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

✍ dations ◷ 2025-04-26 00:18:28 #猴痘
猴痘(Variole du singe / Monkeypox)是一种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主要在灵长类、啮齿类动物中传播的疾病,有时偶尔人也可以感染猴痘。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同属于正痘病毒,因此使用对天花的免疫也可以部分抵抗猴痘的爆发。防御猴痘最好的方法是避免与带病动物的接触。猴痘最早是1958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从事小儿麻痹疫苗制造的一个实验室里被发现的。猴痘的症状是发高烧、发冷、头痛、背痛、不适、咳嗽,身上(一般聚集在眼帘、面孔、躯干和生殖器)会发类似天花的疱疹,疱疹通常于十天后结痂并留下疤痕。约五成患者会出现淋巴结肿大(由于天花不会出现此病征,可借此作为两者的区别)。一般过约四到六周后病会自然好转,但严重时也可以致死,死亡率在1%到10%。潜伏期在5到21天。1970年于非洲萨伊首次出现人类感染个案。其后于中非及西非等国家热带雨林区出现散发性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1981年-1986年间共出现338名患者,1996年刚果共和国出现71名患者;2003年美国亦曾爆发流行,共出现71名患者,感染来源怀疑从来自于带病的冈比亚大鼠传染草原犬鼠〈prairie dogs〉再经草原犬鼠传染人类。患者分布任何年龄层,但主要集中于15岁以下(占感染人数九成)。2018年9月,英国出现第一起猴痘确诊病例,被怀疑至少有50人遭受感染。医学导航: 病毒病病毒(蛋白质)/分类cutn/syst (hppv/艾滋病, 流感/疱疹/人畜共患)/人名体征药物(抗DNA, 抗RNA, 抗逆转录, 疫苗)

相关

  • 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又称呼吸道融合病毒,简称HRSV(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为副黏液病毒科肺病毒属中型单链RNA病毒,分为A,B两型, A,B两型之主要差异在于病毒外膜表面
  • 内科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专科,几乎是所有其
  • 内共生共生体学说(英语:Symbiogenesis),又称内共生学说(英语:endosymbiotic theory),是关于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些自主细胞器ㄧ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学说。根据这个学说,它们起源于共生于真
  • 海克尔恩斯特·海因里希·菲利普·奥古斯特·海克尔(Ernst Heinrich Philipp August Haeckel,1834年2月16日-1919年8月9日)生于波茨坦卒于耶拿,德国生物学家、博物学家、哲学家、艺术家
  • 周质空间周质空间(periplasmic space),又称为周质(periplasm)或壁膜间隙,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膜与外膜(Outer membrane)之间的间隔区域。在革兰氏阴性菌中,一般指其外膜与细胞膜之间的狭窄空
  • 麻醉在医学领域(尤其是外科、牙医学)中,麻醉(英语:anesthesia或anaesthesia)是一种临时失去意识和感觉的状态。它可能包括疼痛减轻、瘫痪(指肌肉放松)、失去记忆和无意识。
  • 血管收缩血管收缩(vasoconstriction),亦即血管收窄,是指体内血管管腔收窄,这会造成血压的上升。它的相反过程称为血管舒张。血管收缩可以是由血管收缩剂造成。血管收缩剂是针对特定的受体
  • 维生素E维生素E(英语:Vitamin 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剂之一。溶于脂肪和乙醇等有机溶剂中,不溶于水,对热、酸稳定,对碱不稳定,对氧敏感,对热不敏感,但油炸时维生素E活性明显
  • 鸟嘌呤鸟嘌呤(英语:Guanine,又称鸟粪嘌呤,简写为G)是五种不同碱基中的其中之一,并同时存在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及核糖核酸(RNA)中。鸟嘌呤是嘌呤的一种,并与胞嘧啶(cytosine)以三个氢键相连。鸟
  • 藻类去氧核糖核酸病毒科绿藻病毒属 Chlorovirus 寄生藻病毒属 Prasinovirus 金藻病毒属 Prymnesiovirus 褐藻病毒属 Phaeovirus 针晶藻病毒属 Raphidovirus 颗石藻类病毒属 Coccolithovirus藻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