon,意为“嗅”。臭氧主要存在于距地球表面20公里的平流层下部的臭氧层中,含量约50ppm。它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短波紫外线,防止其到达地球。O2经紫外光照射而得。在大气层中,氧分子因高能量的辐射而分解为氧原子(O),而氧原子与另一氧分子结合,即生成臭氧。臭氧又会与氧原子、氯或其他游离性物质反应而分解消失,由于这种反复不断的生成和消失,乃能使臭氧含量维持在一定的均衡状态,而大气中约有90%的臭氧存在于离地面15到50公里之间的区域,也就是平流层,在平流层的较低层,即离地面20到30公里处,为臭氧浓度最高之区域,是为臭氧层,臭氧层具有吸收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紫外线,以屏蔽地球表面生物,不受紫外线侵害之功能,可解自由基,令生物RNA和DNA断裂。1785年,德国人在使用电机时,发现在电机放电时产生一种异味。1840年德国科学家克里斯蒂安·弗雷德日将它确定为臭氧。臭氧是一种淡蓝色气体,微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或碳氟化合物而显蓝色。在-112℃凝结成深蓝色的液体因为气态和液态的臭氧容易发生爆炸。温度低于-193℃,臭氧会形成紫黑色固体。大多数人都可以嗅到有点类似氯刺鼻的气味。暴露在0.1-1 ppm的臭氧会产生头痛,眼睛灼热,刺激呼吸道。即使空气中有低浓度的臭氧,也会破坏有机材料,如橡胶、塑料,及动物的肺部组织。臭氧是抗磁性的,这意味着它的电子都是成对的。臭氧具有等腰三角形结构,含有一个3中心4电子离域π键,三个氧原子分别位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顶角为116.79度,密度约为氧气的1.5倍,其沸点和凝固点均高于氧。臭氧液态呈蓝色,固态呈紫色。它与氧气不同,带明显令人恶心的气味,但低浓度的臭氧闻起来就像下过雨后出门闻到的“新鲜空气”的那种气味,十分怡人。臭氧反应活性强,极易分解,很不稳定,在常温下会逐渐分解为氧气,其性质比氧活泼,比重为一般空气的1.7倍。臭氧会因光、热、水分、金属、金属氧化物以及其他的触媒而加速分解为氧。它不溶于液态氧等。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常温下可将银氧化成氧化银,将硫化铅氧化成硫酸铅。臭氧可使许多有机色素褪色,对橡胶和纤维破坏性很大,很容易氧化有机不饱和化合物。臭氧在冰中极为稳定,其半衰期为2000年。臭氧可利用碘化钾来检验。O
3
+
2
I
−
+
H
2
O
⟶
I
2
+
O
2
+
2
OH
−
{displaystyle {ce {O3 +2I^- +H2O-> I2 + O2 + 2OH-}}}臭氧能迅速且定量地氧化I-成I2,此反应也可以用来测定O3的含量。臭氧能氧化CN-故常被用来处理电镀工业中的含氰废水 :O
3
+
CN
−
⟶
OCN
−
+
O
2
{displaystyle {ce {O3 +CN^- -> OCN- +O2}}}2
OCN
−
+
2
O
3
⟶
2
CO
2
+
N
2
+
2
O
2
{displaystyle {ce {2OCN- + 2O3 ->2CO2 +N2 +2O2}}}由于它的强氧化性,亦可用于消毒杀菌剂。臭氧分子的共振式臭氧分子呈弯曲形对称结构。中心原子采取sp²杂化(混成),两个杂化轨道与其他两个氧原子形成两根σ键,另一杂化轨道容纳孤对电子,除此之外,互相平行的2pz轨道重叠形成三中心四电子的大π键。臭氧分子可以结合一个电子形成臭氧根离子(O3-),所形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型臭氧化合物。臭氧分子也可以形成臭氧链-O-O-O-,构成共价型臭氧化物,如O3F2。工业上,用干燥的空气或氧气,采用5-25kv的交流电压进行无声放电制取,用空气做氧源时会衍生出大量氮氧化合气体。目前最先进的臭氧制备方法为高能量紫外线光解空气而对应生成纯净的臭氧。另外,在低温下电解稀硫酸,或将液体氧气加热都可制得臭氧。大自然很容易产生臭氧,在打雷闪电时会产生几十万伏的高压电,电离空气及有机物形成臭氧。臭氧能于短时间内将空气中的浮游细菌消灭,并能中和、分解毒气,去除恶臭。臭氧作为一种常温下的气态强氧化剂,能迅速弥漫到整个灭菌空间,灭菌不留死角,杀菌更彻底。