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抗核抗体
✍ dations ◷ 2025-09-17 06:20:40 #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英文简称ANA(Anti-nuclear antibody),又称为抗核因子,英文简称ANF(Anti-nuclear factor),是一种直接与细胞核内容物相对抗的自身抗体,这种抗体会将体内正常组织当作外来物进行攻击。在正常人体内,自身抗体的滴度是相对较低的,然而其中5%的人群其滴度相对较高,后者中的一半则患有自体免疫性疾病。抗核抗体测试通过测量自身抗体的数量和类型,可了解是否患有自体免疫疾病,以及疾病的类型。通过对血清的实验室检测,可以检验出是否存在自身抗体,甚至将不同的自身抗体加以区分。通常的检测手段有下列几种:间接免疫荧光法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法。自身抗体的滴度正常值应当小于1:40,高于此则表明可能患有自体免疫性疾病,常见的有:红斑性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自体免疫性肝炎、硬皮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以及多种存在组织破坏的非类风湿症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症状会与高抗核抗体滴度有关联,包括:爱迪生氏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桥本甲状腺炎、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型糖尿病以及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下表列出了抗核抗体对多种不同疾病的敏感性,表中的数字为,在某种疾病中能检出特定抗体异常的病例百分比值。某些抗核抗体会在多种不同的疾病中出现,也就是说,其特异性比较差。若无特殊声明,每一个内的引用均为:30%至40%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被检出较高的抗核抗体滴度。下面是关于可检测到高抗核抗体滴度的各种已知抗体子类型,这种检测通常是在称为HEp-2的人喉鳞癌细胞上进行的:1948年,哈格雷夫斯等人在骨髓中首次发现了红斑性狼疮细胞,这一发现首次证明了红斑狼疮是由影响细胞核的相关过程引起的。到了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针对抗核抗体的更敏感的血清学测试方法。
相关
- 外毒素外毒素(英语:Exotoxin)是细菌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能损坏宿主细胞或引起宿主细胞代谢紊乱,其毒性甚强,可造成重大损害。医学导航:毒理学毒理学 / 毒素中毒和毒性解毒剂
- 庆大霉素庆大霉素(或称见大霉素,Gentamicin,商品名Garamycin)是一种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皆有治疗效果。适应症包含骨头感染(英语:osteomyelitis)、心内膜炎、骨盆腔发炎、脑
- 骨膜炎骨膜炎是指因骨膜发炎而引起的病症。骨膜是骨头周围的一层结缔组织。骨膜炎通常是一种慢性疾病,伴有疼痛和肿胀。初次参加运动或运动量猛增的锻炼者,容易发生疲劳性骨膜炎。
- 醛固酮增多症醛固酮增多症(hyperaldosteronism),是一种由于肾上腺产生的醛固酮过多导致的疾病。醛固酮过多可进一步造成血液中钾水平降低(低钾血症)和氢离子排泄增多(碱中毒(英语:alkalosis))。醛
- 嘧啶类似物嘧啶类似物(英语:Pyrimidine analogues)是与嘧啶结构上类似的核苷类似物(英语:nucleoside analogue)抗代谢物。嘧啶5-氟尿嘧啶氟尿苷吉西他滨嘧啶类抗代谢物通常通过干扰DNA的合成
-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medical examination、clinical examination、check-up),简称体检,也称做身体检查、理学检查或健康检查,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检查器具、实验
- 合成按照IUPAC金皮书的定义,不对称合成(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asymmetric synthesis),也称手性合成、立体选择性合成、对映选择性合成,是研究向反应物引入一个或多个具手性元
- 隐球菌病隐球菌病(英语:Cryptococcosis、Cryptococcal disease)是一种可能致命的真菌疾病,由一或二种真菌造成: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与Cryptococcus gattii,两者原本都被认为
- 口腔癌口腔癌是口腔内软或硬组织出现不正常的恶性增生或病变,大多发生在年老的人身上,具蔓延性,并可能对生命构成威胁。口腔癌包括口腔中健康细胞的逐渐突变通过多种方式发生。根据口
- 桡骨桡骨(拉丁语:radius,复数:radii)是人和脊椎动物(四足)前臂两长骨之一;在某些动物(如蛙和蟾蜍),桡骨与尺骨愈合成桡尺骨。人的桡骨位于大拇指侧,上端为扁圆形的头,上面参与肘关节的组成,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