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有生性
✍ dations ◷ 2025-09-18 05:17:36 #有生性
有生性(英语:Animacy)是一种基于名词所指称对象的知觉度和是否有生命等而来的、与语义和语法相关的范畴。有生性对一个语言的语法可产生影响,诸如代词选择、格位标记、语序或哪些动词可用于该名词上等,皆为其可能性所在。有些区分有生性的语言只简单地将物划为有生(animate,像人或动物等)和无生(inanimate,像树、矿物和抽象概念等)两类,其他一些有此分别的语言则对名词的有生性有较为复杂的层级划分。在有此类系统的语言中,一般而言,人称代词的有生层级最高,再来则依序(由高而低)是指称人、动物、植物、自然力量(例如风)、实体物体和抽象事物的名词等。不同的语言在有生层级上的划分可能有所不同,但因目前对人类语言的纪录尚不完全,因此无法对有生层级排序做一个完整的归纳。有生性的区别在诸如墨西哥的托托纳克语(英语:Totonac_languages)和南德内语支诸语言(如西阿帕契语和纳瓦荷语)等语言中,是相当重要的。此些语言的有生性是研究的一个重点。泰米尔语亦有基于有生性的语法性的区别。有鉴于印欧语系中阴性和阳性变化的相似性,因此有理论认为原始印欧语只有两个性别,分别为有生类(animate)和无生类/中性(inanimate/neuter),其中有生类在之后的发展阶段演化为阴性和阳性。有假设认为无生类/中性名词的众数结尾同于集合名词单数结尾,而一些在单数带有集合名词结尾的名词则在之后演变为阴性名词。这现象的踪迹可见于古希腊语,古希腊语的动词单数结尾用于中性众数名词之上;此外,在拉丁语等许多印欧语系语言中,许多中性名词的众数主格、宾格与呼格结尾与阴性名词的单数主格结尾是相若的。如同许多其他德内语支的语言一般,南德内语支的语言在有生性方面有许多的层级,在这些语言中,相当数量的名词其对应的动词形式需根据名词的有生性而做不同的变化。像例如在纳瓦荷语中,名词有生层级可归纳如下(Young & Morgan 1987: 65-66):人类 > 婴儿/大型动物 > 中型动物 > 小型动物 > 自然力量 > 抽象事物一般而言,有生层级最高的名词需置于句子的第一个位置,而有生层级较低的则置于第二个位置,若两个名词处于相同的有生层级,则两个名词皆可置于第一个位置。故下面第(1)句和第(2)句都是正确的。此外yi-这个前缀表明第一个名词是主词,而bi-则表明第二个名词是主词。但对多数的纳瓦荷语使用者而言,句子(3)是错的,因为在此句中,有生层级较低的名词置于有生层级较高的名词之前:若要(语法正确地)表达“小鸟啄了女孩”的这事,有生层级较高的名词需前置,如(4)句所示一般:尽管日语的名词一般没有有生性的标明。但它有两个存在/领属动词,其中一个用于有生名词(常用于人或动物等),而另一个用于无生名词(常用于植物或非生物等),“いる(有时写作“居る”)”用于有生名词;而“ある(表“存在”之意时,有时写作“在る”;表“拥有”之意时,有时写作“有る”)”则用于表存在或被拥有的无生名词等。在此例中,意为“黑猫”有生名词,以主词标记が标明,但没有方位标记和话题标记,这表明了句中指称的对象是不特定的,只是单纯地存在。第二个例子中的句子有一个话题“我”,在此例中,其话题由质词は标明,而有生主词则依旧以主词标记标明,且无方位标记。这表明了话题指称的人事物拥有或持着(主语)所指称的名词。在第三例中,名词以话题(并同时预设地做为动词的主词)标明;而指称方位的词,在此例中为一张椅子,则以质词に标明。这表明了名词是所指者为某特定的、在某特定地点的对象。若名词为石头等表无生物的名词,而非黑猫等表有生物的名词的话,いる会被ある(表领属之意时记作“有る”;表存在或方位之意时记作“在る”)所取代。在有生性有些模糊的例子中,该名词为有生名词或无生名词,取决于说话者的判定,像表机器人之意的词,两种存在动词皆可使用,其中用于有生名词的动词可用以强调其感知能力与人的相似;用于无生名词的动词则可用于强调其非一活物。除此之外,日语在其他的一些方面亦存在着有生性的区别,一般有生名词在日语语法上称为“有情物”;无生名词在日语语法上称为“非情物”。在俄语中,阳性单数名词或阳性、阴性或中性复数动物名词的宾格(第4格)同于属格(第2格);而同性与数的非动物名词,其宾格则同于主格(第1格)。下例中,动物名词брат(意即“(一个)兄弟”)处于主格(第1格);非动物名词кран(意即“起重器”)则处于宾格(第4格):做为对比,在下例中брат处于宾格брата(第4格);而кран处于主格(第1格):此现象亦适用于形容词连系名词的一致性。同样的现象亦见于多数的斯拉夫语族语言中。僧伽罗语的口语中有两个表存在─领属之意动词,其中හිටිනවා hiţinawā / ඉන්නවා innawā 只用于表人或动物等的有生名词之上;而තියෙනවා tiyenawā 则用于非活物、植物和事物等无生名词之上。以下为其范例:在西班牙语中,意即“在”或“到”的介词a亦可用于标明用作直接受词的实体有生名词:此用法是相当标准的用法,且在西班牙语使用区中随处可见。