因此臭氧可用于净化空气及饮用水、杀菌、处理工业废物和作为漂白剂。在一些游泳池以臭氧取代氯气做为消毒用途。三聚体的三过氧化三丙酮分解也可以产生臭氧,但反应较为剧烈,不宜使用:臭氧的灭菌原理:灭菌过程属生物化学氧化反应。臭氧能对细菌的细胞体直接氧化,即破坏其DNA而达到抑制的效果,对病毒的RNA亦有破坏作用;对各种毒素具有一定的氧化作用,降低其毒性。臭氧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过量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它主要是刺激和损害深部呼吸道,并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对眼睛有轻度的刺激作用。当大气中臭氧浓度为0.1mg/m3时,可引起鼻和喉头粘膜的刺激;臭氧浓度在0.1-0.2mg/m3时,引起哮喘发作,导致上呼吸道疾病恶化,同时刺激眼睛,使视觉敏感度和视力降低。臭氧浓度在2mg/m3以上可引起头痛、胸痛、思维能力下降,严重时可导致肺气肿和肺水肿。此外,臭氧还会阻碍血液输氧功能,造成组织缺氧;使甲状腺功能受损、骨骼钙化,还可引起潜在性的全身影响,如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损害某些酶的活性和产生溶血反应。臭氧超过一定浓度,除对人体有一定毒害外,对某些植物生长也有一定危害。臭氧还可以使橡胶制品变脆和产生裂纹。臭氧对人体也有致畸性,母亲孕期接触臭氧可导致新生儿睑裂狭小发生率增多。氧原子 O氧2 (单线态和三线态) O2氧3(臭氧) O3氧4 O4氧8(固氧) O8
相关
- 鼻子鼻,又称鼻子,是陆上动物呼吸的器官,属呼吸系统一部分,也是许多哺乳类动物感应嗅觉的器官。鼻一般在动物的头部,可能是隆起,鼻对体外的开口叫作鼻孔,鼻孔让空气进入鼻腔内,两孔气流速
- 亲缘分支分类法支序分类学(英语:Cladistics)又称亲缘分支分类学,是一种生物分类的哲学,其指只依据演化树分支的顺序,而不参考形态上的相似性来排列物种。此一学派的主要贡献者一般认为是德国昆虫
- 中国饮食 - æœé¥° - å»ºç‘ - 文物 - 节日 - 教育 ç§‘å¦ - äº”æœ¯ï¼ˆåŒ»å¦ - 术数) - æ
- 弗雷德里克·图尔特弗雷德里克·威廉·图尔特 FRS(Frederick William Twort,1877年–1950年)是一位英格兰细菌学家,他在1915年发现了噬菌体。 他曾在圣托马斯医院研究医学,是布朗动物研究所(Brown In
- 翻译翻译(英语:Translation),是蛋白质生物合成(基因表达中的一部分,基因表达还包括转录)过程中的第一步。翻译是根据遗传密码的中心法则,将成熟的信使RNA分子(由DNA通过转录而生成)中“碱
- NARA美国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英语: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缩写:NARA)是美国政府独立机构,负责收存所有美国官方历史记录。并负责发布国会法案、总统文告和行
- 头孢哌酮头孢哌酮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由辉瑞公司以Cefobid的名义销售 。 它是少数能有效治假单胞菌属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头孢菌素抗生素之一。该药于1974年获得专利,并于
- 拉丁文拉丁语(拉丁语:lingua latīna,IPA:),是印欧语系的意大利语族语言,于古罗马广泛使用,至少可追溯至罗马帝国的奥古斯都皇帝时期,当时所使用的书面语称为“古典拉丁语”。拉丁语是最早
- 减轻体重体重下降(Weight loss)在医学、健康或是体适能领域中,是指人体体重的下降,可能是因为体液的减少、体脂肪或脂肪组织的减少,也有可能是净体重(lean mass,无脂肪体重,是指骨骼矿物质、
- 细支气管小支气管是空气由鼻或口到肺的肺气泡之间的通道,而分支下层不再包含软骨或腺体。小支气管是支气管的分支。小支气管具有微丝血管。Template:Lower respiratory system an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