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兹堡协议

✍ dations ◷ 2025-10-02 20:05:09 #译名请求,捷克斯洛伐克,1918年,1918年10月

《匹兹堡协定》,是一份是美国境内的捷克与斯洛伐克侨民社区成员间达成的谅解备忘录。该协定于1918年5月31日完成,以协议地宾州匹兹堡命名的。协议规定了共同签署者建立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家的意图。 1918年10月18日,协议的主要起草者,托马斯·马萨里克宣布捷克斯洛伐克独立。 1918年11月,马萨里克成为捷克斯洛伐克的第一任总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几个月,奥匈帝国即将解体。1918年9月,哈布斯堡帝国被协约国击溃的可能性已经清晰可见。 另一方面,自1860年到1918年,已经有将近一百万名斯洛伐克人和捷克人移居到美国和其他国家。当时,这些移民被登记为奥地利人或匈牙利人(马扎尔人) ,无法准确地反映其文化和种族出身。 在美国境内,捷克和斯洛伐克民族主义团体被允许形成与运作。 1915年10月22日,一战开始后约三个月,美国斯洛伐克联盟(Slovak League of America)和波西米亚-捷克同盟(Bohemian (Czech) National Alliance),在克利夫兰的波西米亚国家厅(英语:Bohemian National Hall (Cleveland, Ohio))签署了《克利夫兰协议》。依据《克利夫兰协议》,签署双方同意共同努力,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建立一个团结和独立的国家。

1918年5月31日,星期五,由托马斯·马萨里克担任主席的捷克斯洛伐克国民议会在美国宾州匹兹堡召开会议。出席者多为兄弟会组织的代表,包括美国斯洛伐克联盟、捷克国家联邦(Czech National Federation)、第一斯洛伐克福音派联盟(First Slovak Evangelical League)与捷克天主教徒协会(Association of Czech Catholics)。 这些组织代表了来自波希米亚、摩拉维亚、斯洛伐克和捷克西利西亚的移民。

协议草拟了以下内容:

1918年10月18日,临时政府在巴黎发表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宣言(英语:Czechoslovak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相关

  • 高胱胺酸尿症高胱氨酸尿症(英语:Homocystinuria)是一种遗传病,其会导致体内堆积甲硫氨酸、高胱氨酸、高半胱氨酸及复合双硫化合物,造成智能不足、骨骼畸型、心脏血管疾病等。此遗传病的发生率
  • Akt/PKBAkt信号通路或者PI3K-Akt信号通路是促进响应胞外信号的信号转导途径。涉及到的核心蛋白是PI3K (磷脂酰肌醇 3-激酶) 和Akt(蛋白激酶B)。一种生长因子的初始刺激引起细胞表面
  • 肥大细胞瘤急性双表型白血病(Acute biphenotypic leukaemia),是一类病发于淋巴和骨髓的白血病。它是未定型类白血病的一个子类。幼淋巴细胞(幼T淋巴细胞白血病)
  • 城市热岛效应热岛效应是一个自1960年代开始,在世界各地大城市所发现的一个地区性气候现象。具体来说,无论从早上到日落以后,城市的气温都比周边地区来得高,并容易产生雾气。这个现象的发现,是
  • 胆色素胆红素(英文:Bilirubin)是胆色素的一种,是人类胆汁的主要色素,呈橙黄色。它是体内血红素的主要代谢产物,有毒性,可对大脑和神经系统引起不可逆的损害,但也有抗氧化剂功能,可以抑制亚
  • 科拉伦斯·佩里科拉伦斯·阿瑟·佩里(英语:Clarence Arthur Perry,1872年-1944年9月6日)是美国城市规划师、社会学家、作家和教育家。他出生在纽约州特拉克斯顿。后来,他在纽约市规划部门工作,成
  • 东海地区东海地方是日本区域划分之一,位于是本州中部临太平洋的一侧。名称来自于五畿七道中的东海道。道北 – 道东 – 道央 – 道南  – 南千岛群岛(争议)注1北东北 – 南东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 或称为 脂小体增生活化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s)在分子生物学的领域里,是一组核受体蛋白 ,具有转录因子的功能,以调控
  • 莉比·特里克特莉斯贝丝·“莉比”·特里克特(英语:Lisbeth "Libby" Trickett,1985年1月28日-),生于昆士兰州汤斯维尔,娘家姓为伦顿(Lenton),2007年结婚后改为夫姓。澳大利亚女子游泳运动员。莉比是
  • 张钟俊张钟俊(1915年9月23日-1995年12月29日),浙江嘉善人,中国自动控制理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九三学社成员。张钟俊1926年就读于嘉兴二中,后又转至上海南洋中学学习,于1930年考入国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