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草原狐
✍ dations ◷ 2025-10-23 01:13:33 #草原狐(<i>V. velox</i>)
草原狐(英语:Swift Fox;学名:Vulpes velox),是一种小型的棕黄色狐狸,主要栖息在北美洲的西部草原,如科罗拉多州、新墨西哥州和得克萨斯州。它们也栖息在加拿大的曼尼托巴省、萨斯喀彻温省和阿尔伯塔省——它们曾一度被学者认为已在这些地方灭绝。草原狐与北美狐(kit Fox)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两个物种通常认为是同一个狐狸亚种,因为在它们共同居住的地方经常出现两个物种的杂交。草原狐有黑色、浅灰色或黄褐色的皮毛,颈部、胸部和腹部由白色到浅黄,尾巴是黑色的,嘴部有黑色的斑点,耳朵明显地大。高大约有30cm,长大约79厘米(从头顶到尾尖),大小相当于一只家猫,重5到7磅(1磅等于0.4536千克)。雄性和雌性草原狐的外表差不多,但雄性相对大一点。草原狐主要生活在北美的短草草原(short-grass prairies)以及沙漠地区。和很多犬科动物一样,草原狐也是一种杂食动物,进食草和水果,以及小型哺乳动物、腐肉和昆虫。野生草原狐的寿命一般为3到6年,不过被俘后它们有可能活到 14年。它们每年繁殖一次,由于生活区域的不同,繁殖时间也出现差异,一般为为每年的12月到下一年的3月。幼狐出生于3月到5月中旬,母狐可以在任何地方生下她们的孩子。6至7周岁后,幼狐开始断奶。它们只会在夜间行动,白天只是在洞穴中。草原狐比其他北美犬科动物更加依赖洞穴,因为它们需要用来躲避食肉动物——这些洞穴通常有2到4米长。草原狐奔跑很快,时速超过31英里(50公里/小时)。郊狼是它们的主要天敌,其他天敌有括獾、鹫、山猫等。在遗传基因上,草原狐与北美狐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它们生存的地理范围不同,历史上这两种生物一直被视为同一物种。北美狐比草原狐略小,而且前者有着一个窄长的鼻子。然而,在它们共同的生存地区发现的杂交品种,使一些哺乳动物学家将它们划分为同一个物种的两个不同的亚种,一般都将它们统称为“Vulpes velox”。来自于分子遗传学的证据并不充分,但其中一些信息被用来研究它们之间分离开来的物种。
相关
- 反义单链RNA病毒核糖核酸病毒(英语:RNA virus),又称R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为RNA,这些核糖核酸通常是单链RNA(ssRNA),但是也可能是双链RNA(dsRNA)。由RNA病毒感染造成的著名人类疾病包括艾滋病(AIDS)、埃博
- 麝猫麝猫(civet),又名麝香猫,是灵猫科的大部分物种。它们的身体细小及柔软,大部分栖息在树上。一般外表像猫,但鼻端较长及甚至是尖的,有点像水獭或獴。麝猫的长度不一,不计算尾巴约有0
- 说话带鼻音鼻音是一种带有鼻腔共鸣的人声。鼻音可能由疾病造成或是与生俱来的一种特色。鼻音可分为低度鼻音(hypo-nasal)跟高度鼻音(hyper-nasal)。说话时带着低度鼻音或称为去鼻音化(英语:d
- 刺柏欧刺柏(学名:Juniperus communis)是一种小灌木,是柏科刺柏属的植物。分布于欧洲、北非、北美以及中国大陆的南京、上海、青岛、杭州等地,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和亚洲的桧树亲缘
- 佛尔递降反应佛尔递降反应(Wohl递降反应、Wohl递降法)是糖化学中使醛糖碳链缩短的常用反应之一,由阿尔弗雷德·佛尔(Alfred Wohl)于1893年发现。该反应的一个改进方法是用糖类与羟胺和甲醇钠
- 地质图地质图是一种反映某一地区地壳表层的地质构造特征的图件,内容包括各种地质体(地层、岩体、矿床)及地质现象(断层、褶皱等)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这些内容按一定的比例尺和图例垂直投
- 苗语苗语是苗族人语言的统称,属于苗瑶语族的苗语支。分布在中国的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以及越南、老挝、泰国、美国等国。苗语可以分为湘西(100万人)、黔东(210万人)和川黔滇(30
- 西南政法学院坐标:29°39′51″N 106°35′21″E / 29.66417°N 106.58917°E / 29.66417; 106.58917中国重庆市 新校区:渝北区宝圣大道301号 老校区:西南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主,法学、
- 积极自由积极自由(英语:Positive liberty)是指拥有能满足一个人自身潜能的能力和资源,与消极自由,也即从外部约束中解放出来的自由相对。积极自由的概念往往也包括从内部约束中解放出来的
- 美洲水鼬属15美洲水鼬(学名:Neovison vison,英语:American mink)是鼬科的一个半水栖物种,原产自北美洲,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其分布范围已经扩张至欧洲、南美洲的诸多地区。由于分布范围较广,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