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猴痘
✍ dations ◷ 2025-05-16 04:47:49 #猴痘
猴痘(Variole du singe / Monkeypox)是一种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主要在灵长类、啮齿类动物中传播的疾病,有时偶尔人也可以感染猴痘。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同属于正痘病毒,因此使用对天花的免疫也可以部分抵抗猴痘的爆发。防御猴痘最好的方法是避免与带病动物的接触。猴痘最早是1958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从事小儿麻痹疫苗制造的一个实验室里被发现的。猴痘的症状是发高烧、发冷、头痛、背痛、不适、咳嗽,身上(一般聚集在眼帘、面孔、躯干和生殖器)会发类似天花的疱疹,疱疹通常于十天后结痂并留下疤痕。约五成患者会出现淋巴结肿大(由于天花不会出现此病征,可借此作为两者的区别)。一般过约四到六周后病会自然好转,但严重时也可以致死,死亡率在1%到10%。潜伏期在5到21天。1970年于非洲萨伊首次出现人类感染个案。其后于中非及西非等国家热带雨林区出现散发性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1981年-1986年间共出现338名患者,1996年刚果共和国出现71名患者;2003年美国亦曾爆发流行,共出现71名患者,感染来源怀疑从来自于带病的冈比亚大鼠传染草原犬鼠〈prairie dogs〉再经草原犬鼠传染人类。患者分布任何年龄层,但主要集中于15岁以下(占感染人数九成)。2018年9月,英国出现第一起猴痘确诊病例,被怀疑至少有50人遭受感染。医学导航: 病毒病病毒(蛋白质)/分类cutn/syst (hppv/艾滋病, 流感/疱疹/人畜共患)/人名体征药物(抗DNA, 抗RNA, 抗逆转录, 疫苗)
相关
-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是对于引起植物疾病的病原体(感染性微生物)和环境条件(生理因素)的科学研究 。引起感染性疾病的生物体包括真菌,卵菌,细菌,病毒,类病毒,病毒样生物,植原体,原生动物,线虫和寄
- 晕眩头晕(英语:Dizziness),是一种空间认知和稳定度的功能性障碍。头晕(dizziness)一词的定义较含糊不清,因为头晕可能是眩晕、晕厥前期(英语:presyncope) 、重心平衡障碍(英语:Balance disor
- 甲状腺肿甲状腺肿(又称甲状腺肥大、大脖子病,粤语俗称大颈泡)指甲状腺发生肿胀,而此往往亦会引发颈部及声带肿胀。甲状腺一般重15至25克,然而肿大的甲状腺可成长至1千克。甲状腺肿大一般
- 皮下组织皮下组织是脊椎动物的皮肤系统最下层。在皮下组织中发现的细胞类型是纤维母细胞、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皮下组织源自中胚层,在节肢动物中,皮下组织指的是分泌几丁质的表皮细胞
- 万乃洛韦伐昔洛韦(Valaciclovir)是鸟嘌呤类似物类抗病毒药物,用于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感染。它是阿昔洛韦的前药,在体内可转化为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是一种前药,是阿昔洛韦酯化物,口服生物利
- 盖亚假说盖亚假说(英语:Gaia hypothesis)是由詹姆斯·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在1972年提出的一个假说。“地球整个表面,包括所有生命(生物圈),构成一个自我调节的整体,这就是我所说的盖亚。
- 螺旋动物螺旋动物(学名:Spiralia),又称螺旋卵裂动物,是原口动物的一大分支,包括多种型态的动物门类,如软体动物、环节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等。其动物在发育的早期过程中以经典的“螺旋式”卵
- 中间宿主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或secondary host)是指寄生物的幼虫、童虫或于无性生殖阶段时用以寄生的物种。如需两个以上中间宿主,则依顺序称第一、第二中间宿主等。 这类宿主也
- 精神病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精神病学目前是一门医学专科,内容是关
- 异疱疹病毒科异疱疹病毒科(学名:Alloherpesviridae)是疱疹病毒目的一个科,本科病毒以两生类或鱼类为宿主,现有4个属共12种病毒。分子种系发生学研究显示本科可分为两大演化支,其中一个类群以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