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质体生物(学名:Archaeplastida)即泛植物,是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包括红藻、绿藻、陆生植物及少量合称为灰胞藻的生物。除了狭义植物以外,这个组的其他生物只具有部分植物特性,例如红藻和灰胞藻没有植物必须的叶绿素b。
在其他的分类方式上本类生物归属于原生生物而非植物。
所有这些生物体的质体(叶绿体等)有两层膜包围,表明了这些生物体是直接内共生蓝菌而进化来的。其他真核生物的质体包有3或4层膜,显示它们是通过内共生绿藻或红藻而获得的质体。这也是本类生物称之为“原始质体”生物的由来。
研究证据表明,红藻、绿藻与陆生植物明确形成了单系群,拥有共同起源。
原始质体生物的细胞缺少中心粒,线粒体具有平的嵴,具有纤维素成分的细胞壁,以淀粉形式存储食物。然而,这些特点也可能被其它真核生物所拥有。
原始质体生物可分为两条进化分支。红藻具有叶绿素a和藻胆蛋白(phycobiliprotein),类似于大多数蓝菌。绿藻与陆生植物被合称为绿色植物,具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但缺少藻胆蛋白。灰胞藻具有典型的蓝菌色素,并且其质体不寻常地有细胞壁,称为蓝小体(cyanelles)。
所有原始质体生物都有质体。其中灰胞藻的质体与蓝菌极为接近,这为内共生理论提供了证据。
大多数原始质体生物的细胞有细胞壁,基本上但不都是由纤维素构成。
细胞组织方式变化很大,从单细胞到群体,或为细胞成串排列组成藻丝状的丝状体,不分枝、假分枝或真分枝,不具鞭毛,不产游动细胞。乃至出现细胞分化的多细胞生命。
最古老的原始质体生物化石发现在北澳大利亚的绿藻化石,距今约15亿-13亿年前。这与分子时钟计算出来的绿藻起源于15亿年前相一致。最古老的红藻化石距今约12亿年。
原始质体生物这一名称在2005年被提出,当时的定义包含灰藻、红藻与绿色植物。
2015年以来,托马斯·卡弗利尔-史密斯、帕特里克 J. 基林(Patrick J. Keeling)、阿拉斯泰尔 G. B. 辛普森(Alastair G. B. Simpson)和 Fabien Burki 各自带领研究小组展开相关研究,发现最初定义的原始质体生物可能不是单系群。前三个研究小组的分子分析结果均显示,一类称为皮胆虫(学名:Picozoa 或 Picozomas)的原生生物嵌入了原始质体生物内部,并与红藻形成姐妹群,而隐藻生物的分类位置尚不明确。四个研究小组的分析结果如下:
皮胆虫
红藻
绿色植物
灰藻
隐藻
皮胆虫
红藻
隐藻
灰藻
绿色植物
皮胆虫
红藻
灰藻
绿色植物
隐藻
灰藻
绿色植物
隐藻
皮胆虫
红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