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抗体

✍ dations ◷ 2024-07-01 07:51:51 #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英文简称ANA(Anti-nuclear antibody),又称为抗核因子,英文简称ANF(Anti-nuclear factor),是一种直接与细胞核内容物相对抗的自身抗体,这种抗体会将体内正常组织当作外来物进行攻击。在正常人体内,自身抗体的滴度是相对较低的,然而其中5%的人群其滴度相对较高,后者中的一半则患有自体免疫性疾病。抗核抗体测试通过测量自身抗体的数量和类型,可了解是否患有自体免疫疾病,以及疾病的类型。通过对血清的实验室检测,可以检验出是否存在自身抗体,甚至将不同的自身抗体加以区分。通常的检测手段有下列几种:间接免疫荧光法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法。自身抗体的滴度正常值应当小于1:40,高于此则表明可能患有自体免疫性疾病,常见的有:红斑性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自体免疫性肝炎、硬皮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以及多种存在组织破坏的非类风湿症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症状会与高抗核抗体滴度有关联,包括:爱迪生氏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桥本甲状腺炎、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型糖尿病以及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下表列出了抗核抗体对多种不同疾病的敏感性,表中的数字为,在某种疾病中能检出特定抗体异常的病例百分比值。某些抗核抗体会在多种不同的疾病中出现,也就是说,其特异性比较差。若无特殊声明,每一个内的引用均为:30%至40%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被检出较高的抗核抗体滴度。下面是关于可检测到高抗核抗体滴度的各种已知抗体子类型,这种检测通常是在称为HEp-2的人喉鳞癌细胞上进行的:1948年,哈格雷夫斯等人在骨髓中首次发现了红斑性狼疮细胞,这一发现首次证明了红斑狼疮是由影响细胞核的相关过程引起的。到了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针对抗核抗体的更敏感的血清学测试方法。

相关

  • 抗原呈递交叉呈递是特定抗原呈现细胞吞噬并利用MHC I呈现外来抗原给细胞毒性T细胞的能力。交叉致敏,是交叉呈递后的结果,其描述的是透过交成呈递而使初始T细胞(英语:Naive T cell)变成活
  • 胆管胆管为胆汁由肝脏传送至十二指肠的一个管道。肝内的胆小管逐级合并成左、右肝管,出肝门再合成为肝总管;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肝细胞持续不断的制造胆汁浓缩并储存于胆
  • 多萝西·克劳福特·霍奇金多萝西·玛丽·霍奇金,OM,FRS(英语:Dorothy Mary Hodgkin,1910年5月12日-1994年7月29日)本姓克劳福特(Crowfoot),英国女性生物化学家,促进了蛋白质晶体学的发展。她生于开罗,1964年获诺
  • 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英语:gastrointestinal bleed (GI bleed)、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是口腔至直肠之间任何部位的消化道出血。当短时间内大量出血时,可能导致的症状包含呕血、吐
  • 蜱传脑炎蜱传脑炎疫苗(Tick-borne encephalitis vaccine)是用于预防蜱传脑炎(英语:tick-borne encephalitis)的疫苗。蜱传脑炎在中欧、东欧与北亚最为盛行。接种过疫苗的人里面有超过87%
  • 栓塞栓塞(英语:embolism)是指血管内的固体,液体或气体团块随血流被运送到远端并造成血流阻塞。造成阻塞的固体,液体或气体团块被称为栓子)。栓塞和血栓形成不同,后者是血栓在其形成部
  • 坎地沙坦坎地沙坦(英语:Candesartan、发音为/ˌkændɨˈsɑrtən/,rINN)是一款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药物,多用于治疗高血压症。前体药物坎地沙坦酯是日本武田制药公司率先研制,后阿斯利
  •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急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Acute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是在肾小球(肾小球肾炎)、或肾小管中所产生的病症。它常见于细菌感染的并发症中,通常是由链球菌(脓疱病)所造
  • 身高身高,又称身长,是指一个人从头顶到脚底的身体长度。成年人的身高有一个标准范围,并且在同民族同性别内部遵循正态分布。身高的标准范围可以用正态分布中的标准差(σ)定义的z-scor
  • 高基氏体高尔基体(英语:Golgi apparatus)是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属于细胞的一组膜,专门收集并包裹各种物质,例如酶和激素。这些膜形成像一堆平板的扁囊,部分扁囊常常脱离并移向质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