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猴痘
✍ dations ◷ 2025-09-16 22:49:38 #猴痘
猴痘(Variole du singe / Monkeypox)是一种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主要在灵长类、啮齿类动物中传播的疾病,有时偶尔人也可以感染猴痘。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同属于正痘病毒,因此使用对天花的免疫也可以部分抵抗猴痘的爆发。防御猴痘最好的方法是避免与带病动物的接触。猴痘最早是1958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从事小儿麻痹疫苗制造的一个实验室里被发现的。猴痘的症状是发高烧、发冷、头痛、背痛、不适、咳嗽,身上(一般聚集在眼帘、面孔、躯干和生殖器)会发类似天花的疱疹,疱疹通常于十天后结痂并留下疤痕。约五成患者会出现淋巴结肿大(由于天花不会出现此病征,可借此作为两者的区别)。一般过约四到六周后病会自然好转,但严重时也可以致死,死亡率在1%到10%。潜伏期在5到21天。1970年于非洲萨伊首次出现人类感染个案。其后于中非及西非等国家热带雨林区出现散发性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1981年-1986年间共出现338名患者,1996年刚果共和国出现71名患者;2003年美国亦曾爆发流行,共出现71名患者,感染来源怀疑从来自于带病的冈比亚大鼠传染草原犬鼠〈prairie dogs〉再经草原犬鼠传染人类。患者分布任何年龄层,但主要集中于15岁以下(占感染人数九成)。2018年9月,英国出现第一起猴痘确诊病例,被怀疑至少有50人遭受感染。医学导航: 病毒病病毒(蛋白质)/分类cutn/syst (hppv/艾滋病, 流感/疱疹/人畜共患)/人名体征药物(抗DNA, 抗RNA, 抗逆转录, 疫苗)
相关
- 药品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药品指一切用作诊断、治疗、预防疾病
- 异常球菌-栖热菌门本分类名称尚未确定,目前根据伯杰氏手册暂称为异常球菌-栖热菌门。本门包括一些能抵抗严酷环境的球状细菌,分为两个目。异常球菌目只有一个属,异常球菌属(Deinococcus),包括几个耐
- 性高潮后病情综合征性高潮后病情综合征(英语:Postorgasmic illness syndrome,POIS)是一种罕见的病症,特征为性高潮后持续数小时至数天的虚弱症状。该现象在2002年首次获医学文献所记载。症状通常出
- 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英语:gastrointestinal bleed (GI bleed)、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是口腔至直肠之间任何部位的消化道出血。当短时间内大量出血时,可能导致的症状包含呕血、吐
- ICD-9编码列表 (710–739)Template:DorsopathiesTemplate:Disorders of subcutaneous fat Template:Osteochondropathy Template:Acquired deformities
- 环丙沙星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是第二代氟喹诺酮类化合广效抗生素(英语:Broad-spectrum antibiotic),可对抗多种病原菌。治疗范围包含骨骼感染、关节感染、腹部感染,以及特定几种感染性肠
- 像脓的物质脓是一种黄色或黄白色液体,是动物身体在发炎反应中所生成的物质,脓在周围组织所堆积而成的区域称为脓疮。这些液体,是由死亡或存活的白血球细胞所制造。脓存于患部内触碰会有疼
- 非洲之角非洲之角(索马里语:Geeska Afrika;吉兹语:የአፍሪካ ቀንድ;阿拉伯语:القرن الأفريقي),有时按照其地理位置,又称东北非洲,作为一个半岛,则又称索马里半岛。非洲之角位
- 候鸟鸟类迁徙是鸟类随着季节变化进行的,方向确定的,有规律的和长距离的迁居活动。在动物界中,类似的活动非常常见,对昆虫则称为“迁飞”,对鱼类则称为“洄游”,对哺乳动物则称为“迁移
- NP核蛋白是指与核酸(脱氧核糖核酸,DNA或者核糖核酸,RNA)有关的任何蛋白质。譬如,组织蛋白类型的蛋白-染色质。端粒酶,核糖核蛋白和精蛋白都是核蛋白。典型的核蛋白包括核糖体,核小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