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腔

✍ dations ◷ 2025-11-28 06:28:25 #共振腔
共振腔是指特定波长的波在长度固定的腔体内共振。在共振腔内的共振现象拥有较好的振幅。因为腔体的两端是共振的节点,所以波共振时,腔体长度必须为半波长的整数倍。种类有环形共振腔、波动维电磁波的光学共振腔、微波共振腔……等等。光学共振腔是激光组成的三元素之一,可以依照反射面的存在与否分为开腔与闭腔两种。共振腔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让增益介质实现了布居数反转后,可以做为光放大器(Gain amplifier),透过共振腔可收集放大后之讯号,形成一震荡器(oscillator)。激光共振腔的种类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种为平行平面腔由两个平行平面反射镜组成,光学上称为法布里-博罗光共振腔(Fabry–Perot resonator),简称为F - P腔,多用于固态激光系统。第二种为双凹腔由两个凹面反射镜组成,其中一种个特殊而常用的形式是共焦腔(confocal),由两个曲率半径相同的凹面反射镜组成,且两镜间距离等于曲率半径,两镜面与焦点重合,共焦腔衍射损耗小,调整容易。第三种为平凹腔由一个平面反射镜和一个凹面反射镜组成,其中一种特殊而常用的形式是半共焦腔,相当于共焦腔的一半。而共振腔的稳定性条件是要获得激光系统的稳定输出,需使离轴光线能在腔内往返任意多次而不会跑出腔外,此为共振腔达到稳定性条件。常用g参数来描述激光共振腔的性质。共振腔的g参数定义为(以两面镜子构成的共振腔为例):g 1 = 1 − L r 1 {displaystyle g_{1}=1-{frac {L}{r_{1}}}} , g 2 = 1 − L r 2 {displaystyle g_{2}=1-{frac {L}{r_{2}}}} 。其中 L {displaystyle L} 为谐振腔长度,即两面镜子的光心间距; r 1 , r 2 {displaystyle {r_{1}},{r_{2}}} 分别为两面镜子的曲率半径。所以共振腔的稳定性条件为两者系数相乘要大于等于零且小于等于一。即:0 ≤ g 1 g 2 ≤ 1 {displaystyle {0}leq {g_{1}g_{2}}leq {1}} 。共振腔也可与二极管激光形成外腔式激光二极管(External-cavity diode laser, ECDL),有三大功能像是借由光回馈来改变激光的输出线宽特性并可选择光回馈量导致线宽变窄甚至可产生可调且稳定的外腔二极管激光。而外腔的形成方法可由光栅、光纤光栅、微球来形成。

相关

  •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界(Kingdom)是生物科学分类法中最高的类别。一开始人只将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界,微生物被发现后,也长时期被分入动物或植物界:好动的微生物被分入动物界,有色素
  • 定义谬误定义谬误是泛指一系列因定义不当造成的推理问题。探讨定义,尤其是词法定义时,必须考虑其是否恰当。恰当的词法定义,其被定义项与定义项必须等值,如有东西符合定义项却不符合被定
  • 家庭圈子私人领域(英语:private sphere),是一个哲学与社会学概念,与公共领域相对,是指个体享有免于政府和其他社会团体的干扰的某一社会生活领域。公共领域理论认为,在资产阶级模型中,私人领
  • SAMPA音标字母评估法(SAMPA)是一种电脑可读的音标符号,它是以国际音标为基础,并且只使用7位元ASCII中的可打印符号。这种转写法是源自欧洲共同体为六种欧洲语言,于1980年代展开的欧洲
  • 世界林业大会世界林业大会(英文:World Forestry Congress,WFC)或称世界森林大会,为国际性的林业学术研讨会,是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林业研讨会,主办单位为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林业部与各
  • 自杀论《自杀论:社会学的研究》(法语:Le Suicide : Étude de Sociologie),为爱米尔·涂尔干的一部巨著。该书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自杀的动因及分类。涂尔干着手进行研究自杀的人们的特
  • 威廉·皮克威廉·皮克(Wilhelm Pieck;1876年1月3日-1960年9月7日),东德共产主义政治家,曾任德国统一社会党主席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统。威廉·皮克1876年出生于古本的一个贫苦工人家庭,当过
  • 李查维尼波罗国(尼泊尔语:लिच्छवी वंश,转写:Licchavī vanśa,直译“离车毗王朝”)是尼泊尔第一个有明文记录王朝,从约公元400年存续至750年,由离车族(英语:Licchavi (clan))(Liccha
  • 鹤山鹤山市(官方音译:Heshan,传统外文:Hokshan)是中国广东省江门市下辖县级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与佛山市南海区、顺德区隔西江相望,因市内有山形似仙鹤而得名。鹤山的地理
  • 威悉演习行动威瑟演习作战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向挪威和丹麦发起的袭击行动,德军代号为威瑟演习作战(德语:Weserübung),意即“威悉河演习”。纳粹德国在1940年4月9日当地时间4时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