西班牙语的主词人称代词通常可省略,但当人称代词不省略时,它们只用以标明人或拟人化的动物与其他事物。西班牙没有指称无生名词的主词人称代词。西班牙语的直接受词人称代词不区别有生性,且只有第三人称有性别的划分。因此第三人称阴性单数代词la可用以指女人、动物(例如mariposa,意即“蝴蝶”)或事物(例如casa,意即“房子”),只要这些名词的语法性为阴性即可。在人称代词中,有一个趋势是,当所指涉者为有生物时,会使用le而非lo/la来指代。在以下三种状况下,这趋势会更加明显:此用法因地区不同而会有一定的差异。有生性亦可是具有部分作格性的语言作格性/宾格性变换的条件,在这样的语言中,有生性较高的事物较有可能扮演动词中施事者的角色,也因此较倾向以主─宾格的模式来标明其格变化,也就是无标(unmarked)的形式用于施事者,而附标的形式用于受事者和补语中。同样地,有生性较低的事物较有可能扮演受事者的角色,也因此较倾向以作─通格的模式来标明其格变化,也就是无标(unmarked)的形式用于受事者,而附标的形式用于施事者中。有生性的层级,通常会按以下模式由高而低地排列,但并非所有语言都如此:由主─宾格模式转为作─通格模式的点,因语言而益,且在许多状况下,两种模式的使用范围是重叠的,也就是有些在此层级中间点的类别可同时使用主─宾格模式或作─通格模式。在正动-反动语言(direct–inverse language)中,带有及物动词的句子可以正动结构或反动结构表示。其中正动结构用于及物动词主词的有生性或显著性(salience)高于受词的时候;而反动结构用于及物动词受词在这些方面的性质高于主词之时。
相关
- 囊泡囊泡(英语:vesicle)在细胞生物学中指一类指体积相对较小的细胞内囊状构造,这些囊泡外围由至少一层的脂质双层分子膜构成,用来存放、消化或传送物质(例如细胞产物或废物)。液泡(vacuo
- 舌部舌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三十五个(六划的则为第十八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舌部归于六划部首。舌部只以左、下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
- 沙尘暴沙尘暴(英语:Dust storm)为沙暴与尘暴的总称,是一种多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天气现象,由强风刮起干燥地表上的松软沙土和尘埃形成,其导致空气混浊,能见度变低。最近几十年来的沙
- 湖南省儿童铅中毒案湖南省儿童铅中毒案发生于中国湖南省武冈市。因武冈市精炼锰加工厂污染导致数十名农村地区儿童血液中铅含量超标,居民中出现恐慌和愤怒情绪。舆论高度关注中国农村和边远地区
- 中世中世纪(公元5世纪-公元15世纪)是欧洲历史三大传统划分(“古典时代”、“中世纪”和“近现代”)的一个中间时期,始于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的灭亡,终于东罗马帝国(公元1453年)的灭亡,最
- 摩西·门德尔松摩西·门德尔松(德语:Moses Mendelssohn, 1729年9月6日-1786年1月4日)是一位德国犹太哲学家,倡导哈斯卡拉运动(18-19世纪的犹太启蒙运动)。尽管实际上他本人践行犹太教正统派,他通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英语:Institut Pasteur of Shanghai,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于2005年,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市和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共
- 物理化学家物理化学(英语:Physical Chemistry),是一门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物质体系化学行为的原理、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可谓近代化学的原理根基。物理化学家关注于分子如何形成结构、动态变化、
- 记数系统记数系统,或称记数法或数制(numeral system、system of numeration),是使用一组数字符号来表示数的体系。一个理想的记数系统能够:记数系统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分类:在木头、骨头或石
- 语言的起源语言的起源是一个有高度争议性的话题,由于可得到的实证证据的欠缺,许多人认为严肃的学者不应涉足于此问题。1866年,巴黎语言学会(法语:Société de linguistique de Paris)甚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