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的父亲

✍ dations ◷ 2025-08-14 10:18:45 #苏联电影作品,格鲁吉亚电影,1964年电影,黑白电影,俄语电影,格鲁吉亚语电影,苏德战争电影

《士兵的父亲》(格鲁吉亚语:ჯარისკაცის მამა,又译《士兵之父》、《一个士兵的父亲》),是一部在1964年上映的苏联格鲁吉亚黑白电影,由列瓦兹·奇赫伊泽(英语:Revaz Chkheidze)执导,讲述一名格鲁吉亚老人到前线寻子、自己其后也加入部队的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期间,来自苏联格鲁吉亚的年迈葡萄种植者格奥尔吉·马哈拉什维利(谢尔戈·扎卡里阿泽(英语:Sergo Zakariadze)饰)离开村庄,远赴前线,寻找受伤的军人儿子。在寻子过程中,马哈拉什维利目睹了战争带来的暴力和惊恐,令这名完全不喜欢战争的老人决定加入苏联红军,跟随部队一路上柏林,与纳粹德国作战。但是,马哈拉什维利一向务农为生,其行为举止与其他士兵不同,又忽略战争的实际情况;例如,他曾因苏军坦克车快要夷平一座葡萄园而感到激愤,并出手阻止。最终,马哈拉什维利找到了垂死的儿子,他默默把儿子拥在怀里。

被视为反战电影的《士兵的父亲》取得了巨大成功,并成为票房大热,在1964年共售出了2,380万张电影门票,被认为是1965年最杰出的苏联电影、以及其中一部历来最伟大的格鲁吉亚电影。此电影分别在科克电影节(英语:Cork Film Festival)、旧金山国际电影节(英语: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塞萨洛尼基国际电影节等电影节获奖,而饰演马哈拉什维利的演员扎卡里阿泽亦在第4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英语:4th Moscow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赢得最佳男演员奖。

扎卡里阿泽的演出在苏联国内大受赞赏,亦获得东德媒体的正面评价,当地有不少报导把他视为艺术和人类伟大的理想范例。《北德最新消息(英语:Norddeutsche Neueste Nachrichten)》赞扬扎卡里阿泽充满创意和想像力,且不会藉迎合大众口味来搏取好感;《新德意志报》亦形容,扎卡里阿泽饰演的主角马哈拉什维利是一名“非英雄主义的英雄”。

虽然《士兵的父亲》获得普遍的正面评价,但此电影的风格经常被批评为拘泥传统。美国《纽约时报》电影评论员霍华德·汤普森(英语:Howard Thompson (film critic))批评此电影的高潮造作而太可预测,但对马哈拉什维利阻止坦克车夷平葡萄园、把垂死的儿子拥在怀里这两个场景持正面评价。

2012年,有好莱坞制片厂为原是黑白电影的《士兵的父亲》制作彩色版本;执导此电影的列瓦兹·奇赫伊泽(英语:Revaz Chkheidze)起初不认同这个做法,认为这样会令电影失去它原有的美丽,但在观看多个转为彩色的镜头后回心转意。电影的彩色版本于翌年5月在俄罗斯电视频道第一频道上首次放映。

2014年,格鲁吉亚国家剧场、音乐、电影和编舞博物馆(英语:Georgian State Museum of Theatre, Music, Cinema and Choreography)在当地文化部门(英语:Ministry of Culture and Monument Protection of Georgia)支持下举办《士兵的父亲》上映50周年纪念活动,并把导演奇赫伊泽的手印和签名加到博物馆的“不朽人物拱门”中。

相关

  • b义/b链(英语:Sense,也称股)在分子生物学中指一段核酸分子(如RNA与DNA)及其互补序列在指定氨基酸序列中的作用性质。例如,若RNA可以直接合成蛋白质,则该段RNA为正链;反之,若RNA需要先进行转
  • 发音部位调音部位(英语:Place of articulation,簡稱POA),也称调音位置、发音部位、发音位置,在语音学上指的是辅音发音时,口腔或者咽腔中受到阻碍的位置。人类透过下列的方法来发出声音:被动
  • 方以智方以智像方以智(1611年-1671年11月9日),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别号龙眠愚者,出家后改名大智,字无可,别号弘智,人称药地和尚。直隶桐城县(今安徽省桐城市)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思想家
  • 爱荷华号战舰坐标:33°44′29.81″N 118°16′39.12″W / 33.7416139°N 118.2775333°W / 33.7416139; -118.2775333衣阿华号战列舰(舷号BB-61)是一艘隶属于美国海军的战列舰,为衣阿华级战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英语: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缩写:ICP)是一种通过随时间变化的磁场电磁感应产生电流作为能量来源的等离子体源。如图2,总共有三种不同的ICP供能装置。 ICP
  • 八旗通志初集八旗通志初集,是中国清朝官方编纂的满族史书,是代关于八旗制度的重要志书。编辑时有汉文、满文两个版本,最初命名为《八旗通志》。八旗制度是清代满族特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对清王
  • 厌女症厌女症(英语:Misogyny),也称女性贬抑,指的是针对女性的憎恨、厌恶及偏见。细分为:男性对女性的厌恶和女性的自我厌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现出来,包括社会排斥、性别歧视、敌意女性
  • 周公东征周公东征是西周初年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和向东开拓疆土的战争。东征之后,扫灭了殷商贵族残部与周朝宗室内部联合的顽固反抗武力,对周王朝的巩固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周武王
  • 董复亨董复亨(?-?),字太初,元城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直隶丙子乡试。万历二十年,登进士第三甲第一百七十七名,仕至文选司郎中。曾祖父董僎;祖父董丈;父亲董增。
  • 狄玉辉狄玉辉(1114年-12世纪),北宋宋钦宗妃嫔,封正五品才人。1127年,靖康之变金军俘虏宋朝皇室北归,当时狄玉辉周岁13岁,虚岁14岁,钦宗后妃、才人、夫人中最年少者。开封陷落后,狄才人被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