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娜·梅斯托尔夫

✍ dations ◷ 2025-04-12 08:49:08 #1828年出生,1909年逝世,德国考古学家

约翰娜·梅斯托尔夫(Johanna Mestorf,1828年4月17日——1909年7月20日),德国史前时代考古学家,是普鲁士王国第一位女性博物馆馆长,并一般认为是德国第一位女教授。

约翰娜于1828年4月17日生于荷尔斯泰因公国巴德布拉姆斯特,她的父亲是一位医生和古董收藏家。1837年,她的父亲去世,随母亲搬到伊策霍埃, 在这里她进入布勒克尔学院女子高中部读书。1849年,约翰娜到瑞典,在皮佩伯爵家做女家庭教师,同时学习斯堪的纳维亚语。。1853年,她返回德国,在随后的几年里,随一位与皮佩家族有亲戚关系的伯爵夫人多次游历法国和意大利。自1859年起,约翰娜与她的哥哥哈若(Harro)一起居住在 汉堡,1867年,她在汉堡找到一个涉外秘书的工作。工作之余,她自学考古学。

1863年起,约翰娜·梅斯托尔夫将几部重要的斯堪的纳维亚语考古学著作翻译成德语,这些译作对德国考古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三代法划分和古手工制品分类研究方面。自1860年代起,她开始发表民族志和考古学方面的文章, 并开始讲北欧神话方面的课程。她参加了多届人类学会议,1869年哥本哈根,1871年博洛尼亚,1874年斯德哥尔摩和1876年布达佩斯,每届会议,她都有报告发表。

1868年,基尔博物馆授予梅斯托尔夫一个荣誉职位,1873年,这座博物馆被合并入基尔大学史前史与古代史研究所一座古文物博物馆, 成为基尔大学的一部分,由梅斯托尔夫负责管理。1891年,她正式成为馆长,她也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博物馆馆长。她把父亲的藏品捐献给了博物馆,自此之后,她负责博物馆关于史前史和古代史的核心藏品。1899年,为庆祝她71岁诞辰,普鲁士文化大臣任命她为荣誉教授。 她也一般被视为德国第一个获得教授头衔的女性。但是,根据基尔大学的有关文献,第一位女教授是“一位来自波罗的海的博物学家” 。1909年4月1日,梅斯托尔夫退休。4月17日,在她81岁诞辰日,她获得基尔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899年,由于一些问题上的意见分歧,她曾被拒绝授予这一头衔。

在1884/85学年,有些女性不获许可出席基尔大学有关歌德的讲课,梅斯托尔夫是其中一人,因为讲课教授不加准许。但梅斯托尔夫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很受尊重,鲁道夫·菲尔绍和其他人非常认可她的能力,曾请求文化部准她告假,以参与组织举办1880年柏林人类学展览 。

梅斯托尔夫在即将去世之前,6月24日她母亲生日这天,为纪念自己的母亲,拿出500国家马克,向布拉姆斯特12名贫苦老年妇女捐献一年一度的“牛肉汤团”。

梅斯托尔夫主要研究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史前史。很多术语就是她的首创,比如“单墓葬文化”(),用以描述绳纹器文化时代的德国北部和斯堪的纳维亚南部地区 还有泥炭沼人(英语:Bog body)(),描述在欧洲沼泽泥炭沼(英语:bog)中发现的人尸体或部分尸体。她完成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史前发现的编目工作,并向公众普及保护史前发现的重要意义,她负责丹内维尔克(英语:Danevirke)等考古遗址的发掘,并及时进行研究和保护。她还用心记录和保护荷尔斯泰因农民家庭的传统银首饰,还拿出一部分捐献给陶洛博物馆(德语:Thaulow-Museum)。

代表性学术著作有:

梅斯托尔夫除了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和名誉教授,还被选为19个著名学术团体的名誉或通信会员, 这些学术团体包括柏林人类学、民族学和史前史学会(1891年)、慕尼黑人类学学会、瑞典史前史联合会、芬兰史前史联合会、维也纳史前史联合会等。

梅斯托尔夫还获得以下奖章:

梅斯托尔夫退休时,获得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亲笔签名照,因为当时还没有嘉奖女性的方式。

基尔大学一条街道以她的名字命名,这条街道上坐落着欧洲民族学系和史前史与古代史研究所,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约翰娜·梅斯托尔夫讲堂里挂着她的肖像。她葬在汉堡一座公墓,与她的家人葬在一起,石勒苏益格考古博物馆一直支付她的墓所需费用,直到墓被拆除,她的墓碑一直保存在该博物馆图书馆的阅览室。

相关

  • 厌氧菌厌氧生物,或称厌气生物,是指一种不需要氧气生长的生物。它们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即专性厌氧生物、兼性厌氧生物及耐氧厌氧生物 。人体内的厌氧生物多存在于消化系统中,有些种类
  • 智慧穿戴装置可穿戴式电脑(Wearable computer)为可穿戴于身上出外进行活动的微型电子设备。此种电脑由轻巧的设备构成、利用手表类小机械电子零件组成,达成像头戴式显示器(HMD)一般,使得电脑更
  • 行贿指数行贿指数(Bribe Payers Index)是透明国际每3年一度进行的就全球各大经济体进行的行贿可能性调查。行贿指数于1999年首次发表,2011年的行贿指数对全球3000名企业主管发出问卷,依
  • 芬兰马芬兰马(芬兰语:Suomenhevonen,字面意思为“芬兰马”,昵称为:Suokki;瑞典语:Finskt kallblod,字面意思为:“芬兰冷血”)是一个兼具用作骑乘的马匹和用作干农活的马匹的影响和特性的经人
  • 领獴(H. semitorquatus)领獴(学名:Herpestes semitorquatus)是食肉目獴科的一种,分布于东南亚的婆罗洲,曾被认为与短尾獴(Herpestes brachyurus)为同种。
  • 澳洲板块澳洲板块是南半球一个主要板块,原为冈瓦那大陆的一部分,直到大约1亿年前,因印度板块开始向北移动,澳洲板块才与印度板块、南极洲板块相连。8500万年前,澳洲板块开始与南极洲板块
  • 福晋叶赫那拉氏 (清太祖)福晋叶赫那拉氏,世居叶赫地方(今吉林省梨树县境内)。初为满洲正黄旗人,后为满洲正白旗人。《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记载她是拜三之女,阿尔卜之孙女,尼雅尼雅喀之曾孙女。 清太祖努
  • 压电光电子学压电光电子效应 是利用在压电半导体材料中施加应变所产生的压电电势来控制在金属-半导体接触或者PN结处载流子的产生,传输,分离以及/或者复合,从而提高光电器件(例如光子探测器
  • 维亚拉维亚拉(Vyara),是印度古吉拉特邦Surat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36213(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36213人,其中男性18282人,女性17931人;0—6岁人口3896人,其中男2058人,女1838人;识字率73.7
  • 黄崇黄崇(?-263年),蜀汉故臣镇北将军黄权之子。昔日黄权在吴蜀夷陵之战后,投降曹魏。但黄崇仍然留在蜀中,后累官至尚书郎。魏灭蜀之战时,邓艾进军涪城及绵竹,诸葛瞻在涪城却步不前,黄崇多