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速度

✍ dations ◷ 2025-07-04 15:11:32 #闵可夫斯基时空,相对论,物理量

四维速度(英语:Four-velocity)是指物理学中,特别是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中,一个物体的四维速度是取代经典意义上的速度(三维矢量)的四维矢量(四维时空中的矢量)。选取四维速度的原因是四维速度在洛伦兹变换下是协变的,而三维速度不是;换句话说,这么选取可以使光速在任意惯性系下保持不变。

相对论理论中一个事件是在四维时空内的坐标描述的,一个物体在时空中运动产生的轨迹曲线是通过固有时这个参数实现参数化的,而这条曲线称作世界线。四维速度是一维时间与三维空间坐标对固有时的改变率所构成的矢量,同时也是世界线的切向矢量。

作为比较,在经典力学中事件是通过它们在每一时刻上在三维空间中的坐标描述的,它们在三维空间中的轨迹是通过时间这个参数实现参数化的。经典速度是三维空间坐标对时间的改变率所构成的矢量,同时也是轨迹的切向矢量。

在狭义相对论的框架中,四维速度的大小(模)总是和光速的大小相等。

在经典力学中一个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路径由其在三维空间中的坐标函数 x i ( t ) , i { 1 , 2 , 3 } {\displaystyle x^{i}(t),\;i\in \{1,2,3\}} = i:

这里我们使用到经典力学中的速度定义:

因此四维速度 U {\displaystyle U} 及经典速度u的关系为

四维加速度定义为四维速度对固有时的微分:

因为 U μ U μ = c 2 {\displaystyle U^{\mu }U_{\mu }=-c^{2}\,} 为常数,所以它微分为0:

因此得到以下四维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在一个静止参考系中, γ = 1 {\displaystyle \gamma =1} 并且 u = 0 {\displaystyle \mathbf {u} =0} ,因而四维速度为 U = ( c , 0 , 0 , 0 ) {\displaystyle U=(c,0,0,0)\,} ,这正是在四维时空中的时间方向上运动的含义。

注意到虽然仅仅在狭义相对论的框架下,四维速度的模总等于光速;但不论是狭义相对论还是广义相对论,它总具有下面的性质:

这是一个类时或零性的粒子轨迹必须满足的属性。

相关

  • 大型强子对撞机坐标:46°14′N 06°03′E / 46.233°N 6.050°E / 46.233; 6.050大型强子对撞机(英语:Large Hadron Collider,缩写:LHC)是一座位于瑞士日内瓦近郊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对撞型粒子加
  • 木麻黄木麻黄(学名: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为木麻黄科木麻黄属的植物。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灰绿色小枝细软,颇似针叶,多节,每节有极退化的苞片状叶6-8枚;初夏开花,雌雄同株或异株;球形果
  • 锋面锋(英语:frontal surface)是指冷暖气流相遇所形成的一个面,是为冷暖气团交界面,通常也会伴随低压槽。锋面为中尺度系统。锋面依照性质分为四种,为别为冷锋、暖锋、滞留锋(或静止锋)
  • 刘完素刘完素(12世纪约1100年-1180年),字守真,自号通元处士,河间(今河北河间市)人,世称刘河间。金元四大医学家之一,研究五运六气,为“寒凉派”的创始人。发挥《内经》理论,提倡火热论,并重视针
  • 营造亩营造亩为面积单位1营造亩=614.40平方米=6.1440公亩=0.06144公顷=0.000614平方公里=0.9216市亩=185.856日坪=6.19520日亩=0.06238台湾甲=0.15203英亩=0.15182美亩
  • 明正天皇明正天皇(1624年1月9日-1696年12月4日,在位期间:1629年12月22日-1643年11月14日),为后水尾天皇第二皇女,母亲中宫德川和子。讳兴子,幼名女一宫。元和九年十一月初十日(1623年12月4日),兴
  • 鼠科鼠科(学名:Muridae),哺乳纲啮齿目的一科,包括家鼠、旅鼠、田鼠、草原兔尾鼠)等之许多常见动物,原产于亚洲、欧洲、非洲、澳洲等广大地区,现在则已遍布地球每个角落。共分为四个亚科,
  • 茶平战役大韩民国国军越南人民军美国等国正式介入之后美国撤出至南越灭亡茶平战斗(英语:Battle of Trà Bình;朝鲜语:짜빈동 전투/짜빈동戰鬪),在越南称作“光盛战役”(越南语:Trận Quang T
  • dBZdBZ是一个与特定参数Z值来描述雷达反射率之比例的单位,与分贝类似,为对数无量纲量,主要用于描述雷达回波的强度,尤其是气象雷达用于度量大气中特定区域的降水粒子(雨、雪、冰雹等
  • 林杞埔事件林杞埔事件,又称竹林事件,为发生于台湾日治时期的抗日事件。台湾总督府把嘉义、林杞埔(今南投竹山)、斗六等15,000甲的竹林划归为“模范竹林”,强行收归为国有地,并由日本三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