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菊糖苷

✍ dations ◷ 2025-11-09 08:38:20 #甜菊糖苷
甜菊糖(英语:Stevioside, Stevia),又称甜菊素、甜菊糖苷、甜菊萃,一种糖苷,1931年,由法国科学家从菊科草本植物甜叶菊(或称甜菊叶)中提炼出。可作为甜味剂使用,而南美洲使用甜叶菊作为药草和代糖已经有几百年历史。它具有高甜度、低热能的特点,其甜度是蔗糖的200-300倍,热值仅为蔗糖的1/300。甜菊糖是一种源自于南美的天然甜味素,同时也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其对热稳定且不引起血糖波动的特性,让它常被作为一种食品甜味剂来使用。甜菊糖已经获得多数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批准,例如美国、澳洲、新西兰、中国、韩国及日本等地。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也已经确认甜菊糖之安全性,正在加快修例,批准甜菊糖在日常食品中使用。1994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因为未有充份证据证实甜菊糖可以安全食用,而且接获举报,投诉天然草本茶未经许可就使用了甜菊糖草,而禁止使用甜菊糖,并称之为“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不过,现在美国FDA已经将甜菊糖定为GRAS(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广泛地被认为安全),即是已经满足食品中的最高规格,可以按照安全标准量食用及添加。世界卫生组织报告 (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 Report )以及欧洲食品安全中心(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指出,提出怀疑甜菊糖安全性的报告中测试的物质内容不详,并认定并非正常甜菊糖含有的物质。在多年反复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将正常甜菊糖使用量加大至500至1,000倍,也尚未获得一个对健康有负面影响的结果,致癌一说尚未得到更有效的实验证明。甜菊糖在中国、日本及拉丁美洲有较多应用,其中甜菊糖占日本本土原料糖市场大概40%。部分软性饮料厂商,如可口可乐也推出以甜菊糖调味的饮料。

相关

  • 干癣干癣(英语:psoriasis,/soʊˈraɪ.əsᵻs/,学名为银屑病,又称“白疕”或“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皮肤疾病,主要特色是在身上出现一块一块异常的皮肤。通常,这些块状皮肤异常会发红、发
  • 扩散作用扩散作用是一个基于分子热运动的输运现象,是分子通过布朗运动从高浓度区域(或高化势)向低浓度区域(或低化势)的运输的过程。它是趋向于热平衡态的驰豫过程,是熵驱动的过程。菲
  • 手腕腕(拉丁语:Articulatio radiocarpea;德语:Handgelenk;英语:Wrist)即是指手腕,为手掌与手臂连接的地方,在做运动前最好先运动手腕,因为手腕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手腕经常被用来戴手表、手
  • 氟硝西泮氟硝西泮(学名:Flunitrazepam、或称FM2、罗眠乐、氟硝安定、氟硝基安定、氟甲硝安定、十字架、十字仔),由罗氏药厂制造,取它们的成分Flunitrazepam的首尾字母加原剂型每锭两毫克
  • 州旗俄勒冈州州旗在1925年4月15日正式采用。亚拉巴马州 阿拉斯加州 亚利桑那州 阿肯色州 加利福尼亚州 科罗拉多州 康乃狄克州 特拉华州 佛罗里达州 佐治亚州夏威夷州 爱达荷州
  • 第五共和国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法语:Cinquième République / 5e République)是法国现行共和政体制度的政权,在1958年10月4日由夏尔·戴高乐主导的法国第五共和宪法施行后建立。相较于第四
  • 脊椎动物亚门见内文脊椎动物亚门(学名:Vertebrata;拉丁文词根“vertebra”意为脊椎骨),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下的一个亚门。目前所知最早的脊椎动物是中国云南省昆明发现的丰娇昆明鱼,距今约5.2
  • 白氏树蛙白氏树蛙(学名:Litoria caerulea),别称老爷树蛙、绿雨滨蛙,是一种原产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的树蛙,后被引入至美国和新西兰。白氏树蛙属雨滨蛙属(Litoria),它在生理学分类上很接近
  • 邹世昌邹世昌(1931年7月27日-)是一位中国材料科学家。原籍江苏太仓,生于上海。1952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冶金工程系。1958年获苏联莫斯科有色金属学院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
  • 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血管紧张素受体(英语:angiotensin receptors)是以血管紧张素作为配体的G蛋白偶联受体。它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管紧张素受体主要包括1型受体(angiotensin 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